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19-09-17陈红玉
陈红玉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当前药品零差价的政策背景,然后从资金周转、收入结构、财务监管等方面分析该政策实施后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医院的财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药品零差价;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一、药品零差价的政策背景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一些医院过度逐利,导致以药养医的局面越愈烈,药品价格攀升,加大了群众的用药压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被弱化,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为此,政府于2006年开始“药品零差价"政策的试点推行,2009年后又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文件,使其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该项政策主要针对的是药品的销售环节,为防止医疗机构为获取利润过度抬高药品价格,要求其必须按药品购入价格向患者销售,通过确立统一的药品采购及配送制度,减少药品销售的中间流通环节,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对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1]。这项政策的实行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的用药成本,缓解了群众的看病压力,充分发挥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对群众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的民生政策。但同时也使医院的运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收入来源、经营模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将因为该政策的推行而转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给医院的财务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
二、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收益减少,资金周转不畅
医改前,药品作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是医院维持正常资金周转的重要支撑。随着药品零差价的深入推进,使医院必须放弃来自药品加成的丰厚利润来源,按照标准的进价将药品销售给患者。药品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其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医院需要更多资金加大库存量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但是这部分资金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回收,进一步加大了医院的资金流转难度,甚至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营管理。同时,医院的资金来源相对固定,这部分资金支出的增加会压缩医院在其他部分如人员工资、设备耗材等的财务支出,从而降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院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二)费用增加,收入结构变化
该政策实施后,为了有效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一些医院按照一定比例的补偿原则调整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如挂号费、医疗注射费等价格显著上升。收入结构的调整不仅消解了药品费用下降对患者看病压力的减轻作用,甚至进一步加重了医疗负担,激发了医患矛盾。而且由于缺乏规范的价格提升标准,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以权谋私的违法空间,不利于医院公益作用的发挥以及良好声誉的建立。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新政策下收入结构的变化会对医院的财务核算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较大的考验,而且医疗费用提升了,人们自然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更高,使医院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此时医院不及时对薪酬体系做出调整,极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人员转行或者离职的现象,加剧医院的管理负担,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监管不力,财务风险增加
收入结构的调整使医院收费乱象丛生,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就是未建立严格的财务内控体系,缺乏必要的过程监管,导致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流程陷入混乱。加上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考核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考核效果不佳,难以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奖惩作用。而且由于传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是将药品销售利润及成本控制作为风险防控体系的关键环节,一旦实行藥品零差价,医院原先建立的风险防控体系面临重构的局面,使一段时间内医院的风险内控失去管理重点,风控措施比较盲目,对一些新风险的产生又无法及时识别和防控,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以药品的采购环节为例,医院的采购部门在进行药品采购时过程是不透明的[2],这意味着在药品的招定标、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因为监管不力而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一些制药企业为了促进自身产品的销售,给相关采购人员高额的返点和回扣,使他们在采购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药品质量,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损害患者的消费权益,使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虽然药品零差价政策有效地杜绝了医生的灰色收入,却为其他方面创造了贪污腐败的条件,使财务风险转移,管理难度加大。并且该项政策对医院员工的道德素质水平要求较高,但短时间内这个问题无法得到根治,进一步加大医院财务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甚至阻碍了该政策的大规模试点推广。因此,当前必须依赖制度体系机制的约束规范员工的医疗诊断行为,强化内控监管,保障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平稳运行。
三、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公立医院的财务优化策略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补偿
在该政策实行后,医院的一大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政府虽然对此归于一定的政策补贴,但其补贴力度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的资金周转问题。因此,医院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以缓燃眉之急。首先,医院要发展多元的融资方式,可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鼓励员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力,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其次,还可借助医疗保险实现资金的快速回收,目前我国的医保覆盖范围相对较广,而且保额也在逐年上升,医院可利用这一点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向金融机构借取短期借款并给予一定利息加大医院的现金流入,提高医院的资金周转效率。同时,政府仍需加大补偿力度,帮助医院平稳的度过医改转型期,并且建议改变原来的定期发放补贴的模式,构建激励性补贴制度体系,即综合医院的运营情况、政策实行效果、财务管理水平、医患关系改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政府补贴的发放。保证补贴发放过程公开透明,防止政府官员腐败现象,以此对医院形成一定的制度激励,帮助其提升自身医疗质量水平的同时增加管理效益,形成正确的运营观念,促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公益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增强自身的公益服务意识,明确医院的公益性服务定位,通过提高其他项目的服务费用缓解收入压力。虽然能在短期内有一定成效,但无论是对患者利益的考量,还是医院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医院必须改变管理观念,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人来本医院看病,以此实现创收。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还需从财务核算、成本控制、内控制度体系、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加强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控制。选取其中几点为例,首先,财务人员要做好财务核算工作,尤其是在药品的出入库环节更要加强控制管理,可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其次,在当前医院大力试点推广DRGs成本核算模式的大背景下,要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以加强核算节约成本的方式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增长;最后,要探索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付制度,避免过度医疗,以医保消费限制促进医院采取恰当的医疗手段。通过改革支付方式优化医院的收入渠道,调整收入结构,进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双重效益最大化。
(三)加大监管力度,防范财务风险
针对医院的乱收费行为,要加快制定统一的医疗收费标准,并对医疗过程加强严格的监督控制,保证收费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的透明化,强化外部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舆论监管功能,定期公开监督结果。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医院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财务核算为基础构建新政策背景下的财务风险内控体系,在关键环节设置风险内控点,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医院的安全、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房志红.“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187 (13): 72-73.
[2]夏阳.“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 (5): 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