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玄武路径”

2019-09-17冯凌刘飞

江苏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科学

冯凌 刘飞

【摘 要】打造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是破解科学教师孤军作战、各自为政、茫然无方向等问题的有效路径,而共同体的打造同样需要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为此,南京市玄武区以“形成实践共识”“过共同的专业生活”“探索运行机制”“孕育文化气质”为路径,有效构建了区域内的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

【关键词】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1-0011-04

【作者简介】1.冯凌,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8)科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刘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8)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的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专职教师近80名。为了解决科学教师孤军作战、各自为政、茫然无方向等问题,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科学教师团队以构建“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为抓手,以“形成实践共识”“过共同的专业生活”“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孕育文化气质”为行动路径,引领区域内的教师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中实现自主成长。

一、形成专业生活共同體的实践共识

作为共同体,首先要有共识。基于共识,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我们的愿景。

树立现代教育观,从“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三个方面形成“为促进学习而教”的学科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打造,构建有活力、有技能(经验)、有思想的科学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形成共性中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建构“路线学习”“地图学习”等促进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教学范式;推进“做中学”“STEM教育”“基于任务单的测查与评估”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玄武区科学教育的影响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愿景是玄武区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固定身心定力与方向感的“锚”,是玄武科学人的精神图腾,也是我们的“初心”。这样的愿景引导并影响着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

2.我们的教学主张。

教学是科学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南京市“聚焦学习力生长,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的教育主张,我们将“创设联结——让科学丰富儿童”作为共同体的教学主张。

人是一个生命整体,人的身体、情感、心理(认知)是彼此相关、紧密联系的,教育不能只指向认知,而应将其与身体、情感等联系起来。万物皆联结指向的是科学的本质。

创设先前经验与新概念之间的联结。教师在探明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取已有经验,并将其与当前经验和将来的行为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澄明模糊概念、纠正错误概念、丰富单一概念。

创设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概念网。这个概念网是有层级的,最上层的是抽象的大概念,而这个概念又需要有很多事实性的概念做支撑,这张概念网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创设概念和情境、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结。如果没有情境和经验做支撑,概念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便是苍白的,所以在概念和情境之间、在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结,十分有必要。

创设各学科之间的联结。增强学科间的联结能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有意义的科学学习。

有一个这样的教学主张,能让教师在教学时方向感更强,知道自己的劲往哪里使,从而有助于提高区域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丰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专业生活

1.共同的教学生活。

学科建设的主阵地是学校,落脚点是教师。科学教育的现实情况是虽然专职教师的配备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各校科学教师的数量大多保持在个位数,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名专职教师,这使得科学教师的教研大多是自主探索、独立进行,而学科的建设则不成体系。基于此,我们提倡科学教师过共同的教学生活,我们尝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开展“QQ在线提问答疑”“基于微信的共同学习”“专题微沙龙”“定制微课堂”“主题性在场学习”等教研活动。

其中,“分片研讨”是共同体成员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我们的片区不仅根据地域来划分,还根据“片长”的性格特征、课堂风格来细分,教师可根据“片长”选择片区,这样的组织形式能让教师更投入。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共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引领下,开启了跨时空或面对面的交流。教学不再是一所学校几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基于同一目标的协同前进。

2.共同的研究生活。

同教学一样,研究也是共同体专业生活的重要方面。2001年,玄武区成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全国第一批试点区,前后有15所学校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十几年来,“做中学”项目已经成为我区科学教师进行新课改、实践新课标理念的实验田,该项目让教师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批参与实验的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

此外,玄武区还承担了中国科协立项课题“儿童科学概念学习进程研究”中“密度”概念的子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聚焦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此研究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善及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2015年年底,我区着手STEM项目的研究,2016年我区有2所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STEM实验学校,至今我区共有8所学校成为江苏省STEM实验学校,玄武区也被评为江苏省首批STEM试验区。在“十三五”期间,关于STEM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我区一共有4个。课题的深入研究给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并进一步推动了STEM项目在全区范围内的推广。

从2016年开始,共同体在玄武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带领下,开始了项目“基于任务单促进小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区域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该项目旨在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区域测查与评估的新工具,探索出一条测评新路径,从而不断完善小学生科学学业水平测评体系。

研究是共同体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项目研究的方式,把教师零散的思考变成系统的思考,将教师的“单打独斗”变成“合作共赢”。当然,共同体也会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为其研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有的学校具有良好的课程建构条件或是教师已经具备了课程建构的能力,对此,我们乐于牵线搭桥,邀约专家一起指导,全程参与他们的课程建构过程,以课程建设促教师专业发展。有的教师需要开阔眼界,我们则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

3.共同的教师培训。

学习与培训是共同体专业生活的第三个方面,为此,玄武区构建了以实践、亲历、互动、对话为特征的区域研训平台——研训工作坊,该平台以“实践性在场学习”为主要特征,同时完善“底色课程(主要内容为课程标准、教材解析,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策略指导等)+亮色课程(涉及新教育理念学习,STEM、创客等前沿项目介绍等)+菜单课程(选学学科专业知识等)”的培训方式,使碎片化的教研培训结构化,并以此丰盈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不同个性与不同特质的教师成长。

我们努力用多种方法提升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水平。“底色课程+亮色课程+菜单课程”的培训方式让共同体成员有了目标感,进而将个人专业发展从“跟风式”“应景式”变为“主动式”“自觉式”。

三、探索专业生活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所谓运作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有了运作机制,共同体才能更好地运行,更好地发挥作用。

双周四上午的集体教研。集体教研是一种常见的教研形式。玄武区的教研课往往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虽然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式却不尽相同。共同体成员会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将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再将成功的经验展示给其他成员。在交流与碰撞中,教师能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那一条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调整,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每学期的好书阅读。共同体一直在努力创设爱读书的氛围,每学期,我们都会定期举办阅读分享活动:教育家杜威的著作,某些文学作品,甚至《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这样有着鲜明个人爱好色彩的书籍都可以成为分享内容。读书这件事比读什么书更重要,我们倡导专业阅读,但也不反对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阅读。

每学期的实验专项研讨。实验是科学教学的组成部分,科学实验技能是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功。但绝大多数科学教师并不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因此,具有典型意义、需要特殊操作方法、考验操作水准的实验常常成为共同体成员学习研讨的对象。我们定期举办实验专项研讨活动,主要研讨近期教学实践中学生问题较大的或是教师感到困难的内容。通过群体的讨论与研究,共同体成员能明晰实验的要求,掌握实验操作的重难点,学会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每学年的野外考察。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认识。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认识、思考身边科学现象的方法,为此,教师自己就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每学年,玄武区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野外考察,或是观花、观鸟、看星空,或是进行本地地质情况研究。这样的活动,能让共同体成员共同学习、互通有无,同时能提升团队的钻研与探索精神。

每學年的跨学科教研。近年来,多学科融合式的教研活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何从不同学科的视角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共同体致力于开展多学科融合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年与一个或数个学科进行联合教研,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让多种学科思维武装教师的大脑,让科学教师成为具有“大教育观”的新型教师。

不定期的拓展训练。共同体的实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素养上,更体现在凝聚力与战斗力上。玄武科学人会定期开展拓展训练,无论是团队的定向越野,还是协同登城墙活动,都让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与协作的重要性,这为促进学科共同体优质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孕育专业生活共同体的文化气质

科学学科专业生活共同体的打造,形成实践共识、过共同的专业生活、形成运作机制都是“看得见”的,而文化气质的形成是“看不见的”。但看不见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文化能让共同体温暖而有力量。

1.努力与超越。

教师不是任务执行者,而是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共同体中,我们努力帮助与支持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用“关键事件”进行“榜样引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使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同时,成长起来的教师又能反哺团队,为团队树立标杆,贡献智慧与经验,进而带动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这就使得团队与个人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协作共赢的局面。用心成长,方能抵达心中的远方。玄武科学人就是这样不断地借力团队、反哺团队,从而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2.共享与合作。

在区域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内,成员会对共同关注的热点及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持续研究,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研究成果,从而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当共享与合作成为风尚,玄武区的科学教师队伍就会越发奋进向上。

3.平等与关怀。

玄武区科学教师专业生活共同体的特质是平等、友善、关怀。在共同体中,青年教师从资深教师处领略教育教学的勇气与智慧,完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资深教师也能从青年教师那里获得新的视角,然后重新观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这种平等互促的关系让骨干教师不仅有“站起来说话的底气,也有坐下来倾听的愿望”;让青年教师的“跑偏”想法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渐被纠正,从而走上自身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尊重与关怀,这是共同体抱团生长的文化底蕴所在。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