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7唐艳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唐艳芳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了新的规划,相应地,对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清晰的思路,而且通过对教学内容有策略的延伸,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授课作以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顾名思义,思维导图就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能把各级主题和各个层级的相关内容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记忆连接起来,加深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逻辑思维法相比,它更具结构性和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课堂,并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学内容

自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逐渐呈现出分布较广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把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地准备课堂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建立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组织知识框架,以保证其能消化和吸收课堂内容.在上课时教师不能根据导图“满堂灌”,也不能完全照着预备内容讲,而是要结合导图把握课堂的知识主线,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学习,由简及難的帮助学生攻克知识难关,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设置互动环节,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另外,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分化为较多的小步骤,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每个过程都清晰化和简单化,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其有获得感,从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教学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同时增强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见识少、学习能力弱,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对此教师可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文形式,然后结合自身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导入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以幽默的提示语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进入课堂,逐步地引领学生探究深层次的内容.其次,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差,在听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要注意讲课方式,要能使课堂内容持续有趣,不仅要带给学生较强的、新颖的刺激,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内容上.如在“认识物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提前将教学内容分为直线、三角形和四边形等,然后在上课前可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如铁轨、直尺等,学生自然觉得很容易,会有较大的兴趣给出答案.这时教师再逐步地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同样地以实例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适当的时候可给出提示语.教师通过以思维导图为主线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能根据关键的提示语极大地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在讲例题时可先把题中的条件依次列举出来,并让学生根据条件往结果推进,适当时可给出部分提示语以引导其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问题和条件的分析能力.其次,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对题中信息的采集处理能力,尤其对应用题来讲,它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审题、找条件、分析、推理和计算等过程.对此教师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列举题中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到有效的解题思路.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较难和较抽象的问题,在上课前要先将之细化和分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保证学生能最大化地吸收和消化课堂内容.学生通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解题,不仅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基础知识.

四、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有着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以思维导图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教师在上课时要创设好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在学生思考和学习时,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索过程,针对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思考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解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应用到哪方面的知识,一个步骤完成后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等.在课后教师可根据生活实例结合课堂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其在生活中的观察力.如在“厘米和米”一课教学后,教师可让学生找一些具体实物从厘米级到米级进行测量和归纳,要求其不仅准确测量实物的长度,还要以导图形式利用箭头和线框将其归纳到某一长度级上,培养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增强其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使学生思路清晰,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五、结 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大方向上也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而言引导大于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知识框架,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88):94.

[2]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4):54.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