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2015-2018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9-09-17李润玖谈海玉
邱 成 李润玖 谈海玉 周 强 周 敏
【提 要】 目的 分析西藏那曲市急性中毒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初步给出应对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项目涉及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初诊、去向及转归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2例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于21~40岁,农民、牧民及无业人员占比高。自杀是中毒主要原因,家庭问题和情感问题是高发诱因。主要毒物是有机磷农药、酒精和一氧化碳。312例急诊中毒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及痊愈出院277 例(88.8%),死亡35例(11.2%)。急性中毒患者预后与年龄、中毒途径、中毒物质和来源区域密切相关(P<0.05)。21~30岁的青壮年急性中毒后,更易被抢救而存活;服用有机磷农药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最小;农村户口患者急性中毒后发生死亡的风险更大。结论 针对那曲市急性中毒流行病统计特点,可制定有效应对策略,降低中毒致残致死率,减轻社会健康负担。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发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1]。不同地区急性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尽相同,探讨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制定前瞻性预防控制措施[2-3],为临床治疗节约宝贵的治疗时间,可有效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
2016年9月辽宁省第二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开展为期1年半的援藏任务,为西藏那曲市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当地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建立ICU病房等。西藏那曲市地处高原,人文及生活习惯与中东部地区差异较大,急性中毒相关的研究尚不多见,而急性中毒的患者近年来呈现增多的趋势[4]。为了探讨那曲市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拟定临床应对策略,本研究选取2015-2018年急诊科收治的312例急性中毒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2018年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312例急性中毒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食物中毒、二次就诊以及资料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内科学中毒的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制定调查表格,收集2015-2018年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并完善回访数据,将312例急性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内容涉及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发病地点、毒物侵入途径、中毒人员职业情况、急诊治疗转归情况等项目。对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3.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对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急性中毒患者的特征分布 312例患者中,男性134例,占比42.9%,女性178例,占比57.1%,男女比例1:1.3。患者年龄情况,患者发病年龄5~78岁,平均年龄(36.8±15.8)岁,年龄区间分布可见,21~30岁患者占比最多(26.0%),其次是31~40岁(19.9%)。口服是最为常见的中毒途径(66.0%),其次为呼吸道吸入中毒(18.3%)。中毒原因分析显示,自杀患者为104例,占比最多(33.3%),家庭因素及情感问题是导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误服中毒(24.7%)。中毒物质归类分析发现,最常见的中毒物质为有机磷农药(37.5%)、一氧化碳(17.9%)和酒精(17.6%)。中毒时间方面,20:00~23:59时间段发病人数最多(29.2%)。患者来源区域统计显示,城镇人员共计121人,占比38.8%,农村人口共计191人,占比61.2%。统计急性中毒患者职业发现,以农民、牧民和无业者居多,农牧民共计141例,占比45.2%;无业人员47例,占比15.1%。312例急诊中毒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及痊愈出院(存活)277 例,占比88.8%,死亡35例,占比11.2%。统计数据见表1。
2.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急性中毒患者预后与可能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发现,患者的存活或死亡的分布频率在不同的年龄、中毒途径、中毒物质及来源区域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其他因素中差异不明显。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312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特征分布
3.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与中毒患者预后相关的变量纳入到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所有协变量分类设定后,使用前进法进行模型构建,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中毒物质、患者来源区域三个变量进入到模型中。变量有关参数的估计值见表2。
表2 312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预后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急性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升高的趋势[5]。由中毒引发的死亡位居我国人口死亡的前5位,在总体死亡人数中,占比近10%。前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农村人口急性中毒的发生率高于城镇居民,且不同地域、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流行病学数据不尽相同。急性中毒临床上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变化多样,多脏器受累的特点。那曲市目前缺少相应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和应急预警,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制定防控措施,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
选取2015-2018年急诊科收治的312例急性中毒患者,人口学数据显示,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婚姻生活中,女性承担更多的角色,更易因情感问题受到伤害,是家庭矛盾或家庭暴力的更大受害者。女性感情细腻,自我保护能力弱于男性,出现自杀的情况较男性多。年龄方面,出现急性中毒的患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这一情况与社会学情况相一致,此年龄段的人群,情感问题、工作压力、生活负担问题最为突出,社会责任最大,出现心理压力、情感冲突或失落感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中毒人群职业分布中,农牧民和无业人员最多,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条件是导致处理问题偏激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是最常见的中毒原因,中毒物质侵入途径以口服最为常见,与前期相关报道相一致[7-8]。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有毒物质相关,有机磷农药、药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均为经口侵入物质。男性患者多见的酒精中毒同样是经口服致病。吸入性中毒最常见的是一氧化碳中毒,农村或牧区老式的供暖方法,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20:00~24:00是全天急性中毒发生率最高的时段,与饮酒、冬季供暖密切相关[9]。此外,虽然21~40岁急性中毒患者最多,但是因为其身体机能较好而预后相对轻好;服用有机磷农药致死性最强,主要原因是其为液体,患者多数大量服用,或者错过洗胃的最佳时期;农村人员急性中毒后更易发生死亡,主要与其家属抢救意识差,距离医院路程远等因素有关。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地区急诊科在应对急性中毒时,可拟定如下应对策略:(1)对口服有毒物质的救治做到充分准备,尽早、尽快和彻底的开展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以及导泄等治疗方法[10]。(2)加强卫生知识和心理卫生的普及和疏导,尤其针对女性群体,对存在心理隐患的人群,多沟通,理智处理各种矛盾,降低人群的自杀率。对农牧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避免毒蛇咬伤,不采食未知野生植物。农牧区加强农药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对高毒性农药予以限制,降低农药中毒发生率。(3)针对文化水平较低,无业青年,定期进行培训,鼓励其再就业,增加社会稳定。(4)青少年和学生群体升学和考试压力大,学业培养的同时,应重视心理教育。(5)中毒高发时间,急诊科室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储备急救药物和设备。急诊科救治过程中,积累治疗经验,尽量完善救治数据,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性中毒发病随机性强,毒物种类与侵入途径多样,病死率高,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初步统计那曲市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可采取具有高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一方面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节约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