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晴雯的“小伤寒”

2019-09-16程菊珍

醒狮国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晴雯枳实外感

程菊珍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丫环晴雯冬夜薄衣外出,不慎着凉伤了风,“鼻塞声重,懒怠动弹”宝玉悄悄地请了位大夫来怡红院治疗。由此,引出了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治疗晴雯的“小伤寒”的章回。

晴雯月夜外出戏耍,因风寒侵袭肌肤而发病。胡君荣诊了脉象后说:“时气不好,竟算是‘小伤寒,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小伤寒”这句中医伤寒学派的术语,出自清代医学家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又名冒寒。此症属四时感冒之类,因冒触风寒外邪所致。症见肌肤紧缩,皮毛栗起,头痛怕风,鼻塞声重,时流清涕,身不发热,舌苔薄白而润。

“小伤寒”为外感轻症,一般用《千金要方》的“葱白香豉汤”加减治疗。就对疾病的诊断来说,胡君荣还算认病识症。但在开方時,他却大笔一挥,紫苏、桔梗、防风,荆芥、枳实、麻黄等,开了一纸辛温解表的“虎狼药”,剂量也大得惊人。宝玉看了胡庸医的方子之后,连声说该死,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忙又请了御医王济仁来。王太医不失医林妙手。他开的方子,去了枳实、麻黄等发汗理气的峻药,却加了当归、陈皮、白芍等补益之品。药量也减了许多。

一例普通的“小伤寒”,两个医生的处方却大相径庭,这也反映了胡君荣只认识到外感病之标,却忽略了晴雯这个闺中少女身体素弱,脏腑娇嫩之本。因此治则上只是峻发其汗。对于晴雯的“小伤寒”来说,有药重病轻之弊及伤气耗血之虑。宝玉就曾发议论说:“虽疏散,也不可太过”。疏散,指的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的汗法,即解表法。《红楼梦》中有许多外感病的描写,也引用了相当多的伤寒病学派的术语。第十九回袭人“偶感风寒”,一百零九回贾母“感冒些风寒”;八十三回宝玉“着了点风邪,大夫们都说疏散疏散就好了”。

中医典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指出了汗法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作用。但是,汗法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中医以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发汗过多,往往伤及人体的脏腑之气,变生他病。拿晴雯来说,气血本来虚弱,感染风寒邪气,怎禁得了胡庸医开的发汗峻剂的“疏散”?中医的治法,往往可变通组合而应用于疾病。对表症而兼其它病症的,汗法又可配用其它的治法。如表症兼气滞的,当理气解表;兼痰饮者,当化饮解表,兼血虚者,当养血解表;兼阳虚者,当助阳解表。王太医技高一筹,他在解表的药物中,配以当归、陈皮、白芍等补血之品对于晴雯的“小伤寒”来说,正可谓标本兼顾,辨治精当,解表与补血双管齐下。

书中还描写,晴雯因抱病替宝玉织补孔雀裘,累得力尽神危,宝玉又请了王太医来。他诊了脉后,说晴雯的脉象“虚浮微缩”,“外感却倒轻了,这汗后失调养,非同小可”。开的处方中,将疏散驱邪诸药减去,倒添了茯苓、地黄、当归等益神养血之品。由此一斑,可观王御医辨证施治,临床变法的神韵。关于晴雯“小伤寒”的病程,书中还提到了贾府的秘法:“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对于外感病饮食的宜忌,历代医家都有论说。有的医家主张忌口,说强食则助邪;也有的医家指出:脾胃为后天之体,得谷气者昌。禁食之法酿病误人,是江南习俗。笔者认为:对于外感热病,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饮食的宜忌,不可偏废。用明代医家张景岳的话说,“必不可禁,但不宜纵耳”。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晴雯枳实外感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枳实的炮制研究进展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M的快递
论《红楼梦》中病晴雯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