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2019-09-17肖传喜

读写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肖传喜

摘 要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一个人突破自我、获得成长的重要引擎。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起步阶段,具有教育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小学阶段教育契机,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向指导。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008-02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情充满强烈探究欲望的特殊时期,思维发展活跃、特点鲜明,对学科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性。而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思考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把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实施数学教学,从数学教学的多环节入手,挖掘其教学契机,以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的。

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呢?笔者也将结合教学案例和思考,从以下六大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諧师生关系,强化学生质疑态度发展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指明灯、引路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在旧式教学模模式影响下,数学教师的存在钳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教师过分强调自身主体地位,忽略学生课堂学习能动性,导致学生自我标下欲望被“湮灭”,思维发展逐渐僵硬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歌神低谷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能动性。、自主性,将“自主、合作、探索”融入数学学习,才能够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对立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更要认可学生的质疑态度发展。质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精神,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学生层面看待教学,更要鼓励学生质疑态度的发展。

如,在开展“分数的性质”知识教学时,就“分数的父母和分子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这一数学公理知识教学时,班级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在分数的性质上要求将零除外,那么在商不变的性质上为什么不排除零呢?”这样的问题既证明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也证明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连贯性。笔者感到十分欣喜,鼓励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这不仅认可学生的质疑态度,也鼓励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路径。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会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呢?这成为了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

实践检验,和谐且趣味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的压迫性与复杂性,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姿态下投入数学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吸收会更深化,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这样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才会得到有效的激发。首先,教师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环境装饰栏、信息通知栏等及时的传递各种数学文化知识,营造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不自觉的被数学知识所吸引。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语言、副语言的配合,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而吸收和内化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

三、巧用问题实施教学,以问引学激发学生思维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学的好,就要勤思考。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利用提问实施教学。“以问引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更到位,数学思维的发展才会不断提高。

有效且合理的提问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思考方向指引,也能够给学生以学习点拨、检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数学教师要想巧用问题也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师必须确保问题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思考性。如,就“认识三角形”知识教学时,教师提出“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虽然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但较为理性,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能够被充分调动。而教师换一种提问方式,“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梯子是什么样的呀?那么为什么梯子是三角形的呢?”这样的提问具有形象思维,能够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广阔的空间,进而达到“以问引学”的教学最终目的。其次,教师的问题提问要注重层次感,针对同层次的学生所创设的问题也要具有不同内容,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才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进而在问题导学下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数学学习创新意识。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新式教法实施教学,改变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单一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开展数学教学实际活动中充分引新课改下的诸多新式教法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尽可能的为数学课堂输送新因子。

实践检验,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都十分契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需求,且满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需要。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利用兴趣实施数学教学,能够让数学教学活动更具色彩。

如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数学教学,人能够学生能够在走入数学情境、走入数学世界下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与魅力,进而在高兴趣下趣思考,在趣思考下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就“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直接模拟种树场所,“寓情于景”实施教学,很快学生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把握植树的规律,在实际情境的创设下理解数学知识要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同时教学目的也能够有效达到。

五、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意识

生活与数学知识本就紧密相关。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更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创新空间,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而将所学和所用在生活中对接,以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中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

如,在开展“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各种“圆”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包括圆形的车轮、圆形的太阳、圆形的风扇等等,学生在探索生活中的“圆”时能够在具象思维引导下很快掌握“圆”的特征,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到位。

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纳入数学意识开展评价

数学教师要不断完善数学教学课堂当下的教学评机制,改变过去的单一分值化评价,将数学意识的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数学评价教学课堂。这样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从全方面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够在新式教学评价下有效端正数学教学方向,明晰数学教学课堂的现存教学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分值化”教学评价模式,将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与发展上,将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评价一大点,切实指导教师将创新意识的发展贯穿落实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评价的主体,允许学生们之间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学生身上必定有她的闪光点,这就需要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

此外,教师也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数学学习的新场所和新空间。这能够让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对象更丰富,也是丰富数学教学课堂,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路径。

七、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够把握数学特点、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维变化,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够有效达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不断碰撞、不断闪光。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