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客家话BBA式形容词
2019-09-16朱根凤
朱根凤
摘 要:赣县客家话BBA式重叠形容词数量众多,用法广泛,是赣县城郊话中较有特色的一类形容词。本文以赣县城郊话为研究对象,尝试BBA式进行内部结构分析,语法功能,语法意义描写。
关键词:赣县客家话;BBA式形容词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3
赣县区,属赣州市辖区,通行客家话。《赣县志》(1991)中将赣县境内的客家方言分为三种,城郊话、南山话、东河话。县内三种话之间的声韵调均有差异。本文以城郊话为描写对象。赣县城郊话中,形容词程度表达除了常用程度副词作为表达手段外,其重叠式BBA式的形容词生动形式也常作为词法层面的程度表达手段,是赣县城郊话中较有特色的一类形容词,且在赣县城郊话中广泛使用。如软、丩丩韧、屑屑薄,这类形容词主要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含有生动的描绘色彩,多由重叠和附加成分构成,不能受程度副词“顶”、“蛮”修饰。本文尝试对此BBA式重叠形容词进行内部结构分析,语法功能,语法意义描写。
一、BBA的内部结构分析
(一)BBA中的A
在赣县城郊话中,BBA形式为偏正结构,A为语义重点所在,且通常由能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语素充当。我们根据A的不同语义类型,从不同感官出发将45个常用的BBA式结构分类:
视觉类:墨墨乌、墨墨暗、雪雪白、血血红、嫩嫩黄、结结青、笔笔直、滚滚圆、溜溜尖、溜溜圆、ma?32ma?碎32(很碎)、t?hia21t?hia21瘦(很瘦)
味觉:ma?32ma?32苦、nei33nei33酸\ma?32ma?32酸(很酸)、na?32na?32结(很涩)
嗅觉:喷喷臭、喷喷香、喷喷馊、喷喷腥
触觉:冰冰冷、梆梆硬、确确?(很干)、确确酥、飘飘轻、软(很软)、丩丩潮(很潮湿)、丩丩韧(很有韧性)、踏踏溜、嗒嗒湿、嗒嗒霉、溜溜动、摇摇动、lo?32lo?32动(东西很松)、拱拱动(不停拱动)、约约动(不停摆动)、曳曳动(枝叶不停摆动)、抖抖动不停发抖、phia33phia33跌(走路不停摇晃)、pia33pia33腰(面团发酵地很软)、糜糜烂
知觉:嗒嗒木(很笨)、ma?32ma?32旧(很旧)、盼盼晕(很晕)、翻翻起(胃里翻滚)
从上述分类出发,在赣县城郊话中,充当A语素是有确定的音义对应关系的,大部分是用来修饰物,用来进一步增加对物的属性描写,少量用来修饰人,如t?hia21t?hia21瘦、phia33phia33跌。其语素以形容词性语素居多,我们称为A类;还有少量以动词性语素承担,称之为B类。我们发现A类形容词必须是具体可感的,这种具体可感可以体现为:1.有明显的程度量上的可变化性,如苦、酸、结、圆、尖、轻可进入这种结构,它们都有中间状态,如苦有不同等级,酸也有多个酸度,但真、假、生、死在程度量上没有可变化性,因此不能进入该结构。2.有明显的可感知性,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形容词语素都是我们具体可看、可闻、可嗅、可摸的,在数量上要远比知觉的多,知觉较为抽象,感知性较差,数量也较少,恶、好、坏、广这类很难进入这种结构。此外,用在A位置上的形容词也必须具有日常性,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见、可感的。如颜色黑、白、红、黄、青(在赣县,一般把绿色称为青色)生活中常见,而某类词不日常如蓝、灰、紫或人们心中没有这种颜色概念如绿色,这类词很少出现在这种结构中。
(二)BBA式形容词中的B
关于B的性质定义为词根或词缀一直以来是学者争论对象,在研究汉语其他方言的BA式形容词当中,多数人认为是词缀,如张小克、龚娜、杨绍林,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视具体情况来看b的性质,彭小球、罗昕如认为益阳方言前字“X”既可以是实语素,也可以是虚语素。在赣县城郊话中,我们把B分为成词语素、类词缀语素、不成词语素三大类,具体分析如下:
1.B作为实义的成词语素
这种情况下的B,词汇意义比较实在,有的还可以单用。具体情况可以分为:
(1)B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充当,这类在城郊话中较少,主要有结结青、嫩嫩黄,“结”、“嫩”都是性质形容词,可单用并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意为 “涩”、“嫩”,这里用来修饰青、黄的某一种状态。
(2)B由名词性实语素充当,如血血红、笔笔直、雪雪白、墨墨暗、屑屑薄、冰冰冷,这里的B都是具有A这一属性的代表事物,如血是具有红这一颜色的典型事物、冰块也是具有冷这一性质的典型事物,血、墨、屑、冰这些语素本身可以单用,這里B用隐喻式形象表达A的性状。
(3)B由动词性实语素充当,这与现代汉语BA式生动形容词B语素主要集中在由名词性实语素充当有很大区别,踏踏溜、抖抖动、摇摇动、曳曳动等,这些词中B的理据义较为实在,且充当B的必须要有[+可持续性]特征,用来进一步补充说明动词性语素A的持续动态状,如抖抖动,表示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不断颤栗、哆嗦的状态。
2.B作为语义未完全虚化的类词缀语素
在赣县城郊话中,充当B的有一部分处于向词缀虚化过程的中间状态,这类词本是实词,意义实在,当地人为了表达形象生动在使用过程中突出强调实义中的某一义项或强调其程度,义项泛化,加之使用频率的增加,类化组合越来越多,其原始义逐渐虚化,如丩,溜等词。丩本意同“纠”,表示相互纠缠,在赣县城郊话中,进一步引申为东西皱巴巴变形的样子,如 这张纸好丩,表示这张纸很皱,由“皱”这个义项出发,“丩韧”用来形容一些皱巴巴又不易断的东西,如萝卜干丩丩韧,表示萝卜干不易嚼烂。韧本意是变形不易折断,丩强调其变形的程度,重叠丩丩程度进一步加深,使用频率的增加还出现了丩丩潮的搭配,表示受潮的东西,这里的丩丩理据义逐渐虚化,看不出概念义,程度及抽象义较为明显。溜在赣县城郊话也属这类,在现代汉语中,滑溜指在光滑的地面上滑行,城郊话中“溜滑”、“溜动”、“溜尖” 这里的溜突出了“光滑、平滑、无阻碍”之义,程度义明显。
3.B作为不成词语素
在赣县城郊话中不成词的B构成BBA式大量存在,其词汇意义及虚化过程我们难以考证,很多都只能使用借字,实在没有同音替代的只能直接作为记音符号并用表示,多为不成词语素,其语法作用只是附加在词根性语素A上,表示程度的加深。如喷喷臭、软、phia33phia33跌、nei33nei33酸、k??53k??53动、ma?32ma?32苦、ma?32ma?32旧、lo?32lo?32动等,其用来修饰词根义“臭、软、跌、酸、动、苦、旧、动”,构成偏正结构,本身没有任何词汇义。其实,在整个赣南客家话中,这类词都较多,《于都方言词典》记载这类BBA式词有31个,在南康方言中,温珍琴也列举了21个此类结构。這类结构在赣南客家话中表现B的共同特点是:有音无字多,同一个字有不同写法,意义相同,如结[t?i??32]青,也有写作“接青”或“截青”,但都表示果实未成熟,又酸又涩,读音多集中在入声调,位置较固定,只能位于A的前面,没有AB或ABB形式,B作为前缀与词根的搭配有扩散趋势,如ma?32,后可跟“苦、酸、结、旧”等多个词根结合,喷也可和“臭、馊、香、腥”组合。
(三)B与A的组合搭配
在赣县客家话中,B与A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具体情如下:
1.BB与A的一对一组配
在多数情况下,A对B具有强制选择性,一个B对应特定的A。如:笔笔直、雪雪白、嫩嫩黄、冰冰冷、飘飘轻、屑屑薄、梆梆硬、血血红、踏踏溜、软、糜糜烂、结结青等
2.一个BB组配多个 A
这种情况下,B属于词缀或类词缀,其意义逐渐虚化,能产性较高,选择具有多项性。
溜溜——溜溜尖、溜溜滑、溜溜动、溜溜长
m?32m?32—mA?32ma?32苦、ma?32ma?32、酸ma?32ma?32细、ma?32ma?32旧
丩—丩丩韧、丩丩潮 确—确确酥、确确? 嗒—嗒嗒木、嗒嗒湿 喷—喷喷臭、喷喷馊、喷喷香、喷喷腥
3.一个A组配多个 BB
存在少数A可以对应多个B,有的所语义表达没有任何差别,我们看作是用了不同的借音字符,都表示程度增加,如ma?32ma?32酸、nei33nei33酸,但有的所表达的语义略有差别,主要是以“动”为语义重点的词,表示不同的“动”貌。具体如下:摇摇动、约约动、曳曳动、溜溜动、抖抖动、拱拱动、lo?32lo?32动
4.BA与BBA的不完全配套性
在赣县城郊话中,BA与BBA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并不是所有的BBA形式都有BA形式,B类重叠没有相对应的BA形式,主要是lo?32lo?32动、抖抖动、拱拱动、摇摇动、翻翻起,其原因在于B的性质。lo?32与赣县城郊话经常使用的一个动词同音,表示搅拌义,与“动”也可搭配,lo?32动也表示搅拌,例:你lo?32动下子汤(你搅拌一下汤),但这里lo?32动不是lo?32lo?32动的重叠形式,lo?32lo?32动表示东西松动的样子,例:凳脚有滴子lo?32lo?32动(凳脚有点松动),重叠lo?32lo?是表音词缀,为了在交际过程中不引起歧义,lo?32lo?32动没有lo?32动的形式。而抖、拱、摇、翻在赣县城郊话中本身是动词,单独作谓语,其动词义较为常见,抖,表示抖动,例:你抖一下裳衣的灰尘(你抖一下衣服的灰尘)。摇,左右摆动。例:你摇一下脑盖(你晃动一下脑袋)。翻,翻转,例:你翻一下书(你翻一下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先重叠为BB,即BB+A—BBA,BB重叠,表示动作幅度的增大或是动作持续,最后附加在语义重心A上,将动词A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如抖抖动表示人不断发抖颤栗的样子。佢蛮冷,手脚紧抖抖动(他很冷,手脚一直在发抖)。首先语义重心是身子在动,在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人持续不断颤栗的状态。
二、BBA式的语法功能
在赣县城郊话中,BBA式状态形容词与名词性成分组合,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补语,不能直接作主语和宾语,后面接 “下子”,构成“BBA下子”,可充当主语和宾语,这一部分将在后面讨论,但都不能充当状语,且由于BBA式本身包含较高程度义,因此,也不能再受“蛮、很、顶”等程度副词及否定副词修饰。
1.作谓语。在赣县城郊话中,BBA式状态形容词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构成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1)李子结结青李子很青。(2)佢手冰冰冷他的手很冷。(3)螺丝lo?32lo?32动螺丝很松。
2.作定语。作定语的BBA结构在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搭配时,必须在中间加一个类似于“的”的结构助词“kie”。
(4)你mu?24拿mi33张屑屑薄kie纸(你不要拿那张很薄的纸)。
(5)k?24丩丩潮kie花生食?得(这些很受潮的花生不能吃)。
(6)确确?kie饼食得上火(很干的饼吃得我上火)。
3.作补语。作补语的BBA式形容词,经常前加补语标记“得”使用,多做情态补语,补充说明事物动作的情态。
(7)肉切得ma?32ma?32细一滴tse?32唔好钳(肉切得很碎一点也不好夹)。
(8)裳衣舞得嗒嗒湿(衣服弄得很湿)。
(9)面涂得雪雪白舞什么哦(脸涂得那么白干嘛)?
4.BBA下子。在赣县城郊话中,BBA形式经常与“下子”连用。这里的 “下子”并不是表短暂义“一下子”的省略,语义在这里已经完全虚化,并没有增加句式的程度义,这里看作是一种语法标记,使得BBA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到陈述人或事物的状态,语用上起委婉评述作用,因此,与BBA式结构相比, “BBA下子”不能作定语,没有“嗒嗒湿下子kie裳衣”或“嗒嗒湿下子裳衣”的说法,可以作谓语、补语,也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单句中只能位于句中,后面所带必须是复杂形式,经常出现在复句的前续分句中,引出后续分句内容。
(10)李子结结青下子,你mu?24食(李子很青,你不要吃。)—作谓语
(11)面涂得雪雪白下子舞什么哦(脸涂得那么白干嘛?)—作补语
(13)t?hiA21t?hiA21瘦下子唔好看(那么瘦不好看。)—作主语
(14)我觉得鱼喷喷馊下子,冇食(我觉得鱼很馊,没吃。)(作宾语)
三、BBA的语法意义
1.量的增加。李宇明(1996)指出:“词语重叠的主要表义功能是‘调量,使基式所表达的物量、数量、动量、度量向加大或减小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在赣县城郊话中,以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名词性重叠构成BBA,与基式A以及所构成的BA相比,都有表程度量增强的意味。如:a.李子酸。a1.李子nei33酸。a2.李子nei33nei33酸。a组例句的李子酸度在不断增强。以单音节动词形容词重叠则表示动量的反复持续性,也是一种状态。如:脚抖抖动 。表示“抖”这个动作反复持续。
2.形象色彩的刻画,BBA式重叠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使听话人能够调动感官各个方面精准把握说话人用在特定的场景里对事物或动作的描绘。对比:a.纸薄。b.纸屑屑薄。发现b句将纸张如同碎末般薄度描繪的生动形象,而a句薄的程度无从得知。
3.表达性功能增强。部分BBA式重叠在赣县话中带有说话人很强的主观评价作用。对比:a.粿子韧。b.粿子丩韧。c.粿子丩丩韧。abc均为主谓句,Ab句则单纯的描述粿子不易断,但c句明显嫌弃意味增强,表示说话人不喜欢,后面可接一个表示强烈拒绝意味的分句:粿子丩丩韧,一滴儿也不好吃。
参考文献:
[1]李荣,谢留文.于都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彭小球,罗昕如.湖南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4):105-110.
[4]陈才佳,广西贺州桂岭本地话两种状态形容词[J].方言,2016(02):221-229.
[5]温珍琴.南康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08):90-92+96.
[6]龚娜.汉语方言中的 XA 式状态形容词[J].汉语学报,2004(03):87-93.
[7]张小克.长沙方言的“ bA的”式形容词[J].方言,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