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视域下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融合
2019-09-17黄树栋
黄树栋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迅速得到发展。近年来,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行业,使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成了一种新时尚,甚至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因此,文章在民俗文化视域下提出了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融合的研究。在一些乡土民俗地区,旅游民俗资源是很丰富的,充分挖掘在乡土城市中的民俗文化,可以不断加强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推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便使旅游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开发;融合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具体表现,旅游业在该环境中高速发展[1]。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新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落实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手段[2]。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地区都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3]。如今,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对于精神的追求也在逐步提升,一些旅游者对各地文化颇感兴趣,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打造更高层次的旅游事业。旅游行业应该做好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大网宣传力度,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进而发展旅游行业。
一、民俗文化视域下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经历数千年沉淀和积累下来的物质精神文明[4]。民俗是民众流传下来的社会生活习俗,以及民族传承的各种语言艺术、游戏竞技等诸多方面。民俗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生活方式、观念与行为等传统特点,是民众生活的核心。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人们生活的物质文化及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态和形式,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知,第一种类型是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物质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物质民俗体现为地域性、季节性和功能性。如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竹资源旅游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的竹文化保存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结合的性质,近几年很多游客前往参观和享受竹资源带来的乐趣。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包括家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五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较多,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和藏族的“沐浴节”在长期的社会变化中仍然保持着独特的特色,使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第三种类型是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这四种。精神民俗是很多游客喜爱的一种,陕西的皮影、山东的剪纸、陕北的民俗画,这些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代表中国的特色文化,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成为民俗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1.民俗旅游资源集中开发
民俗旅游开发方式较多,如可以在民俗旅游资源较集中的地方以集中开发的方式建立民俗旅游景点,充分发挥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在过去人们只是将古运河当做水上交通线来使用,但无锡旅游局对其进行发掘,将古运河建设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重地,沿途修建了民居住宅并修复古迹,美化运河两岸,深得中外游者喜爱,收益也十分显著。
2.民俗旅游资源联合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是开辟民俗旅游线的方式。其通常是在多个地区进行联合开发,将各个地区的民俗旅游点发展成为线。例如,山东潍坊推出的“千里民俗旅游线”,就是将淮坊作为中心,经过6个县市区,包容24个不同民俗景观、6所博物馆、3个民俗文化村,几百公里下来让人回味无穷。其涵盖了安丘石家庄的荡秋千、坐花轿、住农家、吃农食、干农活的田园民俗旅游以及高密的朴质年画、泥塑、剪纸“三绝”的民俗艺术欣赏旅游,还包络民俗博物馆、各地风味和特产,远近闻名,国内外游者最喜爱之地。
(三)民俗旅游资源系列开发
通过系列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建立民俗旅游区,民俗旅游区通常选择在自然条件较好、历史文化与民俗比较丰富的地区,发挥资源组合优势。例如,安徽歙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被誉为“文献名邦”“文物之海”,安徽将当地的民俗资源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建立民俗旅游区。
二、民俗文化视域下特色旅游资源的融合
(一)建立民俗文化空间主体间沟通合作机制
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建立空间主体,帮助民俗文化与特色旅游资源融合[5]。空间主体协作机制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四个主体间相互配合,达到融合共生的效果。地区民族文化是空间主体的核心,地方政府起主导的作用,而企业开发是主要力量,服务者是空间主体的辅助力量。地方政府从政策和制度上为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提供有效的保障。民俗文化资源占有者要将民俗资源作为便民娱乐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企业和游客体验。对于开发企业来讲,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发展。服务者则要注重旅游产品的销售及游客的体验。西藏地区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旅游业逐年发展,成为了当今人们所向往的旅游城市之一。乡村民俗与旅游业相结合,根据西藏地区的地区特点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就是采用空间生产主体间协作机制方式,有效地将民俗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将旅游发展成为了特色还带动了地方经济,使西藏人民离脱贫更近了一步。
(二)拓宽产品服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低碳、绿色、环保理念,在不违背当地居民的民俗、民风和农牧民正常生活基础上,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的规划引导优势,做好事前调研,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资源,不断推出特色旅游新产品。民俗文化与特色旅游资源相融合最终是为了获得游客的亲睐,因每个游客的体验需求不同,所以要通过设立不同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只有通过拓宽产品服务才能使融合更加顺利。陕西的皮影是地方特色,有众多游客来这里是为了探寻皮影的足迹,为此陕西专门设立了皮影展,这能够方便游客的观光及对皮影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民俗文化旅游業务,众多游客因其民族传统文化而来,多是为了体验和参与。因此,在民俗文化与特色旅游相融合时应着眼于综合性体验,如创建民俗特色文化展馆,对民俗文化的历史进行记录和呈现。
(三)利用网络资源推广融合业务
移动互联网有利于打破体育日常休闲性与旅游异地性之间的壁垒。扬州体育民俗文化一直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但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距离远的游客无法感受扬州体育民俗的特色。因此,扬州旅游资源局采用网络资源推广的形式,使游客不再局限于通过前往当地旅游的方式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从另一视角来解决游客体验的问题。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要求民俗文化资源在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时要对其广度和深度进行开拓,丰富当前的文化资源,深入了解游客的体验,这对当地开发旅游资源、多种旅游资源联动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民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需要网络联动开发,避免旅游消费融通不足。
三、结语
旅游业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旅游水平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与行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这也对民俗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的加速创新融合提出了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好时机下,民俗文化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创新融合,能够满足广大人民对于旅游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可持续发展旅游系统,将民俗文化旅游业做成我国旅游业的一个创新点与支撑点。
参考文献:
[1]曹庆荣,齐立斌,念贵.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85-88.
[2]万陆洋.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5):85-86.
[3]卢青,颜秉峰,靳宇豪.山东省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融合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68-72.
[4]许春晓,胡婷.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及其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8(5):208-216.
[5]刘强,赵莹.西藏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融合性发展的对策分析[J].西藏发展论坛,2018(3):61-64.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