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智能发展路径研究
2019-09-16肖倩
肖倩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着图书馆逐步向着高阶智能化方向发展。面对如此形势,图书馆还需明晰时代要求与发展瓶颈,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行资源“大连接”战略,推动文化破壁;发展智能阅读推广,提供场景服务,以此助推图书馆智能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图书馆智能发展
随着超级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AI)逐步落地。2016年,谷歌Deep Mind公司开发的AI程序‘'AlphaGo”成功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来临。国内外企业纷纷关注人工智能。谷歌CEO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当前大家的关注点正由移动终端转向人工智能”;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来临,作为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沿阵地,图书馆借AI实现智能发展不仅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满足读者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新需求的必由之路。
1人工智能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新需求
1.1空间全面感知
据《新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AI已被视为图书馆领域的六大技术发展趋势之一,而“智能空间”乃AI与图书馆有机融合之产物。可见,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空间”将成为图书馆空间变革的重要方向。就概念而言,图书馆“智能空间”即“通过AI技术与手段,加强馆藏建设、提供交互延伸服务、便于用户合作学习与体验的服务空间,具有情境感知等特征”。因此,如何运用传感器、AR、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AI技术实现空间全面感知,将成为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课题。
1.2资源高效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使资源呈海量化、多元化、碎片化、异构化增长态势,传统资源检索分析难免引发效率与准确率低下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分析效率与精确度的要求愈来愈高。为此,图书馆还需充分发挥AI协同过滤算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优势,积极探索深度学习机制,为用户个性需求信息与文献资源的采集整合与交叉对比分析提供支持,深度挖掘读者行为与资源背后隐含的价值,全面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1.3服务智能导引
人工智能时代对图书馆服务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必须提供人文性、可接近性、开放性、融合性、创新性服务,关注读者多元素养的提升与社群活力的激发。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一改传统被动服务模式,通过智能导引识别个体差异,主动提供个性、包容性服务。如英国Hugh Owen图书馆的咨询机器人不仅提供书目查询功能,还具有记忆功能,可“认出,学生用户并依循其信息关联分析,主动指引用户找到与学科、课程相匹配的推荐书目,实现智能化人机交互。
2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深度应用之瓶颈解读
随着AI理论技术的进步与国际互聯网巨头的广泛布局,AI重构图书馆的数据量、深度学习算法、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都在逐步趋向完善,但仍然面临着理论鸿沟、技术壁垒、人才匮乏、安全隐患等多重瓶颈,限制了其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度应用。
2.1理论鸿沟
理论鸿沟,主要涉及AI技术自身理论缺陷与AI图书馆应用理论滞后两方面。一方面,AI技术仍存在诸多未攻克之难题,最关键的是人工智能还未参透人类学习的本质与原理,从监督学习到无监督学习的方法仍待探索,这直接导致机器认知智能发展受阻,成为阻碍AI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短板。另一方面,AI图书馆理论研究较技术应用实践滞后,这导致AI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实践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宏观角度看,当前互联网技术研究与发展严格遵循“摩尔定律”,以指数级迅速增长与推进,而社会发展却仅有若干增量的变化,这就引发了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之间严重的结构性矛盾。AI在图书馆的应用也面临相同困扰,近年来AI技术高速发展,但关于AI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研究却未保持同步节奏,相对薄弱的理论势必会引发图书馆AI应用的盲目性与无序性。 2.2技术壁垒 当前,AI技术应用仍停留在单一任务处理的弱AI阶段,距离通用型强AI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解决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方可达到预期,真正发挥强大功效。一方面,图书馆界AI基础建设薄弱,缺乏AI技术应用平台及与之相匹配的政策、标准、规范、制度等,这导致AI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受阻。另一方面,图书馆面临的大数据类型冗杂,针对异构数据的收集与存储技术仍不成熟,导致众多杂乱无章的数据内容难以获取与解读,难以充分、高效地展开用户画像分析,亟需更有意义的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术支持。 2.3人才匮乏 据智联招聘《2017年AI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可知,2017年AI人才需求增长近2倍,企业出现高薪难求之况。对于隶属公益事业的图书馆而言,愿投身其中的AI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细数当前AI应用较为成熟的图书馆,其AI系统大多由馆外机构开发与维护,AI人才匮乏导致图书馆难以组建专业智能开发团队,更无法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AI系统。另一方面,图书馆现有人才队伍缺乏系统、专业的AI技术培养,难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图书馆智能服务与发展。AI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应选择与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参与到AI系统研发中,方为解决之道。
2.4安全隐患
人类关于AI安全问题的忧虑由来已久,不少人信任摩尔定律、奇点理论、AI毁灭人类等论点,过度担忧AI,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AI的应用。一方面, AI的快速发展与累累硕果得益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强力支持,但在用户行为需求等数据挖掘、分析与评估中难免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规制不足将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另一方面,AI技术应用不当也会引发法律或伦理问题。如微软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Tay,因发表种族主义、 女权主义等不当言论而引发争议。智能机器人乃图书馆AI应用的重要组成,还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屏蔽图书馆人机交互中的不当内容,强化AI应用授权管理。
3基于人工智能助力的图书馆智能发展路径
3.1构筑智能感知空间,打破信息孤岛
正如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图书馆亦然,除了“人”这一要素外,还会触及“时”、“事”、“物”、“场”等诸多空间元素,若只关注“用户”的空间感知与体验,毫不注重各元素间的相互关联、限制与影响,则图书馆将沦为一座空旷的空间建筑,“用户”将成为一座信息孤岛。对于AI+图书馆而言,智能感知空间的构筑乃其根基,也是联通“人”、“时”、“事”、“物”、“场”等空间元素的基础。为了构筑图书馆智能感知空间,一方面要借助物联网、AR、传感器、智能挖掘技术等推进空间物联。将图书馆用户、环境、文献、家具、空间等加以定义、感知与采集,为智能服务管理提供前提。读者可通过佩戴AR设备、移动端、蓝牙等操控、预约图书馆空调、流媒体播放器、打印复印、视频终端等设施;馆员可远程操纵智能机器人开展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借助AI、物联技术促进智能系统物联。图书馆智能建筑系统涉及照明、温湿控制、通风、消防、安防、 信息发布、 广播等智能系统,但由于各系统间逻辑序列判断能力不足,因而出现交互度弱、协调性差等问题,可利用AI将智能建筑系统置于同一平台,实现系统间自我学习、协调、诊断,并与图书馆智能资源搜索智能交互智能管理等应用系统对接,为读者提供基于“时”、“事”、“物”、“场”串联交互的情境感知空间与多元个性服务。
3.2推行资源“大连接”战略,推动文化破壁
2017年底,武汉大学召开了“面向数字人文的智慧数据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深度探讨“智慧数据”的内涵、属性、应用以及AI对智慧数据的影响,通过国内外实践案例,讨论了资源处理过程的现实难题与数据需求,提出推进资源关联与智慧连接,这对于国内图书馆资源建设而言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图书馆可利用AI、云计算、大数据推进资源“大连接”,推动文化破壁。一方面,图书馆应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资源连接。应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数据与传统印刷文献是融合而非替代的关系,因此,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打通线上线下,实现二者智慧连接与深度融合,使图书馆在云端利用AI处理文献资源与读者服务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快推进资源云云联接汇云联网。如此赋能与创新需要图书馆人的思维革新与实践创新,加快推进文献资源由信息互通的弱关联发展至AI智能交互的强关联,于综合平台上实现云云联接,将图书云、古籍云、应用云、讲座云、展览云等汇集联网,构筑云网一体式AI资源库,形成数据、库库、云云互联的AI资源新生态。如嘉定图书馆参与建设的“嘉定文化云”,将市、区两级图书云、讲座云、展览云联网,不仅提供各类图书位置,讲座、展览等活动举办、剩余票数、剩余位子等信息,还提供在线订书、订票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唾手可得,为基于AI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
了有益启示。
3.3发展AI阅读推广,提供场景服务
国家《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依循平等、开放、共享的原则,向社会公众提供阅读推广等服务”。作为阅读推广的坚定拥护者与执行者,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将大有所为,这不仅体现于AI阅读形式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服务的场景化趋向,如此赋能要求图书馆加速场景落地,提供场景式服务。一方面,可效仿美国“想象力英语”或“音乐笔记”,借第三方平台构建陪伴式阅读推广场景,提供智能答疑、成长定制、智能推送、效果测算等服务,使读者在AI智能陪伴下阅读学习;另一方面,可借鉴“朗播网”等“AI+教育”场景应用,在现有资源发现、智慧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基于阅读行为分析构建读者画像,为其提供涉及知识图谱、音像识别、自动翻译、语义集成分析等智能服务的自适应阅读推广场景;此外,还可如《VR ZONE Shinjuku》 -样,借助AI、VAR等技术构建游戏阅读推广场景,搭配游戏道具,提供线上+线下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与服务感知,用户可在虚拟空间通过视、听、味、嗅、触等多感官刺激与全方位动作,提升阅读体验效果。
一言以蔽之人工智能時代要求图书馆持续创新由此引发的空间、资源、服务重塑并无可移植之路,还需自主开拓。因此,图书馆应强化认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提前布局,加快推进‘'AI+图书馆”建设,使国家图书馆事业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引领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单轸,邵波.国内人工智能&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演变和现状探赜[J].图书馆学研究,2018 (10):9—15.
[2]苏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断升级的图书馆发展引擎[J].图书与情报,2017 (06):55—59.
[3]梁玉芳,刘丹儒,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技术、问题及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18 (05):107 lL2.
[4]茆意宏,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02):11
[5]布和宝力德.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挑战及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 (06):48—54.
[6]黄晓斌,吴高.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 (06):l9—29.
[7]唐步龙,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7(06):64—69.
[8]王筱雯,王天泥.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8 (03):50—55.
[9]王世伟,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服务重塑[J].图书与情报,2017(06):618.
[10]赵美芳,国外图书馆人工智能AI应用现状及启示[J]兰台世界,2018(ll):131—135.
[11]高或军,人工智能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8(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