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2019-09-16徐莹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校

徐莹

摘要:毕业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推进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一定程度弱化的现象,高校应从配强党建工作队伍、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建立完善党员考评机制、落实党员继续教育、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

近年,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党员面临实习、就业、升学等多种人生抉择,这给毕业生党员的常态化学习、持续性组织教育、创先争优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党员质量,引导毕业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6年2月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提出,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就高校党建工作而言,解决目前高校在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党员意识不强问题,以更好地引导毕业生党员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争做合格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并推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高校创建“一流”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迈开了“双一流”建设步伐,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党委已明确提出要创建“一流”党建工作。在校大学生党员包括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员中,毕业班学生党员占很大比重,一些学校本科毕业班党员占了本科生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实习等去向呈现出地域分布较广、岗位变动性较强、所在行业差异较大、组织管理较松等特点,导致毕业班党支部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较大。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影响,真正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对促进高校创建“一流”党建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举措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光荣使命。但由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等原因,部分高校出现了弱化毕业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现象。只有将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专业学习、就业择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毕业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高校学生党员特别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政治觉悟较高、理论水平较好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校期间由于在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社会活动等方面综合表现优异,从众多朋辈中脱颖而出,被吸收进党组织,承担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他们毕业后作为同辈中的佼佼者进入职场,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立足高校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毕业生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党员培养质量,主动为他们科学规戈Ⅱ人生道路,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是帮助他们顺利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不足,日常党建工作开展困难。由于毕业生党员处于临近毕业这一时间节点的特殊性,他们的在校专业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与其他年级截然不容,主要表现为上课时间少,分散实习实践多。受经济大环境和就业市场的综合影响,毕业生党员自身在准备升学或求职的过程中也倍感压力和焦虑,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党员都会将重心放在求职准备、考研复习等方面。这些因素必然削减毕业生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日常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意识弱化,组织观念不强。由于党员入口关没有扎牢,部分毕业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时就存在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进入毕业班忙于实习和求职后,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少数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动摇的问题。一些毕业生党员则习惯以求职应聘、复习考研为借口,时常缺席党内组织生活,也没有时时处处践行党员宗旨的意识。

三是部分毕业生党员责任感不强,模范引领作用弱化。毕业生党员在学校外奔波的时间多、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他们和其他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接触变少,也使得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无法在重要时间和重要活动中得到彰显。有些毕业生党员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表现出思想消极、不求上进的状态,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毕业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不当,党员继续教育难以开展。按照党内法规要求,毕业生党员在毕业时应办理组织转移,从就读高校转出组织关系后,毕业生党员应前往接收单位党组织办理转入手续。但由于当前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多样化和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导致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时常出现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毕业生提供的组织关系接收单位不准确,导致转接工作出现反复:一些党员对转接党组织关系不重视,一再拖延错过转接时间,成为“口袋党员”。此外,一些进入私企或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某个党组织后,不主动参加组织生活,使党员继续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大体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教育管理体系不严。面对毕业生党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现实情况,高校在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上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没有落实毕业生党员监督管理和跟踪教育的有效措施。二是党组织管理缺乏针对性。在毕业班党组织设置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上缺乏创新,与毕业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存在矛盾。三是毕业生党员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和要求。临近毕业时的各种繁杂事务,加上择业就业等压力,导致毕业生党员忽视了理论学习和自我提升,出现不重视组织生活、党员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

三、高校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选优配强党建工作队伍

高校应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建立专兼职党委组织员制度,按照学生人数配足专兼职组织员,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优势,从热爱学生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党员、老教授中选拔一批二级单位党委组织员,落实有关工作待遇,既为老党员提供“老有所做,发挥余热”的机会,又可以适当减轻现有工作人员的负担,缓解工作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毕业班党支部书记人员选拔中,既要保证人选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还要保證其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支部工作。实践证明,从已经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中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合理设置毕业班党支部,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实现支部工作全覆盖

一是灵活设置党支部。针对毕业生党员群体的实际情况,除传统的按班级、年级设立支部外,还应根据需要成立若干“临时党支部”,承担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任务。比如,按照实习地域划分成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将备战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集中成立“考研临时党支部”,在学生集中住宿区域成立“学生宿舍党支部”等。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实现支部工作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二是善用信息化手段。考虑到毕业生党员在校时间不统一,传统面对面的支部大会难以有效召开的实际情况,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成立易班、微信、微博等党支部网络工作平台,以此加强党员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增强党员归属感和党组织凝聚力。

(三)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更新学习内容,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

毕业生党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个难题,要从提升支部活动吸引力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把握毕业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及由此产生的有关心理状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学习内容。在毕业班党支部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毕业生群体需求的集体活动。比如,分门别类成立不同类型党小组,根据毕业生党员的不同就业状态开展不同主题的支部活动,相应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考研复习经验交流分享等特色活动,提升党员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建立完善党员考评机制,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促进毕业生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

在党员民主评议阶段,扩大会议参与面,让党员向全体学生述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班、团等学生组织评议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教师评议,对毕业生党员进行全方位考评。综合运用考评结果,坚持把考评结果与评奖评优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毕业班奖学金评选、荣誉称号评比和优秀毕业生遴选的重要依据:把考评结果与问题整改和学习提升相结合,及时将考评结果在组织内部公布并告知党员本人,让党员学生明晰自身不足,在群众监督下确定整改和提升措施:把考评结果与考评机制完善相结合,在每一年毕业班党支部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考评工作经验并反思不足,不断优化完善考评办法。

(五)加强离校前教育,跟踪离校后反馈,落实毕业生党员继续教育

以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观念为重点开展离校前集中教育活动。比如,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与未来对话——时空胶囊”主体教育活动,号召毕业生党员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相约若干年后开启胶囊兑现自己曾经的诺言,以此激励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毕业前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党员最少“读一本书、讲一次读书心得”,以此强化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组织集体学习相关知识,严明纪律要求,同时为他们提供周到的组织关系转接咨询和服务,待学生离校后主动联系接收单位党组织做好情况跟踪及管理,保证组织关系转接的质量,杜绝“口袋党员”等现象。

(六)树立“互联网+”党建工作思维,确保党员“离校不离心”

要推进毕业生党建工作进网络,建设专门毕业生党员网站,实现毕业班党组织在网络空间长期有效存在,给党员以归属感。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将毕业生党员工作与校友联系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党员校友通讯录和微信群,为党员校友订阅专门手机报,推送各种一手实用信息,确保毕业生党员不论身在何地都能及时了解组织动态,自觉密切与组织的联系,提高党性修养。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