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能力测试”标准 推进中考命题科学化
2019-09-17勾阿莹
勾阿莹
2019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延用了“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及分析”“写作”等四大板块式结构,清晰明了。整体测试内容设计彰显出命题者对《课标》理念、考试纲要、试卷沿革的独特理解。本套试卷既发挥了学业考试对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又发挥了中考对常规教学的检测作用,也具备中考的选拔功能。
“阅读理解及分析”版块阅读测试材料的甄选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凸显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表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测试重点指向语文核心能力,包括整体感知、信息筛选、理解判断、阐释观点、问题解决等,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实践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下面结合原题,进一步探讨“阅读理解及分析”部分的特点及以后教学的方向。
“阅读理解及分析”板块采用了课内古诗文与课外文言文、课外现代文相结合的阅读形式,设16个小题,共35分。
1.“古诗文阅读”选择了教材内容《行路难》《曹刿论战》和课外节选内容《后汉书》,考查了诗句的深刻含义、实词和句子翻译、主旨句判断等,没有繁琐的文章分析,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教学要求。
《行路难》古体诗赏析第10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典故之一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典故之二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所用,助商灭夏。这两句诗暗自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内心不平静的原因是还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根据语境,推测作者的心理状态,是对推理、判断、思维能力的考查,表现出命题者以作者为中心的阅读观。第一问“示方法”,提供支架;第二问“用方法”,用提供的支架读出诗歌的情感。第一问为低阶思维的试题,第二问为高阶思维的试题。
2.古文阅读题。第11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2)阡陌。第12题翻译下列语句:(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第13题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其中既有常规的字词解释、重点句翻译题,还设有基于高级思维的主观题,考查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能力,衡量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品鉴。《曹刿论战》和《后汉书》选文内容之间有契合点,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没有拼凑之嫌。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主题思想,达到积累、感悟、提高的目的。
3.现代文阅读的选材,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人文性和适度性。说明文选取的是《意林》中的文章《饿了,吃个“塑料袋”吧》宣传“环保”,提倡环保意识和行为;议论文选取的也是《意林》中的文章《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强调“修心”的作用,从外表引向心灵的塑造;记叙文选取的是《我们跟着月亮走吧》文中的“拨云见月”“跟着月亮走”等内容的描述,表达了在困境中人也要心有方向,对生活寄以希望,主旨歌颂精神引领。月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美好事物的寄托,它象征着纯洁,代表着美好,寄托着思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符号。三种文体分别考查了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所选文本虽非经典,但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内心需求,既注重对语文本体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还注重情感和思想的熏染,可谓工具性和人文性文紧密结合。
4.“说明文阅读”第14题,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考查了文章的结构。第15题,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判断说明的方法,分析方法运用的好处。第16题,文中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品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侧重在基本的文体知识考查,通过说明语言的考查,检验学生思维的严密程度。第17题,助力环保,我们在行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环保建议?请你写出两条。“写出环保建议”和“例举低碳行为”是两个不同的答题方向,前者是高阶思考试题;后者是低阶思考试题。一般情况下,说明文重点考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形成解释、能力迁移等阅读核心能力,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的考查,最好融入到文章内容的理解当中去。
5.“议论文阅读”考查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及作用。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体现出对阅读议论文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采取的形式是直接找出中心论点。第19题,请为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此题补写事实论据,考查学生围绕论点筛选、表述论据的能力,引导考生结合相关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再用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把自己的理解诠释出来,这个思维过程有传递和转换,富含挑战性。第20题,文中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此题考查了论证方法的辨识和作用,间接考查了学生抓取重点信息的能力及对文章局部结构形式的把握。第21题,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现如今,“外貌协会”却不断壮大。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此题根据社会现象和文章中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是开放题,从论据、论点的统一性上,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是选自《意林》(中国文摘期刊)2019年合订本的议论性文章,内容有删改。它并非经典,论证过程中内在的逻辑性也不够强,个别例证也不能有力地证明“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这一观点。文中“外貌协会” 是社会名词,是对奉行“外貌至上,外貌高于一切”理念的人的统称,这些人特别以对方的外貌作为评判标准,甚至以此决定是否继续交往的族群。如果考生对“外貌协会”这个新生“社会名词”的内涵不够了解的话,很难针对这一现象谈出自己的看法。
6.“记叙文阅读”考查了记叙内容的概括、赏析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文本的啟发教育价值等阅读核心能力。《我们跟着月亮走吧》选文属于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考查,核心是“理解”,包括: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第22题,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此题从整体上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节及内容的把握。第23题,请赏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妙处。此题从局部考查学生对文学语言生动性的赏析。第24题,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此题从表现手法角度结合语境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段作用的认识。第23题和24题都是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的角度和结果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第25题,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是主观开放题。从现代文阅读命题角度分析,试题的先后顺序和难易度设置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四道题由易到难的顺序,阶梯式排列,步步拔高:一题是概括文章内容;二题是欣赏词语;三题是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四题是谈启示,从客观到主观,尊重考生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强调结合“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和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考查“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将阅读过程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基于此,命题者要在“试题引导学生呈现阅读与思维过程”方面做出艰辛的探索与刻苦的实践。构建基于真实阅读任务情境中的“阅读能力测试”标准体系,是未来中考命题的发展方向。
建构“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对阅读涉及的各種因素、阅读能力的所指、阅读能力的分级、阅读能力的程度划分,有一个清晰、科学的架构。重构“阅读”观,从战略意义上明确“为什么读”“读什么”以及“怎么读”;“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应用于语文学科的学业结业测试考查,就转换为“阅读能力测试”标准,从战术意义上认识“为什么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毋庸置疑,毕业学业考试内容是学科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指向,也决定着未来师生如何对待“教学”和“学习”。
如何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的问题,首先介入的是阅读教学的学理研究,只有基于阅读教学的学理研究,才能摆脱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冲突;才能解决考试测评中的南辕北辙。阅读活动的核心任务是“理解”,阅读的心理过程是与外显过程同步发生的心路历程,涉及一系列认知过程,既依赖生活经验,也应用语法、修辞、逻辑、语篇等方面的语文经验。阅读知识只有根据特定的阅读任务情境,转化或嵌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习支架后,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从阅读的低水平走向高水平状态。
中学语文学科“阅读理解及分析”板块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独自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去排除阅读材料中的障碍,得出思维结论的过程。建议现代文阅读的选材和命题考查,应关注到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积极引导,实现文化立意,特别要关注语言实践能力考查,做到稳中求变,以情境化和任务驱动方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体验和规范表达。
试卷的制式是反映知识、能力、素养的重要支架,也是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主要方式。从整体看,本套试卷覆盖面较广,知识与能力并重,充分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在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语文课程评价要重点考查学生“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笔者期待未来中考在命题的形态上发生重大变革,使测试全在真实的任务中完成,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考试,而是在真实地生活。把阅读知识的考查转换成情境中的理解和实践,其价值在于,转变考生对考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