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

2019-09-17江媛媛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孩子

手机成为社会上普遍的工具,衣食住行都能一部手机完美解决,几乎人人离不开手机。手机拥有这么大的魔力,成年人对手机尚不能合理使用,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让学生培养自制力,让家长学生学校都能满意,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话题。

星期一晚自习放学时,班上一名学生的手机不见了。因为班上手机一样的情况太多,我初步推断是拿错了,学生第二天一早应该会交还回来。星期二早自习学生说手机还没有找到。我推断是不是因为在机房上机掉到机房了,让他赶紧去机房寻找,未果。我第二节课下课拨打手机无法接通。我觉得事态有些严重。第三节课再拨打手机能够接通。我想第二节课无法接通,第三节课能够接通,那么应该是手机在拿走手机的人身上。放学后,我留下学生在教室做工作,晚自习后学生说手机找到,被同学拿错了,因为他们手机一模一样,放在包里,然后包一直放在寝室,导致拿错了还不自知。晚上,在家长群中,我简述了这件事,初衷是让家长知道班级发生的事情,结果只有一位家长关注本次手机丢失事件。其他家长都要求我收手机,要求周末返校收星期五放学再发。家长担心孩子过度玩手机,影响休息,影响学习,变得懒惰,变得不爱说话,说就是因为过度玩手机让学生变成了坏孩子。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就读职业中学的孩子大多数小学时期都是品学兼优的。他们在小学看起来都是读书的好苗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心里听话的乖宝贝!到了初中就开始变了,变得不再听话,变得成绩下滑,变得不爱说话,变得不想出门,变得不爱学习,变得只有手机只有电脑。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常态。我也问过孩子,为什么会改变?他们有些是因为父母离异,父母分居,对父母心生怨恨,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不重视,而开始改变自己。变坏了,可以让父母多关注自己,也可以让父母生气伤心,将父母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还一些给他们。

孩子是不是很天真,很傻?他们以为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就能换回父母的爱。他们小小的内心,做这样的决定,仿佛他们拥有可以控制父母的致命武器一样。其实是他们高估了自己,以为父母心中我最重要,父母会为了我怎么样。其实很多父母到现在都还是孩子,他们的一生也活得不尽如人意,他们对生活也没有正能量来支持,他们也是平凡人,他们也无法改变很多事情。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小小的孩子面前发号施令,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做什么,你这样做错了,你那样做错了。其实很多时候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做到。家长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可是你是否尊重你的父母?你说孩子懒,做不来事情,有多少次孩子做了你反而责备他做得不好,做得差?看到孩子做得慢,你就嫌弃,就责备?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做得不好,我不如不做,我不如懒。你有多久没有表扬鼓励过你的孩子?你当着孩子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扪心自问你给孩子过多少正能量与尊重?

小学年纪还小,家长和老师就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他们世界的中心。家长和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到了初中,心智在不断成长,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每件事也有自己的主意。他们发现家长和老师说得不对的越来越多,他们就开始怀疑,他们的世界开始崩塌。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崩塌期的孩子,还是那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能顺利度过的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们就开始去尝试各种大人们尝试的事情,抽烟喝酒耍手机打游戏等等,以此来证明我也和大人一样。

他们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了初中。中考完后,他们和同学开始走向不同的学校,他们就认识到自己的失败。他们这个时候想到了改变自己,让自己能够振作起来,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下决心容易,实施起来难,坚持起来更难。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加以约束的话,他们就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这个阶段的老師和家长就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人能够第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时期。要不断地引导,要不断地鼓励,要不断地让孩子自己思考,要不断地让孩子去找寻自己内心的真正诉求。作为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的。有学生跟我说,感谢我教他们团结友爱,教他们做人。看到孩子愿意相拥在我身边谈天说地,看到开学时闷闷的呆呆的学生,也能经常在教室里露出灿烂的笑容,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们相处,我想这就是我作为老师的最大欣慰。让孩子在学校能够没有孤独感,有融入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算只是平凡人,没有大成就又怎样。我想要的是孩子们的快乐与自信。我相信拥有了自信与快乐这两样心灵标签,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才能有立足之土壤,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一味地一竿子打死。现在把手机都收了,他们平常看不到,他们现在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威权妥协了,他们在长大,内心的诉求也越来越强,内心也会越来越强大。等到哪一天你的威胁不起作用了,他们的世界将会变得一片混乱。我见过在父母威压之下品学兼优的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可控范围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造成父母年迈还担心不已的情况。

请家长记住永远要把孩子当成和你一样拥有人格尊严的人来看,不管他多小。

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品行,而不是利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学校权威让他们屈服。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何况孩子有了手机之后,大家课余时间的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诉求,我认为利大于弊。当然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如果谁触犯了规则,上课耍手机、晚上熄灯后玩手机影响第二天上课,那么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要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这样的手机就必须严格地收起来,让孩子反省,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江媛媛,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404000。)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孩子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