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林业标准应用现状与分析

2019-09-16夏剑萍胡琦王瑞文余梅徐春永徐术坤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湖北省调研标准化

夏剑萍 胡琦 王瑞文 余梅 徐春永 徐术坤

摘要:建立健全覆盖林业各个专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并推进实施与应用,对于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调查湖北省制定应用林业标准以及标准应用效益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林业产业化建设、品牌林产品创建等推进标准化应用以及健全研究推广体系、加强信息化服务和示范区建设等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林业标准;标准化;调研;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5-0034-05

根据“标准化”的ISO/IEC定义,林业标准化的定义为:对林业活动中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林业活动秩序,提高林业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并维护生态健康,不断提高森林产品的质量[1]。林业标准化工作包括从制定到贯彻林业技术标准的全过程,对于除了具有农业的自然依赖性、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还具备特有的公益性、文化性、多功能及经济低效性、广域性等特点的林业来说,应用林业标准化是关系到林业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确保林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主要是制定木材、人造板、种苗、林产化工和林业机械产品等方面技术标准,近年来我国着重开展了林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一批林产品和种苗的标准颁布实施,逐渐形成了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核心、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互有侧重的林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对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

湖北省是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大省,“十二五”以来林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工作成效显著,基本覆盖林业全领域的标准得以制定实施,成为湖北林业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一批国家级与省级龙头企业应用实施标准,其基地建设逐步规范,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得到增长,为湖北林业建设和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总体上看,湖北林业标准化应用水平及其与产业化结合程度还不够高,在研究、制定及相关管理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深入了解包括标准研究、制定、颁布实施、应用效益等在内的湖北林业标准化应用整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对于今后湖北标准化工作发展以及标准化服务林业生产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湖北林业标准化工作现状

1.1调查分析方法

(1)调查内容。开展湖北省林业标准科研和制定、企业与林农参与实施标准化、林业标准实施及效益发挥、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调查。

(2)调查设计。对生产区域、涉林企业和林农等3个方面进行采样调查。①生產区域:随机抽样林业县市,结合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地方林业标准执行情况;②企业:随机抽样56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调查企业对标准化的认可、执行及企业实施标准的年限、稳定性、实施前后经济效益对比等;③林农:从参与标准化生产意愿角度,按照分区域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个乡(镇)20个村的林农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入户调查和发放问卷等形式,从个体特征、林户家庭情况及认知情况等11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2标准的科研和制定情况

1.2.1科研情况

湖北结合国家和行业重大技术需求,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把标准列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高质量的标准。2017年5月组建了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指导全省林业标准科研及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进了林业领域公益性、关键性和基础性标准的制修订和应用。“十二五”以来,开展了50多项林业标准的项目研究工作。

1.2.2制定情况

(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截至2018年底,湖北制定和参与制定的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湖北制定的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6项,主要集中在病虫害防治、板材加工、速生丰产林、等领域,树种包括湿地松、水杉、乌桕等,详见表1。以制定的国家标准“云斑白条天牛防治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杨小舟蛾防治技术规范”为例,在取得相关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两项技术标准提出了防治对象的综合定义及防治技术、要求、效果等评价指标和技术规范,综合了营林技术及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形成了应用性较强的综合防治标准体系,为大面积的防治杨树虫害和保障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地方标准。截止2018年底,现行有效的湖北林业地方标准326项。2002年至今各年度编制林业地方标准情况见图1。从发布情况看,各年度发布数量不均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标准化工作认知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林业部门和企业重视并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图1湖北林业地方标准年度制定图目前湖北发布的326项地方标准基本覆盖了林木种苗、营造林、生态工程等林业全领域,具体分类详见图2。种苗、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林产品类数量较多,占比70%以上,包括中药材(黄连、白术、厚朴等)、花卉类(蝴蝶兰、红掌、仙客来等)、林果类(甜柿、脐橙、核桃等)、林木类(垂枝杉、枫香、红果冬青)等,而在生态工程、湿地和荒漠化、林业机械等方面较少,这与湖北地域环境、林业结构以及标准的规划布局有关。

(3)企业标准。截止2018年底,湖北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产品执行标准总数为26 011项,其中林业标准总数为879项,包含企业标准583项。

1.3标准实施情况

1.3.1涉林企业标准实施情况

通过对湖北省56家林业龙头企业(涉林领域详见表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林业企业应用标准化情况,详情见表3。

由表3分析:一是从企业实施标准化出发点来看,首要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其次依次是经济效益、迫于竞争压力、加速产品开发等;二是从企业对标准认可情况来看,82.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标准对企业发展有利;三是从企业实施标准的年限来看,实施5年以上的企业占比53.5%;四是从标准化生产对企业的影响来看,87.5%的企业实施标准化后产品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出口,同时标准化生产也提高了企业销售收入,近50%的企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特别是涉林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实施,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1.4生产区域标准化情况

抽样调查的26个县(市)标准应用覆盖面较广,总体上看,各地以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林业标准化工作服务现代林业建设和林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广实施并运用典型辐射带动,引导基层和林农学标准、用标准,有效推进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了林区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6个抽样县(市)标准实施和应用涉及生态、经济林、林下经济和中药材、生物防治、林产加工等方面,其中“十二五”以来林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的热门领域均有相关标准得到应用,特别是阳新、谷城、麻城、红安、枣阳、通城、保康、兴山等地在以油茶、核桃、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林育种及栽培方面,石首、潜江、京山、钟祥、恩施等地在杨树、楸树、栎树、湿地松、马尾松、紫薇、石斛、泡桐、雷竹等生态林营建技术上,秭归、郧阳、郧西、红安、夷陵等地在水源涵养土壤修复技术方面,均比较好地推广和应用了林业标准化技术,大力推进了基层一线的有关观念更新,促进了基地建设和产业良性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1.5林农参与标准化生产情况

基层林业从业人员对林业标准化的认知及参与意愿是林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直接显示[3]。以10个乡(镇)20个村的380户林农作为调查对象,对林农个体特征、家庭情况及认知情况等11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有效调查358份,有效率91.1%。为进行统计分析,将林户参与林业标准化经营项目意愿、家庭是否有充足资金、有无接受过林业生产技术培训、所在乡镇有无林产品合作社、对林业标准化项目未来前景预测等描述性指标进行了赋值,并对林农参与林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意愿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影响林农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经营意愿的因素,对调查数据进行了Logistic模型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4。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一是从林农个体特征来看,林农受教育水平越高或有村干部的经历等对于林农参与标准化经营具有显著影响,二是从林农家庭情况来看,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对林户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经营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三是从林农认知情况来看,有无接受过林业生产技术培训、所在乡镇有无林产品合作社等都显著影响林农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

2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科研与生产结合程度不紧密。调查了解到,目前湖北标准的研制主要是依托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开展,导致一些生产和市场急需的标准没有立项,同时部分标准制定只是为了项目实施需要而脱离了生产实际,造成制定出的部分标准不易实施、不能实施,也没有对部分不能完全符合生产需求的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造成林业标准与生产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2)林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我省涉林龙头企业标准化率较高,但是广大林农科技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加上各地对包括标准化在内的林业技术和管理体系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造成生产一线林农和中小企业标准化意识欠缺。另一方面湖北省林业产业一定程度上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接受和应用林业标准化本身先天条件不足,同时受资源、布局和市场的限制,各地林业产业和林业标准化建设发展严重不平衡[4]。

(3)制度缺失。目前湖北林业标准的立项、研究、评估、宣传、实施、监督等过程还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办法,造成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规范性和科学性执行不力,约束力和严肃性体现不了等一系列的问题。

3发展策略

3.1制度保障建议措施

3.1.1切实提高对标准化的认知程度

很多地方虽然能認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研究制定和实施标准的具体阶段,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的力度欠缺,很多地方甚至存在标准化建设“口是心非”想法。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需要积极采取组织、领导、宣传等切实措施引导观念更新、促进标准研究与制定,保障标准示范与推广等,特别是要加大林业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进林业标准应用,纠正标准化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3.1.2结合实际需求和产业化发展开展林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林业标准直接服务于林业生产,因此标准制定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5]。湖北省2016年出台了的全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着重提出要加强林木种苗、新品种培育、有害生物防治、经济林、森林资源保护及功能质量、森林可持续经营、信息化、林产品质量安全等10多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因此各地应从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来开展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及相关条件保障工作,推进林业重大成果转化为标准,积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精准灭荒等国家和湖北战略工程。

3.1.3以创建品牌林产品带动标准化进程

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是产业体系完整化、关联高度化,组织科学化、布局区域化、产业开放化和高效能化,以应用标准化来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可以解决林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步伐迟缓等系列问题。特别是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将林业生产资料、生产资源、企业发展形态建立一致性的规则和方法,促进各种资源、思考和行为以更高效的方式集约发展,以“标准化+”战略助推品牌建设,多措并举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带动产业发展。

3.1.4加强林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工作

要健全林业标准监督监测体系、完善内部考核及奖惩的保障体系和自律机制,有必要可以上升到地方法律范畴进行有效监督和硬性约束,使林业生产在标准化的规范下,为标准化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6]。特别是对于生态区域治理、经济林果基地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要加大对于标准执行的监督、监测工作的力度,确保林业用种、用苗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杜绝不合格的种子、苗木用于林业生产,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

3.2技术保障建议措施

3.2.1健全林业标准化研制与推广体系

组织开展标准化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原理方法、推广手段等体系研究,特别要加强林业标准化方法、评估、监测、检验等方面技术研究,从林业标准化的理论、技术和推广等3个层面上实现突破。另外,要将林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作为科研、工程项目的重要的科研成果绩效考核指标,促进湖北重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标准。

3.2.2开展林业标准情报信息服务与教育培训

要综合人才、智力、资源、平台、资金等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标准化队伍,培养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培训林业标准知识,并注重加强林业标准信息化建设,满足标准研究和应用单位对于林业标准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

3.2.3推进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各级林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建立各具特色的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在有效促进科学管理,增加规模和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林业发展总体水平[7]。同时要分级、分片抓好并放大典型,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域进行重点检查、指导和支持,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开展管理模式创新,促进标准化建设“争先创优”。

参考文献

[1]王雨,李忠魁.国内外林业标准化研究概览[J].学术研讨,2018(7):7276.

[2]那书越,齐志新.我国林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J].农林工程,2009(24):219.

[3]邱方明,沈月琴,吕玉龙,等.农户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4):625631.

[4]常丽.浅议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2(7):124125.

[5]刘庆新,于雷,侯春华,等.林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标准实践,2018(4):131135.

[6]周方来.我国林业标准的实施模式与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8):146148.

[7]赵南.以林业标准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云南林业改革发展[J].云南林业,2015(6):2527.

猜你喜欢

湖北省调研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