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学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2019-09-17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热爱祖国第一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我们应该通过富有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点燃学生的爱国情,让他们带着爱国情走进新学期,调整状态,提振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让爱国成为我们的习惯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东门学校    徐艳霞

清脆悠扬的旋律划过校园宁静的上空,那朵安静白云也躁动起来。校门开了,一张张如花的小脸涌进来:开心的、沮丧的、迷茫的、沉重的……哦!开学了。今年的九月,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因子,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如何让孩子带着浓浓的爱国情迈进新学期,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学第一课:让爱国成为我们的习惯。

我把这一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飞扬爱国情”,我把学生分为“诗歌吟诵组”“歌唱祖国组”“名句荟萃组”“英雄故事组”四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展示,可小组推荐成员完成、也可以小组成员齐上阵。这一环节旨在拨动学生的心弦,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还可以巩固语文知识,衔接相关教学内容。

第二环节是“感悟爱国心”。让学生说一说诗词歌赋中的哪一句或者先辈们的哪些举动最能體现爱国,最能深深打动自己。经过这样一番交流之后,学生归纳出了先贤们的爱国表现: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等等。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知晓先辈是怎样爱国的,从而激发起自身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

第三环节是“理解爱国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怎样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国。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归纳出:爱国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佩戴好红领巾,严肃地参加升旗仪式;关心父母,做父母得力而贴心的“小棉袄”;关心同学、老师,热爱班集体,为班级增光添彩;好好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家乡、学校的变化;等等。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怎样爱国,并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行为。

第四环节是“开启爱国行”。这一环节采取集体宣誓的方式进行,宣誓的内容如下:爱国,从我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付出、让我们的“小爱”汇聚成祖国的“大爱”,爱国是一种情感、信念,更是一种行动,一种习惯。新学期,让爱国成为我们的习惯!这一环节旨在号召学生积极行动,养成爱国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本分,并感染、影响身边的人,让爱国成为我们的习惯。

科任教师这样“谈”爱国

泰来县蒙古族学校   张君茹

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教师,开学第一课,我结合学科特点、建国70周年的契机,设计了这样的开学第一课。

激情导入,引发共鸣。我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当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时,我的心中澎湃不已。“浩瀚苍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蔚蓝天空,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曾经的祖国满目疮痍,列强横行;如今的祖国花团锦簇、万业复兴。梦想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我们求索的脚步。七十载的风雨峥嵘,东方瑰丽的大陆上,耸立起一个不朽的国度——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导语和溢于言表的爱国情绪带动和感染着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开始引导学生走进我的“预设”之中。

实例佐证、深化情感。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图片展示,让学生重温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形成历史和今夕对比的明显变化。回望来路,感受中国奇迹后,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先进的教学设备,美味的营养餐,各类功能室……我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家里的现代化用品一应俱全,手机、照相机更新换代;科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刷脸、刷卡、支付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听着学生朴实的叙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升华、共同成长。趁着学生群情激昂,我进一步引导。少年强则国强。为实现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选代表发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为祖国繁荣而努力奋斗的决心。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继往开来,展宏图;与时俱进,构新篇。如今,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梦的蓝图已经绘就。与时代共进步,与祖国共成长,相信我的学生和我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我们是“幸福”的中国人

克山县西城中心学校  王亚娟

新学期开学,即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怎能错过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我打算利用班会课,用最直观的教具——白板,用科学的方法——对比法,从以下四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儿童生活角度切入,利用白板播放图片,让学生看一看旧中国的同龄人的生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穷人家的孩子还要做童工,经常挨打受骂,受尽欺压。镜头切换,再看新中国的孩子们:华衣美食,在校园里快乐地读书、做游戏。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让他们通过交流更深切地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生活的巨大变化。

灾难中的外国和中国。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切入。我给出了中东地区战争图片、非洲贫困地区儿童生活悲惨现状的视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抢险救灾的画面。让学生看后谈一谈感受,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有多幸运,身为中国人有多幸福。

新中国的发展成就。用快播的形式播放体现新中国在体育、经济与建设、科技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为祖国而骄傲的情感。

学校的昨天与今天。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生活切入,让他们从几张旧照片中看到一间低矮阴暗的教室,几套木制的破桌椅,水泥抹出的黑板,黑糊糊的取暖炉子。我告诉他们,这炉子经常冒烟,冬天窗户透风,学生的手脚都冻坏了。镜头再切换到今天,无须播放图片,学生环视四周就能说出今天校园生活的变化。高大的楼房、明亮宽敞的教室、最先进的桌椅,取暖用的地热,现代化教学设备……我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你感到幸福吗?这个“幸福”是谁给的?引导学生立志好好学习,将来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和学生一起“找祖国”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张家海

“老师,什么是祖国,祖国在哪里呀?”那一年,我在七年級任教。开学第一课,我想把中学生一日常规教给学生,让他们早些知道:作为一个中学生,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当我刚读到《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时,隐隐约约听到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女孩儿的声音:“我好像,好像没有找到……祖国。”是班长小雯。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她的身上。见我的脸上也露出惊异之色,小雯似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变得越来越小。

是啊,什么是祖国,祖国在哪里?我这个班主任一时间好像也难以说清楚哩,何况十一二岁的孩子!以他们的认知程度,怎么能知道谁是祖国,去哪里找祖国呢?如果他们连祖国是谁,祖国在哪儿就不知道,又怎么对他们实施教育,要求他们“热爱祖国”呢?只顾形式地“点到为止”,一味地讲空洞理论、说大道理,那不成了典型的“灌输”?如何能让他们入脑、入心呢?不能这样,决不能这样!

“同学们,《中小学生守则》一共9条,它是大家学习和生活的指南!”那一刻,我没有继续对《守则》逐条展开分析解读,而是转而解答班长小雯的困惑:“既然有同学想到了‘祖国的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说一说‘祖国,找一找‘祖国吧。”

“老师,我知道祖国在哪里,她就是地图上的那只‘大公鸡!”大家都明白,他指的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

“老师,我知道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56个民族!”

“我知道,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祖国就在我们心里。”

…………

尽管这些答案不一定是我们大人想要的,但十一二岁的孩子脑子里能有“领土”“政治”等方面的朦胧认识,已经颇令人欣慰了。

“还有呢?”

“继续说……”

教室里,“找祖国”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我没有否定他们的回答,更没有打断他们,只是一个劲儿地为举手发言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终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祖国”拉得离自己越来越近,把“热爱祖国”说得越来越具体,有的甚至联系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及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细微小事上。

那一节课的“意外中断”,至今看来无疑是值得的,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人生。

“老师,什么是祖国?祖国在哪里?”现如今,每当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时,当年那个小女生的声音就会在我的耳边回响。在开展“热爱祖国”主题教育之前,我都会认真细致地备课,引导学生一起“找祖国”。

我相信,只有“入脑”“入心”,才能真正让他们“入行”——自觉担当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一点一滴地将“热爱祖国”践行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辐射影响更多的人一起热爱祖国。

猜你喜欢

开学第一课热爱祖国第一课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热爱祖国
早上第一课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