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2019-09-17李林
李林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从国学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拓展、神话故事引导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传统文化是指我们中华民族经过历史考验所保留下来的文化知识,将其中文化的经典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播,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度。
一、国学经典诵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内容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内容的方式,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国学中包含的内容。由于国学经典中的用词也是古汉语,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诗词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比如,我教授学生学习《〈诗经〉两首》这一内容时,就运用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一课程内容产生兴趣。由于课文中涉及《诗经》中的内容,而《诗经》本身就属于国学经典。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先为学生讲述国学经典所包含的内容,让学生重视这一内容。“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部主要包括儒学经典内容,其中重要的书目有《礼记》《论语》《孟子》《诗经》等内容。史部主要包括各类体裁的历史著作,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书目。子部包括……”当我为学生讲述了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诗经》两首进行诵读,学生能够从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经的用词、句式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于诗经的学习重视起来。通过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还能使学生在诵读中对《诗经》两首的内容记忆更深刻,这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理解诗经中的内容。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传统节日拓展
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我们还可将以传统节日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传统节日是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为亲切,因为在生活中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传统节日,我们为学生解读传统节日的由来,讲述传统节日中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为认真,从而对传统文化内容了解得更多。
比如,我教授学生学习课外诗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借此为学生讲授中秋节的由来。“关于中秋一词,最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有人说它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有人说它与农业生产有关,其实中秋节与这两个方面均有联系。我国古代帝王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而在农业中,八月中秋代表着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所以农民以此节日庆祝丰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以为中秋的月饼是嫦娥发明的呢?其实不是的,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唐军裴寂发明了月饼,其构思就来源于中秋时节圆圆的月亮。当宫廷中的文人开始对赏月这一雅事用诗词记录下来的时候,这种风俗也逐渐传到了民间,所以我们现在便有了中秋节。”当我为学生讲述这段中秋节的来历的时候,学生均聚精会神地认真听着,可见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传统节日进行拓展,讲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神话故事引导
除了可以用国学经典、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外,我们还可以将神话故事引入教学中。神话故事带有神秘的色彩,具有浓厚的故事性,当我们为学生讲授神话故事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带入到神话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由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我教授学生学习《陈情表》的时候,就涉及“死当结草”的神话故事。所以,在课上当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毫无趣味时,我就用这一神话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说,晋大夫魏武子在临死之前,嘱咐自己的儿子让他把自己的爱妾杀掉殉葬。但是他的儿子魏颗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她嫁了出去。后来在一场战争中,魏颗与一个叫杜回的作战,就看见一个老人家用纬草将杜回绊倒了,于是魏颗擒到了杜回,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魏颗在做梦的时候,又梦到这个老人家,老人家说自己是那个小妾的父亲,特意来感谢他。所以这个《陈情表》中才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诉说自己的感恩之情啊!”当我为学生讲述了这一内容之后,学生终于明白了文章中的内容,同时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中的内容兴趣更浓厚。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国学经典、传统节日以及神话故事等传统文化带入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邓丽.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支燕.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