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毒性的光电倍增管检测技术
2019-09-16杨云开
杨云开
摘要:光电倍增管是一种高度灵敏和快速响应的电检测器,在紫外光语音接收系统,压电力设备放电检测系统,井仪器,核子密度计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用于生物毒性的光电倍增管检测相比其他检测技术,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研究认为光电倍增管检测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光电倍增 管检测技术 灵敏度
光电倍增管(以下称为PMT)是一种高度灵敏和快速的响应光电检测器,在检测微弱的光信号和快速脉冲光信号的重要探针周期,被广泛用于许多领域,如光谱分析,图像采集和诊断,和环境检测。光电倍增管的脉冲工作方式适用于短时间,速度快的应用。在测量时间超过100--1200时的时间内需要使用光电倍增管,是目前可用的最“灵敏”辐射能量检测器。
1光电倍增管的应用
1.1测井仪器中的应用
光电倍增管应用在天然伽马射线井仪器,伽玛射线检测器由高耐湿性的碘化铯(CSI)闪烁。脉冲信号然后通过耦合电容器,然后通过前置放大器的脉冲幅度分析器(PHA)进行扩增。转换之后获得的脉冲幅度的数字量被发送到加法器电路用于处理。
1.2在核子密度计中的应用
核密度计主要由放射性源,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和一台主机。使用放射性源发出的能量大约662keV,当Y射线束穿过该浆料,根据物体的密度所产生的中能量Y射线束进行测试。
1.3在紫外光语音接收系统中的应用
光电倍增管LED灯闪烁,有效信息被辐射。紫外线语音接收系统,相应的信号处理之后,声音信号被从光信号恢复,并且通信是通过所述扬声器输出完成。
1.4在高压电力设备放电检测系统的应用
高电压设备排出的紫外光和紫外光的强度来评价放电。使用特定的UV传感器的允许仪器在紫外线波长,可以除去太阳光的干扰,在太阳能盲区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过滤器改变光电倍增管的反应间隔,以便它在白天盲区工作。
2各种检测生物毒性的方法
2.1理化检测方法
理化检测是物理检测方法和化学检测方法的统称。这种类型的方法使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成分分析仪,分析参数如密度,pH值,电导率,和偶数X谱等,来分析样品成分。物理化学的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特定有害物質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量精度,但它通常是单一物质检测,无法满足样品中综合毒性测试的需求。
2.2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
许多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和微量有毒污染物量也能产生这些生物。水生生物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痰毒性试验法,藻类毒性试验方法,和鱼毒性试验方法。
2.3微型生物群落毒性检测法
微生物群毒性试验的方法是基于对微生物群落的有毒物质,以检测基团的抑制。此外,还包括一些小的多细胞动物,如轮虫。使用微生物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聚类过程中物种平衡的数量,聚类曲线的斜率(或簇常数),达到90%。
3生物毒性检测仪检测方案
3.1检测方案
本文的光电综合毒性检测仪是基于细菌发光法。反应系统是荧光素 荧光素酶反应系统:在荧光素酶催化下,荧光素,ATP和氧将发生反应并发出荧光。对于毒性检测,发光细菌及其底物(或荧光素和ATP直接)用作检测器溶液,并且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发射低强度的光。有毒物质可通过抑制发光反应来减弱荧光强度。
3.2检测结果
同时本文还进行了实际水样的检测,并用RFL-1型化学发光仪与本文研制的样机作对比试验。本实验所用水样分别是采集3个江下游区段的水样,2个地表水。检测结果见表。
3.3结果分析
表中两台仪器所进行的实验,都是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得出。由抑制率和毒性判定,自主研发的光电型综合毒性检测仪相对于RFL-I型化学发光仪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光电倍增管的应用在生物毒性检测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光电倍增管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技术进步和满足更高的精度测量需求,光电倍增管正在向着小型化,高可靠性,通用性,模块化和集成发展的要求,在最近几年的制造技术和各项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4.1光电阴极的发展
根据能带的半导体材料的弯曲的原理,一系列由具有负的电子亲和力,如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光电阴极具有50%的高量子效率。微通道板光电由于微通道板的高电阻,所述倍增管可以输出更小的平均线性阳极电流。在脉冲操作状态下,输入脉冲频率不能太高,否则输出脉冲失真将被引起。
4.2倍增系统的发展
微通道板孔被设置在更小的径向方向上展开,并且时间特性和器件的动态范围大大地优化。使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成多通道集成结构,降低了倍增电极的体积,提高装置的时间特性。在另一方面,提供了多通道检测,增加微通道板60或更高的纵横比,在多检测或单光子计数成像设备的应用中,装置的增益电平大大提高,分辨率保持不变。
4.3阳极形式的发展
作为一种开发较早的真空光电探测器,光电倍增管一直在近几年军用和民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各种精密测量仪器的核心部件,倍增管将继续支持和支持大型光电仪表行业,速度越来越快,基本过程不断完善,性能参数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Horsburgh A.M_ et al. On-Iine microbial biosensing and fingerprinting of wate rpollutants EJl.Biosens Bioelectron.2012.17 (6-7):495-501.
[2]吴伟.发光细菌在渔业水域污染物急性毒性快速监测中的应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8,23 (8):118-123.
[3]Simpson M.L_ et al. Anintegrated CMOS microlunlinometer for low-level luminescence sensing in the bioluminescent bioreporter integrated circuit [Jl.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1.72: 134-140.
[4]李淑丽,郑新亮,任兆玉.生物超微弱发光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