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在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2019-09-16高璐璐龚文静曹程飞陈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5期
关键词:熏蒸糖尿病足疗程

蔡 敏, 高璐璐, 龚文静, 曹程飞, 陈玉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 护理部; 2. 脉管病科, 上海, 20008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截肢,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奚九一是全国名中医,其根据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提出了“筋疽(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的命名[2], 并建立了规范的诊治方案,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截肢率。奚老选用“奚氏敛湿汤”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既避免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具有安全、无明显毒副反应、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特点,又结合控制血糖的治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药溻渍技术和中药熏蒸技术均为中国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两项技术在糖尿病足中药外用治疗方面多有研究。为了凸显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的特性,本院脉管病科对2018年1—6月160例糖尿病足筋疽患者分别使用上述两项技术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3]相关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1—6月本院脉管病科收治的糖尿病筋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溻渍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40~90岁,平均(60.3±10.4)岁。熏蒸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40~90岁,平均(61.3±10.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符合诊断标准的非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 ② 意识清楚,能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③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双足均已截肢者; ② 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③ 神经、精神疾病病史,智力障碍患者; ④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口服糖皮质激素者,以及正在参加其他干预性研究者; ⑤ 对药物组成成分过敏或用药后不能耐受者。

1.2 方法

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内环境紊乱,积极给予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 ① 为患者做好各项评估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护,如辨证施膳、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 ② 药物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 ③ 糖尿病健康指导,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戒烟酒、适当运动; ④ 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注意足部远端的颜色、温度。

“奚氏敛湿汤”中药处方: 黄连30 g, 黄柏30 g, 白头翁30 g。溻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溻渍技术。将中药煎液煮沸后,先利用产生的蒸汽熏蒸,待药液温度降至常温后,将敷布湿敷患处,期间频频淋洗保持敷布湿润。每天换药前溻渍15~20 min, 药液温度38~42 ℃, 防止烫伤。溻渍用具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2周为1个疗程。熏蒸组行常规护理加中药熏蒸技术。采用单头熏蒸机对中药包进行蒸煮,通过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足部创面,每日换药前熏蒸15~20 min, 2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均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舒适度,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患部周围组织的保暖。

1.3 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关于印发中风病(脑梗死)等92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制订本院《脉管病科糖尿病筋疽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护理方案实践指南》[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6]制定的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标准。进行入院时和疗程结束时的赋分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5%;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7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在疗程结束后进行患者对护理技术的依从性评价。依从: 疗程内遵医嘱完成全部操作; 部分依从: 大多数情况下可遵照医嘱治疗,疗程内完成操作≥7次; 不依从: 不能遵照医嘱执行治疗,疗程内完成操作<7次。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在患者首次操作完成和疗程结束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主要衡量依据来自对患者的操作宣教、隐私、安全、操作手法和治疗效果,共计5项,满意为5分,一般为4分,不满意为2分,满分25分。数据评定方法为实际得分/总分(25分)×100%, 所得结果作为评定满意度的依据, 95%及以上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熏蒸组依从率显著高于溻渍组(P<0.05), 见表2。溻渍组首次实施时满意37例,实施结束时满意39例; 熏蒸组首次实施时满意47例,实施结束时满意59例。熏蒸组实施结束时的满意患者数显著多于本组首次实施时以及溻渍组实施结束时(P<0.05)。

表1 2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比较

表2 2组患者依从率比较

与溻渍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中药溻渍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治疗糖尿病筋疽患者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奚氏敛湿汤”方剂主要由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饮片煎煮制成汤剂而成。黄连有清热解毒、降低血糖等功效; 黄柏有泻火解毒的作用; 白头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作用。溻渍的药理作用和热效应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并促进渗出的吸收,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具有剥离粘连、改善血供、加快组织修复之功,可使气血调和、血脉充盈。中药溻渍能起到活血化瘀、收湿敛疮、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溻渍组总有效率达97.5%, 与严志登等[7]采用四黄汤溻渍溃疡创面疗效接近。中药熏蒸是通过药力和热力的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 药物经熏蒸作用于机体后,通过渗透挥发药物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致痛因子吸收,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脉通络的功效; 同时由于热能的作用,亦可促进皮肤、黏膜的充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中药熏蒸技术治疗糖尿病筋疽患者的依从率和满意度高于中药溻渍技术。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种类较多,易引发患者病情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悲观、失望甚至烦躁不安,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8]。秦秀宝等[9]建议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的糖尿病痛苦水平。中药溻渍在操作过程中受温度、环境、时间的影响,水温不易控制,护士需要不断添加热水才能保证温度适宜,造成患者体感舒适度下降,而中药熏蒸只需进行温度和时间的设定,即可保持温度恒定,患者的舒适度也得到了保证。熏蒸的过程中患者相对放松、舒缓,无痛苦或不适感,总体治疗成本相对较低,老年患者普遍接受度较高[10]。本研究显示,接受中药熏蒸技术患者的依从率较接受中药溻渍技术患者显著更好(P<0.05)。溻渍组首次实施时满意37例,实施结束时满意39例; 熏蒸组首次实施时满意47例,实施结束时满意59例。熏蒸组实施结束时的满意患者数显著多于本组首次实施时以及溻渍组实施结束时(P<0.05)。

中药熏蒸技术治疗糖尿病筋疽患者更安全方便。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导致患者的伤口受到细菌侵害后极易被感染,因其自身免疫能力下降造成感染率升高[11]。糖尿病筋疽患者的伤口多为污染性创面,中药溻渍的操作方法需要把足部浸泡在中药药液内,用纱布覆盖创面频频淋洗,在淋洗的过程中,中药药液存在被细菌污染的可能,导致患者足部其他部位再发感染的风险。中药熏蒸操作是利用喷头直接作用于创面,此方法恰恰避免了足部其他部位被细菌污染的风险,故在治疗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中药溻渍方剂煎取药液量不相同,因加水而造成湿敷患处的药物浓度降低,保留药物的时间也不相同,今后需进一步形成标准的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12], 中药熏蒸方剂剂量、浓度、时间设定后即保持相对恒定,科学易行。中药溻渍操作需要护士全程参与,耗时较久。而中药熏蒸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2~3台机器,护士只需加强巡视,大大解决了护士人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护理效率。

综上所述,中药溻渍和中药熏蒸均为传统的中药外治技术,具有疗效独特、作用迅速的特点,可应用于糖尿病筋疽患者的治疗,但中药熏蒸较中药溻渍操作方法更为安全、科学、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熏蒸糖尿病足疗程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