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研究

2019-09-17赵国宏苗莲娜

关键词:小学教师维度信息技术

赵国宏 苗莲娜

自2013年10月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主要针对教师实际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制定了策略。近年来,“三通两平台”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平台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室设备、教学方式都在随之发生着变化,这样的环境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其现有水平不能满足课堂需求,理想与实际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所有教师都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研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的相关技术方法,探讨TPACK如何影响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也是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TPACK技术的提出

舒尔曼(1987)提出了教师的知识理论框架,将教师知识分为以下几类: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目标、教育背景知识、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search,Vol.57,No.1(1987),pp.1-22.基于舒尔曼提出的理论,科勒(Matthew J.Koehler)和米什拉(Punya Mishra)(2005)提出了TPACK相关框架,之后又重新对其进行定义,表示TPACK应该由八个部分组成,核心组成部分为三个,复合组成部分为四个,还有一个是境脉。(2)Koehler,M.J.&Mishra,P.,“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Vol.32,No.2(2005),pp.131-152.此外,相关学者也指出,针对TPACK问题,主要重在实践方面的内容参考,并且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能够使教师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TPACK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教育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体现,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在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使用新技术、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才能真正领会知识、技术、教学法的融合。文中所涉及的研究,主要是针对TPACK,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TPACK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运用TPACK,这主要也来源于科勒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构成

2014年,针对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405/t20140528_170123.html。结合实际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并从学生、教师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比较了其中的不同之处,从两个方面(即要求与发展)进行了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说明。对于基本要求来说,教师层面主要针对教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关教学工作进行说明,这是直接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学生层面则要求学生能在使用网络的条件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发展方面,则主要指教师是否能通过创新方式提出教学新思路,针对具体教学情况进行优化转变,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完成相关工作。此项标准的推出,主要根据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情况,并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具体划分,分为五个方面: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评估与诊断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以上五个方面,技术素养是一个基础条件,学习与发展能力是一个再创造、总结的方式方法,而其他三个方面则主要是结合实际教学的成果准备。

(二)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TPACK技术能够作为指导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对教师具体的操作能力有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提供支持与帮助。该框架提供了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对学习人员起到提供相应规划的作用,也针对具体的情景进行实际处理操作,并且帮助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4)付丽萍、王丽珍:《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8期,第71-74页。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知识系统庞杂、技术混合等情况,使其表现得不稳定,无法处理具体相关知识学习情况,所以需要更加复杂多变的方法进行实际管理操作。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无法通过依靠技术就可以达到指定效果的,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处理,才能够达到指定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操作控制方法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处理,才能使其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掌握,以提升对应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5)康玥媛、吴立宝、王光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子模型构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5期,第126-131页。

对于实际转化知识效果来说,一般而言如果能够对信息技术很好地加以利用,则实际转化效果会比较好,因此,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必备能力进行培养,并且结合具体知识运用进行优化,使得学习人员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提升。

经过相关研究,并且与TPACK技术进行结合,充分考虑教育相关发展情况后进行处理,以此提出了相关的以TPACK技术为基础的模型,这也为问卷调查的维度划分和问题框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1 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主要是结合TPACK技术完成具体的分析处理,通过结合相关的如TK、PK、TPACK等元素进行实际分析处理,往往它们之间都有一定联系,学者们也都有各自的理解视角。如果TPACK表现有所差别,则实际处理维度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对于TPACK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也会有一定差别,如图1中所示,用箭头表示TPACK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初测完成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初测数据进行处理,继而进行一系列的量化分析、处理、检验等工作,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从而得到可靠的数据,针对数据有效程度等方面进行检验,通过标准化处理手段并且结合数据转化方法,最后通过SPSS22.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以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论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当前主要研究方法,针对具体的操控技术能力完成实际设计,初步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经过对调查问卷的优化处理与修订工作,包括信效度检测,确保问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使用调整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并且做到精准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本研究调查通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即Schmidt提出的《教师TPACK水平测量量表》(6)Schmidt,D.&Mishra,P.,“Surve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knowledge of teaching and technology”,Retrieved on December,Vol.42,No.2(2011),pp.123-149.、詹艺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7)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第78-87页。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405/t20140528_170123.html。作为主要研究基础,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具体的教学特点进行研究。调查问卷针对各维度要素共设计了77个问题,通过不同维度进行统计,主要针对教学基本情况、实际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实际的TPACK应用情况,其中基本情况有7题,TPACK评价量表有32题(包括7个知识维度的内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评价量表有38题(包括能力的5个方面的内容),详见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的维度划分和题号

(二)数据采集

本研究对Y市的6所小学进行了调查,这6所学校中有朝鲜族学校3所、汉族学校3所,并针对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学校随机抽取55名小学教师为样本,在删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20份。小学教师的结构分布如上表2所示。

表2 小学教师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续表2 小学教师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表3数据主要反映了小学教师TPACK与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存在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说明TPACK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显著影响。

表3 小学教师TPACK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分析

表4 小学教师TPACK与技术素养维度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4可知,在很多维度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TPACK技术有很大关联性,并且其关系很明显。综合来看,在技术素养、组织与管理、学习与发展、计划与准备能力与TPACK整体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其关联性非常大;对于中等相关的评估与判断能力则为0.415,其与TPACK整体关联性最小。由此可知,TPACK整体对技术素养的影响程度最大,对评估与判断能力方面的影响最小。

通过进一步比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要素与TPACK整体及各维度相关性系数得出,系数最高的维度是技术素养,可以理解为TPACK水平对教师个体的技术素养水平可以造成显著的影响,说明通过提升教师的TPACK水平来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会有显著效果。对于计划与准备能力影响较大的则主要是TPACK以及PCK水平,则表示其与教师的计划与准备能力相关性较大。组织与管理能力则主要也是与以上两个指标相关联,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会受到TPACK以及PCK水平的较大影响,而对于其他指标则影响相对较小。学习与发展与TPACK整体及各维度的相关性指数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衡。评估与诊断能力与TPACK整体相关性最小,说明通过提升教师的TPACK水平来强化教师的评估与诊断能力的效果与其他方面的效果相比最不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特点,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以及年龄差异存在不同情况,并且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表现出的各方面能力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小学教师TPACK各维度现状的调查分析,能够得出小学教师TPACK各个维度对教师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评估与诊断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均有积极的预测和提升作用。其中,对小学教师技术素养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小学教师评估与诊断能力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小。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估、测量、评价方面存在不足,可以通过强化小学教师的PCK、TK来提升小学教师的评估与诊断能力。

基于以上结论,以加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建促评,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体系;以评促用,鼓励教师学以致用,真正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1.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优化,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开展工作:第一,主要构建一些能力评价体系,完成公平、标准的评价,并且结合TPACK指标进行评价,使得其评价结果更加稳定、高效,能够表达具体的意义。第二,主要是反应结果的即时性,通过判断结果衡量评价水平,能够结合具体的学科知识进行培养,如果出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第三,主要结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提出对应的建议,使得评价促进实际的应用,针对具体的不足进行改进。

2.从学校层面来看:第一,要针对教师实际授课进行评价考核,同时制定比较稳妥的激励方案,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经过数据分析,小学教师的评估和诊断能力主要对教学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实际的考核方面加入知识的考核指标。第二,要建立比较合适的评价体系,要能够针对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评价工作。

3.从教师层面来看:第一,目前小学教师主要应从自身角度进行提升,要能够找到具体的突破口,通过反思等方式发现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之处;同时要加强交流,对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并且增加互动工作,要积极地将经验进行分享,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学到好的经验。第二,要进行互相评价,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当前,对于教师来说,主要通过其评价方法完成具体信息的处理,对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能力主要相关的是评价结果是否公平,对于教学实践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来源于实践的方式、方法,要通过实践提升其能力,并且能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得出一定的经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管理,不断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1.从学校层面来看:第一,要将小学教师按年龄和岗位需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管理,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要能够进行区分,同时也要区分出其信息技术能力的层次水平。第二,研究表明,教学实践长短的不同也是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不一的因素,往往教学实践较长的教师能够熟练完成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践短的教师,往往不能找到合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因此,要针对教学时间短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最大程度上对其进行鼓励,并且让教龄长的教师带领其提升实际能力。第三,要组织教师进行技术展示活动,并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时间推出鼓励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具体的信息技术活动,以此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第四,要更新师生理念。学校领导应该推出鼓励教师的方案,对于教学时间长的教师要做到尽力鼓励,要加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

2.从教师层面来看:第一,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往往需要积极地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要能够接纳新兴的技术手段,并且要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具体操作处理,使得其能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要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完成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并且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优化,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不断反思和提升,真正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三)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丰富小学教师的技术知识

1.从学校层面来看:第一,要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这种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帮助教师快速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通过实训使教师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第二,要构建学习的平台,通过平台使教师能够完成学习,并且做知识分享等工作。学校可以提出相应的论题以及相关学习经验,让所有教师都进行学习和提升,可以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的提升。同时,要让教师将学习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第三,针对信息技术运用,要有固定的培训课程,对于知识处理来说,要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第四,要合理安排培训资源,目前对于信息技术运用来说,培训课程非常纷繁复杂,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合理配置培训资源,要均衡处理各类培训。

2.从教师层面来看:第一,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并且要积极分享经验,对于新知识要快速接纳,并且乐于与其他人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处理能力,从而使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并通过教学工作提升实际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第二,主动选择在线培训课程。当前,在教师教育方面,各种平台都提供了许多慕课,为教师获取教学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提升,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自身不足进行提升,教育机构对坚持学习并获得慕课结业认证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评价认定,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方面给予倾斜。这种学习慕课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针对具体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提升,这标志着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将迈入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维度信息技术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刘辉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