大黄鱼生态冰温保活技术的初步研究
2019-09-18蔡晓芳张晓林周建频张东玲刘贤德
蔡晓芳,张晓林,周建频,张东玲,刘贤德
(1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农村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361021 2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应激性极强,在运输过程中具有较高死亡率,市场上销售的大黄鱼以冰鲜居多[1],尤其是离产地较远地区少有鲜活的大黄鱼销售,因此,大黄鱼的活体运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鱼类活体运输中常使用麻醉剂如MS-222[2-4]、丁香酚[5-7]等,以降低鱼体的呼吸和新陈代谢水平,减少运输过程中鱼体受到的各种人为损伤,提高存活率[8-9],但化学麻醉剂会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10]。低温保活运输技术因具有无毒害、成本低、存活率高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水产品活体运输的主要趋势[11-12],研究开发安全、高效、经济的大黄鱼冰温保活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鱼类等变温动物都有一个能够区分生死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水产品体内组织水分开始冻结的温度称为冻结点[13],从冻结点到临界温度的范围称为生态冰温[14]。在生态冰温范围内,通过适当的降温使鱼体进入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以缓解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最终达到高效活体运输的目的。本研究以养殖大黄鱼为对象,初步探究影响生态冰温保活技术的因素,找出最优条件,以期延长其保活时间,进而提高其运输存活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鱼为养殖大黄鱼,来自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海区。要求规格均一、体表无伤、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246.72 ± 13.37)g,体长(21.27 ± 2.12)cm,从养殖海区运至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养殖场进行暂养,其间正常投喂人工饲料并定期清除粪便及残饲。
1.2 试验方法
1.2.1 大黄鱼生态冰温的确定
将5条大黄鱼放入盛有干净海水的塑料箱中,用制冰机自制的碎冰块(外包裹密封袋)作为降温源,按照张长峰等[15]的降温速率进行缓慢降温处理(表1),观察并记录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活动状况,以其开始出现呼吸极不规律、甚至观察不到鳃呼吸但鱼尚未死亡时的温度作为大黄鱼的临界温度[16]。另取5条大黄鱼通过击打脑部致死后,将智能温度记录仪的测温插头插入鱼体背部肌肉下约深1 cm处,固定后将鱼体放置于-20 ℃的恒温箱内,记录仪显示器置于恒温箱外部,每隔5 min记录一次温度,绘制肌肉冻结曲线图。当从曲线上观察到温度降低至0 ℃以下后,出现温度变化缓慢甚至停止的情况,此时的温度即为冻结点[17]。由上述临界温度和冻结点测定结果及生态冰温的定义确定生态冰温范围。
表1 不同的升降温区间与速率
1.2.2 大黄鱼休眠状态及保活时间的确定
通过逐渐降温使大黄鱼表现为呼吸极不规律、呼吸微弱、偶尔咧鳃,此时大黄鱼即处于休眠状态。将处于休眠状态的大黄鱼放入充氧的塑料袋,置于恒温恒湿箱内进行保活试验,当其中有大黄鱼表现为无呼吸迹象、不再偶尔咧鳃,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时,将其从塑料密封袋中取出放入水箱中复水(同组5条鱼逐一复水),水箱中海水温度与保活试验的温度相同,然后按表1中的速率对其进行缓慢的升温处理,观察大黄鱼存活状况,若同组的5条大黄鱼全部存活,则将这5条鱼进行复水处理前的平均保存时间定义为本组保活时间。
1.2.3 鱼水质量比对大黄鱼冰温保活时间的影响
将处于低温休眠状态的大黄鱼放入塑料密封袋中,设置密封袋内的鱼水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2、1∶4和1∶6,充氧密封后置于7 ℃的恒温恒湿箱内进行有水保活试验。每个鱼水质量比5条鱼,重复3次,保活结束后以保活时间为指标,确定最优鱼水质量比。
1.2.4 暂养时间对大黄鱼冰温保活时间的影响
在保活试验开始之前,先将大黄鱼分别停食暂养0、24、48和72 h,然后将处于低温休眠状态的大黄鱼放入塑料密封袋中,设置密封袋内的鱼水质量比为1∶2,充氧密封后置于7 ℃的恒温恒湿箱内进行有水保活试验。每个暂养时间用5条鱼试验,重复3次,保活结束后以保活时间为指标,确定最优暂养时间。
1.2.5 大黄鱼保活时间的正交试验
根据上述生态冰温、鱼水质量比、暂养时间3个因素的探索结果,设计以温度、鱼水质量比和暂养时间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保活时间为指标,进一步优化大黄鱼的生态冰温保活工艺。正交试验方案各因素水平见表2。通过试验得知,温度在2 ℃以上时大黄鱼保活效果较好,出于节省成本考虑(降温会消耗能量),本试验将温度范围(2 ℃ ~10 ℃)设置略高于大黄鱼的生态冰温(-2 ℃~7 ℃)。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L9(34)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黄鱼的生态冰温
大黄鱼的临界温度是其经过缓慢降温处理时能够区别生死的一个温度点,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活动状况见表3。由表3可知,当温度缓慢降至10 ℃时,鱼体会沉在水底,呼吸很微弱,基本不游动,但对外界刺激反应剧烈;温度降至8 ℃时,鱼表现为呼吸无规律,并出现侧翻现象,且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当温度降至7℃时,鱼表现出挣扎、咧鳃,剧烈扭动身体,呼吸极不规律,并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表明此时的温度已达到或接近大黄鱼的临界温度。由此可知,大黄鱼的临界温度在7 ℃左右。通过分析大黄鱼背部肌肉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冻结点曲线(图1),可以看出大黄鱼的肌肉冻结点大约在-2 ℃,温度继续降低将会导致鱼肉结冰,从而引起大黄鱼死亡。由此可以认为,大黄鱼在保活过程中的最低保存温度为-2 ℃。根据生态冰温的定义,可以得出大黄鱼的生态冰温为-2 ℃~7 ℃,此温度范围可作为大黄鱼的保活温度。
表3 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活动状况
图1 大黄鱼冻结点曲线图
2.2 鱼水质量比对大黄鱼冰温保活时间的影响
不同的鱼水质量比对大黄鱼冰温保活时间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鱼水质量比对大黄鱼保活时间的影响
由图可知,鱼水质量比对大黄鱼保活时间的影响较大,随着水量的增多,大黄鱼的保活时间不断延长,但当增加至一定量(鱼水质量比为1∶2)时,再增加水量对于保活时间并无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在密封环境中加水,有利于大黄鱼通过鳃部的呼吸获取氧气,从而延长保活时间[18-19],然而,在密封环境中加水过多会使得充入的氧相对含量降低,造成大黄鱼可利用的氧气减少[20]。因此在大黄鱼的保活过程中,应该为其提供一定量的水,其中以鱼水质量比在1∶2及以下为宜。
2.3 暂养时间对大黄鱼冰温保活时间的影响
如图3所示,停食暂养能够提高大黄鱼的冰温保活时间,这是因为停食暂养后大黄鱼将之前摄取的食物基本排空,进行保活时会使粪便排泄量减少,进而减缓对水环境的污染速度和程度[21-23],且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下降,因此,适当暂养可延长大黄鱼的保活时间。Berka[24]提出,鲜活鱼类在运输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停食暂养处理会比没有经过暂养处理的保活时间增大一倍。这与对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16]和石斑鱼[25](Epinephelusspp)的保活技术研究结果相似,对大黄鱼的保活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当肠道内的食物全部消化排泄掉之后,再增加其暂养时间则不能显著延长保活时间,因此,当大黄鱼停食暂养时间达到48 h以上时,其保活时间没有显著延长。
图3 暂养时间对大黄鱼保活时间的影响
2.4 大黄鱼生态冰温保活时间的正交试验
在充氧条件下大黄鱼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见表4和表5。由表可知,温度(A)、鱼水质量比(B)和暂养时间(C)这3种因素对大黄鱼的保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因素对保活时间的影响强弱顺序为:A>B>C,即温度最为重要,其最优生态冰温保活的条件是A2B3C2,即保活温度为5 ℃~7 ℃、鱼水质量比为1∶4,暂养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保活时长为19.88 h。
表4 正交试验结果
表5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大黄鱼的生态冰温为-2 ℃~7 ℃,鱼水质量比、暂养时间对大黄鱼保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温度为5 ℃~7 ℃、鱼水质量比为1∶4、暂养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进行保活,保活时间可超过19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