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波阳丹郡锑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2019-09-18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矿脉矿化岩浆

邹 侨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二队,湖南 长沙 410000)

1 地质背景

印尼地处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和太平洋三大板块缝合部位的岛弧—海沟活动带,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也是全球最活跃、最复杂的板块活动带,其金矿资源丰富。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爪哇溅金属成矿带、加里曼丹金矿成矿带、苏拉威西岛弧成矿带。波阳丹郡锑金矿区就位于加里曼丹金矿成矿带上,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有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金铜矿床、脉状金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等,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北西向。(详见图1)

图1 加里曼丹构造分带简图

1.1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自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白垩系和第四系。

三叠系:岩性以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复理式沉积为主,含菊石类和瓣鳃类化石,见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和含放射虫燧石层,广泛分布火山物质。白垩系:下统为灰岩和泥灰岩,上统为浊流沉积岩层,属海相沉积。第四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及冲积砂砾层,属海相沉积层。常见砂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砂砾层。

1.2 区域构造

主要的断裂构造有拉耳山断裂,位于矿区南侧,走向近东西,微向南突。由山口洋经拉耳山至隆吉兰附近与默腊土斯断裂合并。沿断裂出露大量酸性到基性侵入体,具多次俯冲作用。主要活动时期为三叠纪、白垩纪,属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Kuching(古晋)构造带与加里曼丹西南部巽他陆核的界线,对区内构造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1.3 区域岩浆岩

岩浆活动早期主要为始新世酸性火山岩浆活动;中期主要为晚渐新世—中新世安山质—流纹质钙碱性火山岩浆活动; 晚期主要为上新世—更新世玄武岩浆活动。其中晚渐新世—中新世岩浆活动规模和强度均明显比另两期大,区内成矿作用与中期岩浆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除第四系风化残坡积层外,主要地层为白垩系,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夹杂砂岩、页岩等。近岩体处岩石具浅变质现象,局部已变质为片岩、板岩,从岩体往两侧变质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倾向北东,倾角中等(40°~60°),产状较稳定。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均具多期活动特征,其中北西(西)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构造,发育较早,断层性质为压扭性断裂,即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严格控制了含金石英脉和含金构造角砾岩的产出,与矿化关系密切。

矿区出露岩体为白垩纪—晚第三纪火山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局部发育花岗闪长岩、辉长岩岩脉。和Kelian(克里安)金矿床类似,在侵入的岩株、岩脉内及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断层发育,断层内广泛发育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具金矿化的石英脉,远离侵入岩及接触带矿化逐渐消失,显示金矿化与钙碱性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联系及成因关系。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发现多条含金矿脉,以金矿化为主,次为锑矿化,矿脉均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8°~75°,矿脉长300~800 m,厚度0.49~84.05 m,主要赋存于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辉长岩。

3.1 矿脉(体)特征

区内主要为I号矿体。该矿脉(体)产于矿区北东部的F2断裂中,其产状受断层控制明显,与断层产状相似,沿走向和倾斜方向上呈同步舒缓波状至波状变化。矿脉呈透镜体状或脉状,矿体地表控制长度680 m。出露标高118~198 m,工程控制最低标高为-28 m,控制斜长160 m。矿体的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构造角砾岩、含金石英脉。金矿体品位(0.21~70)×10-6,平均品位5.13×10-6,矿体厚度0.49~15.80 m,平均厚3.45 m,锑矿体品位0~4.83%,平均品位0.96%,矿体厚度0.70~15.80 m,平均厚4.96 m。初步估算333金资源量4.5 t,锑资源量3 860 t。(详见图2 )

图2 矿脉特征

3.2 矿石成分

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由脉石矿物和少量贵金属矿物及硫化矿物等组成。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云母、绿泥石及粘土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硫化矿物有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矿化等,氧化带有褐铁矿、赤铁矿等;矿石的主要结构有角砾状结构、碎裂结构、镶嵌结构;构造为角砾状构造、碎裂状构造、块状构造;矿体围岩为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辉长岩,因蚀变、矿化及风化等使其与矿体界线不清楚,依靠样品化学分析结果确定。

4 成矿地质条件

本区金锑矿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浆热液活动的控制,岩浆热液活动提供成矿热源及物质来源,地质构造为成矿提供通道和空间。

4.1 构造条件

区内金锑矿产的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其成矿作用集中表现在北西向断裂带和次级裂隙,石英脉和构造破碎带多沿断裂和次级裂隙充填,金锑矿主要产于石英脉带、构造破碎带及其两侧二长(花岗)岩蚀变带中。

上述表明,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断裂构造提供了矿液的运移通道及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空间。

4.2 岩浆岩条件

金锑矿与岩浆岩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蚀变作用关系密切。区内广泛分布第三纪二长(花岗)岩,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较强,蚀变发育,岩体构造环境良好。据采样分析显示,矿区范围内岩体中均有矿化显示,金含量远高于克拉克值,可见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热能,同时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而且岩体本身有可能产生蚀变矿化而形成蚀变类型金矿。

4.3 矿化与蚀变关系

在构造破碎带及其两侧,岩石因受热液作用蚀变普遍较强。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局部)、钠长石化、毒砂矿化。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矿化(地表为褐

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硅化关系密切,当上述蚀变同时出现时,金也相对富集,易于形成富矿体。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根据矿脉(体)地质特征,推测矿床成因类型应为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主要的找矿标志有如下几点:

(1)具有多期次构造变形特点的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在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弯曲,在波状起伏地段断裂走向发生转弯及几条断裂交叉部位常为赋矿提供了条件。

(2)岩浆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其内发育的断裂破碎带具良好的找矿潜力。

(3)断层破碎带裂隙面见石英细脉充填,具较强硅化、黄铁矿化(地表褐铁矿化),毒砂矿化,局部具辉锑矿化,一般含金较好。

(4)滚石中见辉锑矿化,指示出周边为金矿找矿远景区,可为找矿提供一定的依据。

6 结语

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区已有资料,该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具体矿化赋存空间与浅层中酸性火山岩、断裂构造均有密切的关系,北北西向断裂,即是控矿断裂,也是容矿断裂,沿断裂在走向上均发现有矿化出现。已揭示的控矿条件、矿体特征、矿化类型等各方面因素指示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找矿潜力。

猜你喜欢

矿脉矿化岩浆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火山喷的不是火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狰狞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