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与缩宫素在第三产程应用的观察研究

2019-09-16徐红兵杨晓畅

重庆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麦角马来酸宫素

秦 红,徐红兵,杨晓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产科 401122)

产后出血(PPH)是产科临床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在发达国家PPH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几近消失,在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PPH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实际上,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3]。PPH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最主要原因。PPH国际指南中提出,对于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不推荐常规使用可控性牵拉脐带、按摩子宫或排空膀胱的方法预防PPH[4];推荐在胎儿娩出后预防性使用宫缩剂以降低PPH的发生率[5]。宫缩剂使用不积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生PPH的主要原因之一[4]。多个国家的PPH指南把缩宫素和马来酸麦角新碱作为一线宫缩剂[6-8],20世纪60~80年代我国临床广泛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与缩宫素联合使用预防PPH的方法[9],顺产PPH发生率控制在3%,剖宫产PPH发生率控制在6%。由于马来酸麦角新碱在20世纪90年代停产[9],PPH再次成为临床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2016年马来酸麦角新碱重新生产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PP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且无并发症的产妇150例。排除标准:(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2)伴有严重或不稳定的心、肝、肾、内分泌、血液等内科疾病患者;(3)脓毒症患者;(4)低钙血症患者;(5)在30 d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将1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对照组76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第三产程时间、自然发作比例、产次、破膜方式、产程延长例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重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两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产科处理,在胎头娩出时,给予乳酸林格500 mL+缩宫素注射液(上海医药公司)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除上述操作外,在胎肩娩出后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0.2 mg臀大肌注射。

1.2.2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 h 出血量。产后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加称重法计算,具体方法:在胎儿娩出且羊水流尽后,将有刻度的集血盘放置在产妇臀下,胎盘娩出后,阴道放置带尾纱(重量为15 g)行伤口缝合,缝合结束后记录集血盘中的血量,其后为产妇使用医院统一的产褥垫(质量为100 g),分别在0.5、2.0、24.0 h称取质量,失血量(mL)=[称取质量(g)-产褥垫质量-带尾纱质量)/1.05(g/mL)],记录并计算产后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血细胞比容(HCT)。(2)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头痛等)的发生率。

表2 两组产妇体质量及失血指标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体质量及失血指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HCT高,产后出血(≥500 mL)产妇百分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的产妇分别为2、3、2、3例,对照组分别为2、2、1、1例。观察组3例血压升高的产妇,血压波动在142~159/90~105 mm Hg,无特殊不适,2~4 h自行缓解。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10/74)]高于对照组[7.89%(6/76)]。

3 讨 论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分娩量持续增高。2016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孕产妇死亡率为19.9/10万,较1990年降低了75%以上,但PPH仍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孕产妇死亡的1/4[4]。造成PPH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10-11],尤其在产后2 h内。因此,预防性使用有效的宫缩剂十分重要。

缩宫素在体内代谢较快,半衰期短,仅3~4 min,且缩宫素只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当受体位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不能发挥收缩子宫的作用,增加缩宫素用量并未降低PPH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预防PPH常规产后应用缩宫素20 U即可[12]。马来酸麦角新碱是麦角成分中作用最强、毒性反应最小的一种,能够明显增加子宫活动,对子宫平滑肌有高度的选择性,其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作用强而持久,对子宫颈和子宫底部都有很强的收缩作用[6-7,13],是目前临床宫缩剂中性价比较高的全子宫强力收缩剂,肌内注射2~3 min起效,作用持续3 h,和缩宫素联用能使子宫达到理想的全子宫收缩状态,更好地降低PPH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预防性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降低失血过多所导致的产妇贫血的发生。

马来酸麦角新碱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也有可能突然发生严重高血压[14]。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马来酸麦角新碱并未增加用药风险。对于血压的影响,观察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有3例产妇血压升高,波动在142~159/90~105 mm Hg,严密监测血压过程中无特殊不适,2~4 h自行缓解,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目前推出的马来酸麦角新碱经高度提纯后筛除麦角隐亭,对心血管影响较小,但仍不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

在临床工作中,常将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达到400 mL且出血尚未控制作为PPH处理流程的一级预警线,进行一级急救处理,包括给予相应的促宫缩药物,如马来酸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贝缩宫素等。本研究对无禁忌证的阴道分娩产妇进行预防,将处理时间提前,在预警量前就进行预防给药,来达到减少产妇出血量的目的,若产妇2 h内出血量大于400 ml且出血尚未控制,立即给予多种强效宫缩剂(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使用,并配合医生进一步处理,同时将使用卡前类宫缩剂的产妇剔除本次研究,以减少对24 h总出血量的影响。此外,除了在第三产程预防性使用药物,在产程护理过程中避免发生滞产、急产及自由体位用力,产后母婴皮肤早接触及早吸吮也能减少PPH的发生[15-16]。

综上所述,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减少PPH,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亦未发现胎盘嵌顿,可应用于无禁忌证的阴道分娩产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期还需进行更大样本的收集,提供更好的证据。

猜你喜欢

麦角马来酸宫素
藏在麦角里的爱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