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立足点

2019-09-17钱丽娟

江苏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立足点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

钱丽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立足点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1-0079-0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学生错误的认识、发生的争论、多彩的生活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的研究真实发生。

1.立足“突如其来”的事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真实问题,从而提炼出可供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

早读课中,教师接到电话,说骑电动车的家长在送学生的途中没有注意地面窨井盖的缺失,连人带车摔倒了,送进了医院。什么是窨井盖,对此五年级的学生居然一无所知。教师抓住了这样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大讨论,窨井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窨井盖?窨井盖怎么会造成车祸的?在讨论中,学生决定把窨井盖的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窨井盖的分类、怎样杜绝偷盗窨井盖的行为、窨井盖如何维护等。教师抓住了这一突发的事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基于问题展开研究。

2.立足“習以为常”的错误。

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为背景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的。对于桂花,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年九月花开,那花落之后呢?学生都认为桂花树是不结果子的,但桂花其实是有果实的。正是这种错误认识,恰好可以让学生产生问题。教师及时抓住这种错误资源,进行大讨论:桂花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桂花会不会结果实?果实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桂花种子能否食用?错误的认识,一下子成了学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的研究学生都兴趣盎然、积极主动。

3.立足“互不相让”的争论。

争论的过程是相互激活的过程,在争论中,学生形成思维的浪潮,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产生一个又一个新问题。

春天踏青,教师带学生来到田野里找春天,绿油油的小麦引发了一场大争论:有的学生不认识小麦,说这是大蒜,有的说是韭菜,有的说是青草,大家互不相让。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指出这是小麦,然后引导学生对小麦、韭菜、大蒜进行了一次探究。有的小组对小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麦苗有哪些特征?面粉可以做哪些食物等等。有的小组则对大蒜产生了研究兴趣。争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小麦”“大蒜”为主题的研究成了学生新的课题。

4.立足“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让学生有所研究、有所发展。共享单车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它,进而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它的收费、停车等。再如:目前,常州的很多路面都被挖开、隔离,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及家人的出行,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播放地铁的建设情况,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因此“我身边的地铁”就成了学生关注的话题。总之,只要教师珍视学生的经历、经验,关注他们的生活,就可以从学生那里发现许多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问题促使思考,思考带来探究,探究产生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就问题的价值、指向等做出判断,然后进行筛选、归类、整合,从中找出重点问题,并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立足点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
站稳立足点,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