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结构小组评课”

2019-09-17王新见

世界家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异构重构分组

王新见

“同题异构”研究已经由“强化质量意识,深入课堂研究”逐步深入到了“强化质量意识,追求品质课堂”。

“同题异构”是指相同内容(课题)、由不同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理解,自我备课、上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题中携手、与异构中闪耀”。目的是实现最后的“重构”。

我区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在实施“同题异构”活动时,采用的是针对两个教学内容(同一单元)、将活动的参与者,按A、B进行分组,同组2名教师先后开课(内容相同)、全员参与评课、继而集中完成“重构”的活动形式。活动的结构:主要包括上课、听课、评课、重构等。

通过几次活动,我的思考:主要是评课方面。我们现在评课的形式,是上课结束后,老师按既定的分组,集中点评。最后主持人根据评课老师的发言,结合自己对课的总体评价,完成“重构”。这样评课的优点:

1按顺序进行,人人说话

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这是我区体育与健康教研活动多年来的一贯传统,评课老师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有机会向全体老师展示自己的评课水平。每个人都必须发言,所以,每个人就可以成为“重构者”。

2知无不言

把自己所见所闻一吐为快,可以对整节课进行评述,也可以对课的某一环节甚至某一细节进行简要点评,它有明显的不足:

2.1时间限制

由于整个评课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经常会听到一评课老师精彩处的一句“时间关系,就说这么多”。部分老师欲言又止。真正能畅所欲言的一般是先评的老师,留给后面的老师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要说的了,因为“前面的老师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2.2远度和深度

因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是对完整的一节课进行点评,所以,就显得深度和远度不够。

2.3“碰撞不够”

评课老师说,其他人听,开课老师记,没有研讨,没有辩论。越说越少,最后甚至无话可说。比如:“我要说的,前面老师都已经说了。”

基于此,才有了结构小组评课的提出。

结构小组:将一节体育课按评价内容(或者结构)进行人员分组。

人员分组:就是将所有的听课老师依据评价内容进行分组,可以按课的流程分评价小组,也可以直接按教师、学生、组织教学等进行分组。还可以按教案设计、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课堂组织与学练法指导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随机分组,也可以直接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组,在今后的活动中,按评课内容进行轮换。

3评价内容

(1)以教材主线,结合课堂教学的达成情况的小组评课形式:就是把评课老师分成四组。按施教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教材的理解理、教材的处理手段和措施、贯彻新课程理念方法等进行评课。

(2)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评价方法。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练习的有效性等方面评课。

(3)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组织教学等分组,进行分组评课

结合实际,重点说一下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评价方法。

3.1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

(2)学习领域表述具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

(3)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体现体育特征和文化传承。如:教学场地、器材的安排有序、合理、安全、经济,能否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发挥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与作用,调动学生充分活动等。

3.2过程与方法

这是重点要评价的地方。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校都有一名教师参加。

(1)灵活运用教法,科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创设平等、合作、交流的和谐学习氛围,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3)方法形式有创新,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效性。(4)展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调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价。(5)教学语言和动作示范准确、规范,灵活运用教材,应变能力强。

3.3情感与态度

(1)学生的学习感受如何。(2)是否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及生活态度。(3)学生的学习学练环境是否轻松、愉快、积极。教师对学生掌握的动作技能和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引导和帮助;善于启发学生自评或互评等。(4)练习的有效性。

3.4效果与价值

(1)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技能或体能的分层目标。(2)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例如:学生知道了动作要领,掌握了技术,发展了能力等。(3)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例如: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4)运动负荷。主要测定和检验。教师设定的是否合理,设定的东西,施加于学生后,学生的反应等等。运动负荷是否遵守运动规律以及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设定的与实际检测到的。

上述的四种小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分组,包含的要素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这不是巧合,也不是人为的安排,这是课的实质。

结构小组评课的优点:

(1)对听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分工明确,我们的听课老师需要用心去听,深入到课堂的深水区。“分组不分家”,分组不是将课分段,每一评价小组的听课,都要贯穿全课堂;每一个小组要想获得最全面的课堂信息,必须全程关注一节课。必须做到看、听、记、想等,或者叫“望闻问切”。

听课的时候,不光要看老师和学生在做什么,而且要听老师和学生在说什么,甚至可以问学生在想什么。

听课小组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提前自己研究教材,研究教案、研究教学等。

(2)对上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老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更加细化,更加注重实效。

(3)真正做到“研讨”。各小组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研讨,并记录,集中评价时,可以由小组长或者代表陈述,这样整个评课有4-5个发言,时间上有保证,也可以给上课老师一个交流、辩论的时间。

(4)为“课的重构”提供了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分组评课面广量大,议题多,为“碰撞”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容易擦出“火花”。

评课小组可以将本小组的评价归纳、整理后,以文本的形式提供于上课老师和最后的“重构者”。让这节课真正到达重构,主持人可以对每一个小组的评价情况进行小结,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全体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全体教师的发展。重构不是2节同题课的简单的“拼凑”。

小组评课时,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方式:

(1)套评(流于形式)。

(2)好评(你好我好大家好)。

(3)替評:用自己设计去评价、或者看教案评课。

(4)苛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

猜你喜欢

异构重构分组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