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创新项目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2019-09-16

商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医疗器械医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对健康品质的追求,生命健康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的医药健康产业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产业的发展也拥有广阔的舞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选择从原料供货商环节向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呈现出国际合作的亮眼新风范。

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首届大会的“医疗创新项目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汇集业界精英,从政策、产业、资本等多角度进行探讨,为海内外医疗创新项目的转化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转变观念助力中国新药走向世界

(“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校堃)

如今,国内有部分医科大学对于考核药物学院毕业生的指标偏离了药物学院的本源。我认为,高校对药物学院毕业生的考核仅仅停留在做好毕业论文的层面是不够的,学校应该鼓励毕业生走进工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使学生们对药物的应用有更直观的理解。就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目前“产学研”在无缝衔接合作上做得还不够。

在生产观念方面,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药物的开发不需要考虑留住人才的问题,通常临时工就可以胜任。事实上,在药物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生物药物的研究方面大多都需要高端人才。能否留住高端人才,将直接影响高新技术药物的落地和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立足新时代进行思考,在药物的开发上拥抱新理念,转变新思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药物研究一定能够走在世界前列。

体制创新服务国民医疗健康

(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

医疗器械是医疗保障最基本的装备。过去,我国在临床上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有90%需要从国外进口。2014年,我国的医疗器械进入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出台以后,产品和生产许可实现了解绑,这为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自此以后将成功打通我国从科研到市场的高效转化过程,有效缩短了医疗器械的上市周期,更好地促进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升级和迭代。

令人欣喜的是,5G技术的实现开启了智慧医疗的新时代。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都将成为赋能传统产业的利器。智慧医疗的出现,将从源头上解决许多传统医学行业存在已久的瓶颈问题,如医疗设备通过无线采集数据、远程医疗诊断与监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设想将成为现实。

此外,个性化定制的医疗服务也将“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3D打印、云计算、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定制的医疗服务还将在口腔、骨科、整形外科等专业发挥巨大作用。以整形和美容为代表的颜值经济,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围绕医疗管理和医疗器械所开展的服务模式将应运而生。比如,医院的医疗技术、循证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等都可以独立出来,由专业的社会机构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还有第三方服务、专科疾病管理、民营医疗机构等,都将对现有的保健体系起到多元化的支持和补充作用。

实际上,许多临床医生都有非常好的想法和构思,但是缺乏项目转化和落地的渠道。国药器械将主动抓住这个整合行业资源的机会,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积极进行服务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规划和布局,打造医疗器械的生态圈。未来,国药器械还将从研发链、孵化链、供应链到服务链打造若干产业平台,促进器械在医疗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孵化和转化平台的建设还将为大专院校的科研单位、医院临床的研究项目的转化提供孵化功能,从而促进有价值的产品尽快进入市场。

大健康产业创新大未来

(恒瑞医药集团副总裁徐宜富)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正在从事最好的行业。大健康战略、创新战略以及当前一系列的新老医改政策,都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占GDP的5%,大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无限的空间和希望。

当前,产业升级转型驱动是主流趋势。在我国,仿制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转型创新升级的阶段。靶向药、生物药器械化等,已经成为当前时髦的话题。我认为,生物药的发展将会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目前,我国的医改政策正在支持国际创新药的加速开放、审批和纳入中国市场。在创新药的发展过程中,医改仍在路上。我们坚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创新药市场将会迎来创新大未来。

搭建平台促进国外创新药落地本土市场

(新生源集团总裁任军)

创新药蜂拥而至,中国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挑战。有许多国外创新医疗产品一直有很强烈的欲望进入中国市场,但当国外医药厂商与中国的医药产业对接时,项目的落地却遭遇“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国外医药厂商很难获得政府政策的关注和红利的支持,或者在产业对接方面,不可避免地发现有许多“断层”。

新生源集團作为供应商,25年来一直致力于行业的研发、药品注册、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一直致力于打造“医研企”协同平台,帮助引进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和国际更广范围的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正在促进中国医药创新和世界医疗产品的双向沟通。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集聚各种各样的创新要素。有一点非常重要,治病救人应当是国际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最主要的目的,其次才是考虑盈利。临床服务做好了,治病救人的目标实现了,促进了药物的销量,也为园区带来了产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政、医、研、企各自都获得各自想要的回报。

为国外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良机

(捷迈医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荣辉)

欧美的医药企业对于进驻中国市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尴尬的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异。首先,我国医药企业的运作方式与国外企业不同。其次,法规是国外医药企业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此外,中国的投资理念跟他们的期望差别很大。比如,在中国大多数投资会倾向于后期已经成熟的项目,风险越低越好,这种“保守派”的做法跟国外医药企业的期望相差非常大。

最后,对欧美医药企业来说,临床资源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他们进驻到中国市场的初衷,是希望能和中国的知名临床医生合作。但事实上,两者在直接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如果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合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从不同的产业链里面选取相应的资源,通过这个合作的平台,将价值链串在一起,从而帮助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医药企业与临床资源建立联系。同时,帮助他们对优势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促进项目更好更稳的落地。我认为,从渐进性的创新到颠覆性的创新,以上的演变过程也许可以为医药企业与临床资源建立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医疗器械医疗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什么是医疗告知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