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空间融合模式下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对策初探

2019-09-17贾春光王薇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县域城镇化

贾春光 王薇雅

摘 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过程,也是城乡快速振兴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目前,我国城镇化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是必然趋势。我国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要以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而县域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在县域城镇化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属性,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过程中避免“空城”现象,保证县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特色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产城空间融合;县域;城镇化;产业结构

一、产城空间融合的相关背景及概念

(一)相关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城镇化全方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促使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镇的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产业和城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产业离开了城镇将无法运转,城镇没有了产业将失去活力,因此产业和城镇之间要有相应的融合机制,避免“产城单一化”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城镇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产城空间融合模式对于县域城镇特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相关概念

产城空间融合是提倡应该转变城镇原有的功能分区带来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隔离的固有模式,对于县域城镇发展来说,它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综合体,注重对产业、生态、人文特色的挖掘。

二、产城空间融合模式在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中的现状及要素分析

(一)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县域特色城镇是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县城特色发展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发展特色城镇产业、完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途径,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就近就地转移,缓解人口压力状况并避免出现“空城”现象。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县域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县域特色城镇化能促进产业空间与劳动力分布的有效契合,使农民工兼顾就业与安家,并最大限度保留其地域和文化特色。

当前,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产业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第二、第三产业支撑力不足。二是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落后,导致相当一部分县域城镇产业发展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县域城镇产业整体推动性较弱。三是城镇信息水平不发达,缺乏技术性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导致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管理制度不足、环境污染、资源承载力有限等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协调发展,理顺城乡关系,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城镇之路,一直被频繁讨论。

(二)产城空间融合模式在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中的要素分析

1.产城空间融合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驱动县域可持续发展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都有其独特的天然自然条件和环境,在很多县域城镇试点中,相当一部分城镇没有利用好自己城镇的独特性条件,不管是否适应当地产业机制,而是去一味地模仿,造成很多城市千篇一律,失去本县域该有的活力。随着产业的变化,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农民向城镇涌去,对县域城镇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县域发展过程中,人口的集聚一定程度上会打破原有生态环境,产城空间融合在一定基础上推动产业的集聚,能够有效地缓解县域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城镇自然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组合利用,驱动县域城镇可持续发展。

2.产城空间融合以城镇空间为承载物,增强县域城镇吸引力

道路交通和功能布局影响着城市发展。道路交通是串联城镇空间的纽带,道路交通骨架决定着空间形态的走向。功能布局应顺应城镇地势发展,通过串联城镇空间组合,在尊重现有功能发展较好的布局基础上,摒弃一些浪费城镇空间资源的产业,使得一个城镇的产业得到更好的集约组织,并与城镇的发展有机结合,从而解决现有的布局中出现的部分产城分离、设施配套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在城镇生活中让居民用最本质的感受去体验空间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感,增加县域城镇吸引力。

3.产城空间融合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动力,提高县域城镇支撑力

具有特色的产业是推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县域城镇特色产业支撑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就强。以产城融合为驱动力,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新兴产业,用以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特色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城镇产业支撑力。

三、产城空间融合模式下县域特色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建议

(一)產城空间融合模式下县域特色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1.县域城镇产业定位不准确

县域城镇产业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组成,而城镇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城镇的产业选择并不一样。选择好适合自己城镇发展的产业,往往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浪费一些不必要的资源。目前很多城镇发展并未做到因地制宜,一味地追求发展当地经济,既浪费了城镇中宝贵的资源,又失去了城镇该有的活力。

2.县域产业制度推动力较弱

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首先要制定适合县域产业发展的相应制度,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城镇涌入的人解决其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工作环境环境。目前,国家的一些政策落实到县域层级时,总有滞后性,制度推进缓慢。其次由于城镇发展缓慢,且配套鼓励产业措施并不完善,无法更好地吸引技术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因此在县域城镇中,产城空间融合受到制约的范围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3.县域城镇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很多城镇发展过程中,县域城镇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信息技术无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且并未与县域特色有机结合,制约了以产城融合驱动县域特色城镇化建设。由于资金的短缺,老旧的配套设施和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落后成为制约县域发展的重要棘手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县域城镇信息化建设。

4.大城市落户政策对县域城镇发展的冲击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家的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国家如今推行“收缩中小型的城市,发展大城市”的模式,以使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城镇化的推进所带来的落户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很多农民不敢进城就是因为进城之后生活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2019年关于落户问题,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城市类型等条件,国家新政策做出了调整(表1),大大放宽了一二线城市的落户条件,为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和劳动力,而对于中小型的县级城市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通过调整来吸引人才和农民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产城空间融合模式下县域特色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

1.产业特色——县域城镇特色地理规划与产业定位紧密结合

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必须在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紧紧围绕着城镇的地理位置,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城镇的规划,定位好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构建县域城镇特色体系,将产业选择和城镇规划做到有机结合,促进当地县域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人文特色——县域城镇文化特色融入产城风貌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文化特色的灵魂,对于县域城镇的发展更是如此,特色小镇的提出也为本身具有特色的县域带来了吸引力,紧扣城镇中具有特色的文化,将历史积淀和人工规划协调的产物融入到城镇发展中,规避照抄照搬、没有“灵魂”的模仿,减少硬件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等特性,打造属于城镇特有的文化,唤醒居民对于城镇的记忆。

3.组织特色——县域特色城镇化技术创新支撑

在推进县域城镇建设中,建立健全的组织系统是必要的,其能为县域特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也要引进技术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立足县域当地特色经济与区位优势等,加快县域技术创新,打造县域特色城镇化产业支撑。

4.生态特色——遵循县域城镇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县域城镇规划中,找到城镇的立足点,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城镇进行合理的规划。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环境和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好生态保护,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也基本实现与旅游业同步发展的产业关联状态,为打造美丽的城镇提供现实基础,为居民生活留下美好回忆。

四、结语

本文以产城空间融合为依托,将这种模式下与县域城镇发展相结合,分析其各個要素对具有特色城镇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寻找属于城镇的独特属性,并遵循城镇发展独特的规律,在中国现代化城镇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产业调整和城镇空间规划进行有机融合的理论指导,实现县域城镇特色发展,促进中小型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建民,丁疆辉,宋晓明.县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基于河北省县域视角的考察[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2]王绍芳,王岚,石学军.创新驱动视角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7(7).

[3]黎玉玲.旅游特色小镇产城空间融合路径初探——以丹凤县竹林关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3).

[4]倪震,刘连发.乡村振兴与地域空间重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未来[J].体育与科学,2018(5).

[5]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6]姚南,李竹颖.“产城一体”理念在山地城市新区规划中的实践——以广元市三江新区为例[J].规划师,2012(6).

作者简介:

贾春光,硕士,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遗产保护。

王薇雅,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建筑。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县域城镇化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