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篇熏香以识:一颗高颜值的香丸该怎么使用

2019-09-16如瑗

醒狮国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串熏香香囊

如瑗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真《木犀》

花无百日红,一场秋雨一阵凉,逝去的事物总是令人怀念,在没有化学香精的古代,合香是留住花香的好方法。

秋天的花,最香莫过于桂花别称木犀、金粟等,明代周嘉胄《香乘》卷十八“凝合花香”中收录桂花香方6则,前文金粟乱开,桂烟起而清溢曾分享过几则,在吴彦庄木犀香、智月木犀香方末尾,对如何使用桂花香丸都有描述如常法燕之、依法窨燕。这就是晋唐至明清以来香丸最经典的用法——燕香。

《说文》曰:燕,烧也。《通俗文》云“然火日燕”。爇香,就是燃香、烧香的意思。这个燃、烧在香丸的使用中,更接近于“熏”氣味或烟气接触物品的含义。古人在炉中置灰,灰中埋炭,利用炭的热量,使香丸气味达于鼻中,扩散至室内甚至户外大空间。

明代集王者与学者一身的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在《焚香七要》中云,“烧香取味,不在取烟。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不散,需用隔火。”隔火常见有银叶、云母片、玉片、瓷片、瓦片等,放在炉灰顶部,盛香丸或沉香。利用隔火熏香的方式,可使香丸仅出香不见烟。若不使用隔火,使香丸处于出烟状态烟气会影响嗅觉,对香丸所用原料品级要求更高,香丸接触炭或者高温,相当于不完全燃烧,味道散尽后成为一颗“丸炭”,可作为后一颗香丸的热源,一丸接一丸,终日不绝,甚是妙用。紫元微信中常分享的中国传统香席,均是用燕香之法品沉香或丸香。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电子熏香炉就是现代化品香工具。利用陶瓷加热片等发热器件,非常方便就能达到发香效果,且工作时间长、可控温定时、使用便捷、花式多样……一大堆的优点,只是少了些“从前慢”的滋味,少了些“灵芬一点静还通”的境界。不过丢不掉手机,离不开城市生活的我们,将其作为在现代生活中汲取些传统文化意蕴的捷径,从生活中先感受天然香料之美,也未尝不可。传统香席当守隔火熏香之法,并精炼出香之道,不可贪便捷失去修习之意义。香之为用,其利自溥。随其所适,无施不可。古人要是有微信,分享诗词歌赋、瀹茗品香心得估计比现代更热闹。

宋代至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十分兴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之类。而香丸随身携带,也可以起到时时飘幽香,清香沾衣之效。因为丸子放布料香囊易变形、污浊,玉、金银、黄杨木等硬质香囊就成为盛装香丸清闻的最佳器具,清宫中就藏有许多各种材质精作香囊,内可纳棋楠、沉香、香花、香丸、香粉等各种香物。

若要更简便,就把香丸做成随身佩戴的香珠吧。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香珠,出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以泥香捏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间之,彩丝贯之,作道人数珠,入省地卖,南中妇人好带之。”馥郁芬芳的香珠手串可谓一道古典的腕间风情。

不同配方的香珠,可以制作成不同的饰品。实在嫌麻烦,就放盒子或瓶子里清闻,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

香丸使用方法总结:

古法隔火熏燕

电子熏香多种

香囊盛装佩戴

香珠手串佩戴

书桌床边清闻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手串熏香香囊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中药消毒熏香研究概况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TREASURE TRAIL
李永文文创产品设计作品
清宫手串珍品一瞥
得而复失的手串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