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结尾在作文的运用
2019-09-16
【写在前面】
开放式结尾是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它的最显著特征便是作者不直接给出故事的真正结局,而是由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开放式结尾往往会比那些看似完整的故事结局更具吸引人,更具张力,更能激发起读者关注情节走向和人物命运的强烈愿望。而这种由读者参与完成的“二次创作”可能会比单纯由作者独自“包办”的结尾更显魅力,蕴含着更大的信息量,就像小说《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的是深沉悠长的叹惋和绵延不绝的期盼!
【作文示范】
一只鹰的涅槃
光辉已经被苍鹰驮走,留下暗黑的夜。一只断翅的鸟,正做着无限澄明的梦……
——题记
曾经,茫茫戈壁,瀚海阑干。苍凉戈壁的上空,我早已习惯了马革裹尸,听惯了塞外鼓角,一任如鞭的狼烟放牧着万千坟茔中的枯鬼幽魂。我吟啸,我是一只无可匹敌的鹰……
突袭:何处是我的栖身之所?我为什么会突然下坠?万千丘壑在我身后静默,远处村庄的雾气泣出了泪水,大地一片怅然的回音……
——哦,我中了寻欢者的枪弹。
我将飘向何方?飘向曾经对我呢喃软语的那片云头吗?还是飘向那一缕带着世俗的芬芳的炊烟?炊烟下那个惊恐的女孩,你是否愿意为我竖起一块小小的墓碑?鲜血裹挟着愤怒喷涌,难道我傲然一生最后赢得的只是一次辉煌的陨落?
叩问:这是一片丛林,密密的枝叶间挤进些许澄澈的月光。我试图扑腾翅膀,可羽翅已不听使唤,身体也已无法站立。寒气令伤口上的血迹凝结,受伤的翅膀已毫无知觉。一狠心,我啄下了它——我容不得丝毫的残缺,却注定已是一只残鸟,不再是大漠的主宰。
一只慌慌张张的野兔叼起了那块断翅,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只留下一丝嘲弄的气息。此刻,这个昔日的弱者也已不再把我放在眼里,周围的草木簌簌地抖落了月的华光,而对于这近旁的王者不屑一顾。
我属于哪里?我的灵魂将皈依何方?
涅槃:我知道,即便是再辉煌的英雄,最终铺在他面前的也只是死路一条。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勇敢接受。我集聚仅存的一些力气,循着气息,开始血与肉的重归路程。身后留下模糊的血迹,与砂粒和在一起,被徐徐风干……
回首,我俯瞰山下,玉兔已近西落,金乌即将东升,我攀上巉岩——太阳升起的地方。
氤氲的水汽即将散去。我将断气的野兔扔在一旁,冷笑一聲,慢慢啄开了我的伤口,舒心地站成桀骜不驯的姿势,任意识逐渐模糊……
我相信,来年春天,百鸟会对着一尊竖立着的残缺的白骨感叹。因为这里曾居住着一个传说,任何苦难都将成为成功者幸福的回忆。
我属于天空,我属于大地,我属于巉岩……我庆幸,在闭眼之前,我能又载一眼光辉入梦,重新踏向新遥远的生命的征程……
文章细腻、生动、诗意地描绘了一只大漠孤鹰的死亡之旅,但是作者着力点不是悲剧氛围的渲染,而是悲壮气概的升华。由遭人突袭,到叩问生命,再到追求生命的涅槃,层层递进,展现出英雄垂暮时的心路历程。尤其是结尾处,采用留白式设计,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对这只沙漠之鹰的未来充满想象,让人有理由相信:勇敢者终将涅槃——不必是肉体的再生,必定是精神的传承!想想神话传说中的那些“涅槃”者,不正是如此吗?
以最简洁的文字表现最丰厚的内容,这是任何一位写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开放式结尾”便是能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恰如断臂的维纳斯,留给人无限的构想和想象,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内涵。在记叙文写作中适当运用这种方式,在结尾处适当留白,借助于暗示、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现出你本想表达的意思,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受到“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