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相关认知态度和应用需求分析*
2019-09-17夏结来
王 涛 李 晨 夏结来 王 陵△
【提 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相关认知态度和应用需求,以期为医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反馈性指导医学统计学贯穿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成长型教学。方法 通过自研问卷在线调查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相关认知、应用和需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学科认知和应用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前期已完成的学历教育阶段调查结果,探索医学工作者相对于学生阶段学科认知和应用的变化规律。结果 医学工作者整体认知呈积极态度,有迫切的继续教育需求;学历、应用经历、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是影响学科认知和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学历教育尤为重要。结论 学用结合从本科抓起,完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推广继教课程+专业人员技术支持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是全面提高医学工作者统计学应用能力的新途径。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结合了逻辑思维,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的综合学科。随着大数据科研时代的发展,医学统计学愈发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贯穿于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正确运用医学统计学是高质量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1]。尽管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受制于医学生科研实践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真正建立科研设计思维和对统计结果的专业解读能力。长期以来,讲授内容与实践应用分离是导致医学生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无法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的重要原因[2]。本研究对从事各类医学相关工作人群(以下简称医学工作者)进行调查,分析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医学生们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及执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为医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反馈性地指导成长型学历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与背景
以具有医学相关教育背景的医学工作者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疗养院、疾控中心、科研单位、医药企业等医学相关单位的医护人员、医技人员,科研人员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其中医技人员包括技师、药师、实验师、工程师等职业,科研人员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医药企业的研发部门。
2.调查内容
参考统计学态度调查量表(Survey of Attitudes Toward Statistics,SATS)和与学科认知态度相关的其他自研问卷[3-5],采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初步制定了适用于我国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认知和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教育背景,对学科的认知感受和应用情况,并通过答题测试评估被调查者的应用能力(详见表1)。问卷经小规模预调查评价信效度(Cronbach’s α=0.72)后修改定稿。
3.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匿名方式,基于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制作网络问卷,通过微信扩散的滚雪球抽样方式于2018年1月至3月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累计收集问卷803份,其中有效问卷764份(有效率95.1%),样本遍布国内31个省市。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率进行统计描述,构建二分类logistic多元逐步向后回归模型(进入α=0.05,退出α=0.10)作多因素分析,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调查结果
1.医学工作者调查结果概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764名医学工作者中,男女性别比约3:2,年龄跨度22~63岁,其中35岁以上者占比53%,工作8年以上者占比49.3%;学历层次和技术职称等级整体较高,研究生学历和中高级职称比例均在70%以上,但其中护士人群仅为10.5%和47.4%。从不同职业分类的基本情况整体来看,本次调查人群符合当前国内医学工作者现况,尽管个别职业人数较少,在反馈医学统计学认知和应用方面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详见表1)。
考虑到医学统计在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方面相对于其他医类学科有较高要求,问卷调查了医学工作者在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价,仅有约三分之一自评较好,这也提示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关注此类课程以及加强与医学统计课程的衔接。
绝大多数医学工作者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统计学课程教育(85.9%),但其中护士和医技人员比例较低,仅为34.2%和63.9%,这一差距与国内医学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有关。在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的人群中,59.0%表示医学统计学很有趣,然而仅有25.3%认为没有学习障碍,在实践中知道如何应用者不到半数。无论是否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超过半数认为现有知识并不够用,高达90.4%表示愿意进一步学习。
绝大多数医学工作者有过医学统计学应用经历(87.2%),实际应用中几乎都会遇到问题(98.3%),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方面(54.2%),由于该人群普遍高学历背景,大多会通过自学或咨询他人后自行解决问题(86.3%)。被调查者中60.7%自评其理论掌握水平一般及以上,87.2%至少会使用一种统计分析软件,提及最多的为SPSS软件,62.6%会使用该软件,但其中仅有13.0%能够熟练操作。在他评部分,3道专业知识测试题中能够答对2道及以上者仅占36.6%,相对而言在统计分析结果解读方面的能力较好。
综上,该人群在学科认知方面整体呈积极态度,无论是进一步学习的意愿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反映出该人群对医学统计继续教育的迫切需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护士人群,尽管受当前国内护士专业学历教育现状所限基本情况整体水平偏低,且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但该人群有统计应用经历者高达60.5%,愿意进一步学习的比例为84.2%,这一供需反差反映出当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
表1 不同职业分类的医学工作者调查结果概况(n(%))
*:△自评项,分为五个等级: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他评项,3道选择题,分别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解读三个方面评估应用能力。
2.医生人群学科认知与应用能力分析
本次调查的全部医学工作者中医生占比67.7%,接受系统课程学习的比例最高,我们进一步以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的476名医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对医学统计学的学科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该人群基本情况和统计应用经历对学科认知进行分层分析,并作为自变量构建以学科认知态度为应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入α=0.05,退出α=0.1)。研究结果显示(表2),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P=0.011)和计算机基础(P=0.066)者更认同观点“医学统计学很有趣”;低学历(P=0.029)、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P=0.012)和计算机基础(P=0.012)者更少的感受到学习障碍;男性(P=0.016)、低学历(P=0.032)、具有高级职称(P=0.031)和较好的逻辑思维(P=0.001)者更“知道如何应用”医学统计这门工具;学历越高(P=0.019)、工作年限越长(P=0.091)且自觉计算机基础一般(P=0.036)者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所学知识不够用”;年龄越大(P=0.017)且有过统计应用经历(P=0.005)者更“愿意进一步学习”。
考虑到是否接受过课程系统学习可能只是影响应用能力的因素之一,以下将以全体517名医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自评和他评两个方对其应用能力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表2 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的医生人群学科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476)(n(%))
△P<0.05,*P<0.1
表3 医生人群应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n=517)(n(%))
△P<0.05,*P<0.1
根据该人群基本情况、统计应用经历和是否接受过课程系统学习进行分层,并作为自变量构建以应用能力是否合格为应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入α=0.05,退出α=0.1)。研究结果显示(表3),男性(P=0.039)、工作年限越短(P=0.002)、自认为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P=0.064)和计算机基础(P=0.001)、接受过系统的课程学习(P=0.006)以及有过医学统计学应用经历(P=0.001)者理论掌握程度自评等级越高;除了性别,相同的趋势也体现在他评的应用能力上,尽管差异明显缩小,且仅学历(P=0.004)为应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科认知还是应用能力方面,学历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学历是医学统计学习和应用的积极因素,学历越高,接触医学统计知识越多,则更多的感受到学习障碍,对于如何应用医学统计这门工具更为迷茫,认为目前所学知识不够用,而实际应用能力明显高于低学历人群。
3.医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科认知和应用情况的比较
为了探索医学生不同阶段关于医学统计学科认知和应用的变化规律,将本次调查中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的476名医生数据与前期已完成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阶段系列调查结果[6-8]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大多数院校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尚未普及课外科研,医学统计学应用更无从谈起,故仅在研究生和医生两个人群中比较应用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学历水平的提升以及进入工作阶段,学科认知整体呈现出更为积极的变化趋势(P<0.001),尤其在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变化显著。在研究生群体中,40.0%有过统计学应用经历,而这一比例在医生群体中则高达93.5%(P<0.001),这一差距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研究生调查对象主要为一年级刚完成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硕士生,研究课题尚未完全展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医学生在进入工作阶段后应用需求大大增加;尽管接受了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应用中大多还是会遇到问题,明显的差异体现在,研究生遇到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文献方面,而医生则在数据分析时遇到问题最多(P<0.001);遇到问题时,两个人群大多会选择求助他人,虽然调查数据显示医生人群约86%能够自行处理,但这其中包括了事先咨询他人,真正能够独立解决的比例仅为30.5%,相比于研究生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医学生不同阶段学科认知和应用情况的比较(n(%))
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单选,只列出了占比最高的三种。“/”表示没有调查此类问题。
讨 论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对于医学工作者,熟练掌握医学统计学方法是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本次调查相较于国内以往同类调查人群学历层次较高、覆盖职业种类更全面、大多来自有科研需求的单位,更贴近于医学统计学应用目标人群,有更好的代表性[9-10]。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医学统计这门学科,医学工作者们整体认知呈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在工作中遇到过统计应用问题,对该学科相关继续教育有迫切需求[11],呼声较高的继教内容依次为统计学软件应用(58.9%)、系统综述及meta(52.7%)、大型人群调查研究设计和分析(50.4%)、临床试验设计和分析(30.1%)等。最受欢迎的继教形式分别为微信公众号(31.8%)、短期培训(31.3%)和网络公开课(27.8%),以上讲授形式在单选的限制下选择比例不分上下,值得注意的是,科研单位司空见惯的学术讲座反而选择比例最低仅为9.1%,但这其中隐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选择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这类面对面授课方式比例明显高于男性(47.5% vs.35.5%,P<0.05)。基于以上数据,建议学术界应当面向医学工作者有计划的开展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考虑到该人群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主要统计学问题为数据分析且能够独立解决的比例非常低,应大力开展实用性专题分析类课程和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课程,推进专业统计咨询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有需求的单位相应技术支持。继教课程+专业人员技术支持的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但也不能忽视对线下短期专题培训的需求。
医学统计学的学历教育是学科认知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引起医学院校高度重视。在医类课程体系中除了要关注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教学设计、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外,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数学类和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和衔接。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医学工作者中护士群体比较特殊,仅有34.2%接受过系统课程学习,但该人群有统计应用经历者高达60.5%,愿意进一步学习的比例为84.2%,这一供需反差反映出当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在比较本科生、研究生和医生这三个医学生成长阶段不同角色人群发现,随着学历水平的提升以及进入工作阶段,应用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学科认知也更为积极,通过继教内容调查数据可以反馈性的指导学历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教学内容设计,增加实用性案例教学和软件应用实践性课程[12],学用结合从本科抓起,适当开展本科生阶段的课外科研,全面提高各阶段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