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019-09-17张抗
张抗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丰富素材;引导体验;追问深思;回顾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1-0059-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多种课型。其中,概念课的教学通常比较难以操作,尤其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纯概念的教学,而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学生将无法理解,更无法准确地概括归纳出相应的概念,如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思维、发展能力,笔者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提供素材,直观感知,为学生概括奠基
(提前准备好材料袋,每袋随机装入一套学习材料(共有两套,如右栏图1和图2),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随机领取一袋材料。)
师:课前,每组都领到了一个材料袋,一会儿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小组活动。活动前先来看一下要求(点击出示:每人选择一幅图,先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分数表示的含义,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明白要求了吗?我们要做哪几件事?
生:先每人选一幅图,接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然后说分数的含义,最后小组交流。
师:你真会观察。(对全班)现在,大家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活动。
(教师巡视,指名小组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写的分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生1:我写的是四分之一,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说得不错,但数学上通常说“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四分之一”。你能连起来再说一遍吗?
(学生说出规范的句式后,点击课件出示。)
师:说得真好!我们也一起像他这样说一说好吗?(齐读)比一比,规范的说法和之前的说法哪里不一样?
生2:后半句不一样,之前是说“取其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规范的说法是“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四分之一”。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对小组其他人说)你们也能像这样规范地说一说吗?
(小组剩余三人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示剩余三句表示分数的话。然后,教师指名材料不同的一组学生汇报,将每个分数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每个分数怎么来的。)
第一个学生表述分数的含义时,教师就引导其用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学生一开始表述得不够规范,教师适时引导其规范表述,同时点击出示规范的句式,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述的不同,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规范的数学语言的表述方式。接下来,请几位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写分数的含义,让他们多次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并表述分数的含义,加深他们对规范句式的理解,为其后面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整理素材,理性思考,让学生自主概括
师:仔细观察两套学习材料,刚才是把谁平均分的?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月饼和蛋糕分为一类,教师板书“一个物体”;长方形和圆分为一类,教师板书“一个图形”;“1米”和“1升”分为一类,教师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一些桃子和一些圆片分为一类,教师板书“一个整体”。)
师: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在数学上叫作单位“1”。(板书:单位“1”)
师:猜一猜,为什么这个“1”要添上双引号?
生:它不是真的表示一个物体,有可能有很多物体。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单位“1”吗?
(同桌互说,全班汇报。)
在之前明确各个分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单位“1”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些分数都是把一定的对象平均分后得到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刚才平均分的这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在数学上都可称为单位“1”。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概括单位“1”的意义,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达成知识目标,还渗透了数学思想。
三、归纳建模,深度思考,让学生的概括更规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你能把这四句话用上单位“1”说一说吗?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
生2: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是。
生3: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是。
生4: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仔细观察这四句话,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是分數。
师:总结得不错。但这句话里前面有一个“几份”,后面也有个“几份”,是不是有点重复了?
生2:我觉得可以把前面的“几份”换成“若干份”。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生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师:说得越来越好了。再仔细观察,除了能表示这样的几份,还能表示——
生3:还能表示一份。
师:那这句话怎么说更合适?
生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师:你太厉害了,总结的内容和数学家总结的内容一模一样。
(投影出示完整的分数的定义,全班齐读。)
概括分数的意义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把之前出示的四句话用上单位“1”再说一说,这样的安排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也为后面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学生通常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数学概念进行概括、表述,难免表达得不够规范、不够数学化,难以达到课本上的规范度,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时,教师通过几次追问,如“前面有个‘几份,后面也有个‘几份,是不是有点重复了?”“除了能表示这样的几份,还能表示——”等,不断引导学生向规范化、数学化的表述逼近。
四、对比回顾,升华模型,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师:请你比较上面四句话和下面一句话(如右栏图3),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生1:上面的一块月饼、一个长方形、1米、一些圆片,到下面都变成单位“1”了。
师:说得不错,还有吗?
生2:上面四句中,平均分成4份、8份、5份、3份到下面变成了“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5份、3份、1份到下面都变成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等分数到下面都变成了两个字——“分数”。
师:下面这句话与上面四句话相比有这么多不同,有什么优点呢?
生3:我发现下面这句话说得更加概括、更加全面,适用于很多分数。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大家再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4:我发现它们都有“把”“平均分成”“表示这样的”这些字。
师:我们找了这么多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相信对大家提高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带着这些收获,我们再来把什么叫分数一起读一遍吧。(全班齐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意义”。
教师并没有停止对学生思维的锤炼而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引导学生比较概括总结出的概念和原来四句话的异同,使他们认识到概括表述的优势,掌握归纳的方法,积累概括的活动经验。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银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