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中崛起在坎坷中奋进
2019-09-16栏目主持陈祥森
栏目主持/陈祥森
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国内经济的下滑,急需采取强力措施应对。而国内稳定的经济发展是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基石,所以要全面落实好“六稳”工作。
■ 谈谈中美贸易战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最近,美国宣布9月1日起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这使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也使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扑所迷离。对此,请三位专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夜雨观澜:特朗普突然宣布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将会形成对几乎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异常事态,也令全球贸易低迷状态加重。外媒《巴黎人报》援引多名分析人士话称,美中贸易战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贸易下滑会导致全球经济放缓,欧盟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美中贸易战对所有人来说代价都是昂贵的。《日本经济新闻》8月2日发表社论指出,受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刚刚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在这个时候宣布向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令人完全无法理解。
金玉其中:如果单从经济上解释中美贸易战,还不能全面诠释清楚,那么贸易战的本质是什么?是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背后涉及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所代表的文明之争。四十年前亨廷顿已指出了这一点,今天美国政府正是依据这个理论来遏制中国。世界银行说,如果中国每年的GDP增长速度在 5~6%之间,2030年美国GDP的总量将是24.18万亿美元,而中国GDP的总量将是24.48万亿美元,这一年将是中美关系发生颠倒的元年,这才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特朗普与他的团队,发誓要遏制这一天的到来。
把酒临风:很多人认为特朗普只关注贸易问题,其实他也关注中国的其他事情,比如台湾问题。美国这些年跟中国的交往中,渐渐感到与中国的矛盾来自于多个方面。美国整个的对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美国跟中国是全方位的矛盾和冲突,双方不是哪一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以后这种冲突就可以解决了,而是要加以整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中美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了
专栏小编: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限于经贸领域,在政治、军事、外交、科技、人文领域的摩擦必然成为常态化。所以,中国关键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内稳来预备外变。
夜雨观澜:在2015、2016年之后,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对华态度上也保持着一致——对华强硬。而且,“对华强硬”的看法已经延伸到了美国社会中。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对中国有正面的看法的人的比例下降了12%。在美国媒体中也很少能看到对中国正面的报道。在芝加哥的一个调查,有将近6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对手”。因此,整个美国社会的对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这并不是完全的共识,但却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两党的共识。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
把酒临风:过去,中美之间即使出现了矛盾、冲突或是突发性事件,双方的正常交流没有受到影响,至少大家都认为“要保持接触,保持正常交流”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即使双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出现问题、即使美国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但民间交流、文化交流、学术交流都能正常进行。但今天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脱钩”的政策,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学术等方面全面脱钩。
金玉其中:美国遏制我国的手段不可小觑,它宣称核心技术是阻止中国崛起的最优堡垒。去年已经把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控制清单,制裁了中兴、晋华,还在全球范围内打压华为,包括推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等立法改革。从去年就开始,美国出台了《国防授权法案》、《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而且从三位一体的法律制度列举了飞机、计算机、半导体、生物等27个行业的投资前审查要求(CIFIUS),中美关系已经成为竞争对手关系了。
专栏小编:中美关系恢复不到以前了,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认识,贸易战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大国博弈。
金玉其中:中美之间不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而是中国作为崛起大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使美国感受到威胁的问题。在过去,中美之间的冲突、危机或矛盾都是在政策层面上的,但今天不一样,中美之间的问题不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而是中国国力的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在如今的中美关系中,政策只是表象的问题,中国的力量日益增长,美国人觉得对其国际地位形成了挑战和威胁,这不是某一个政策问题解决之后就可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无法在政策层面达成妥协,这就是美国人所讲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崛起大国和守势大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把酒临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结构性的问题,还有很多国内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领袖个人素质等其他因素来决定。这两年大行其道的“修昔底德陷阱”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而是因为存在这种背景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新冷战”、“两极世界”等新的理论,甚至于有些学者,尤其是美国一些很强硬的学者,认为“中美因擦枪走火而导致的军事上的冲突不可避免”。
专栏小编: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现在又产业升级向制造业强国转型,这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近些年来,美国在搞制造业回归,遏制中国高新技术发展,对此你们是怎样看的?
把酒临风:中国产业升级,开始进入高附加值和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开展竞争。华为公司拥有的5G技术专利让人们看到美国高科技垄断被打破。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政府就呼吁制造业回归美国,至少是高科技制造业回归。但“工厂”已经远离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哪怕在微芯片领域,美国也是长于设计,短于制造。靠发明创造,靠操控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美国赚容易钱、赚大钱。拥有高达6万美元以上的人均GDP,比西欧和日本高出2万美元,美国真能复兴制造业?与中国在商品市场竞争中落败的前景,特别是在美国赖以为生的高科技领域落败的前景,使美国恐惧,促使美国发动了断绝与中国经济社会往来的绝交之战。
金玉其中:这次贸易战的核心就是“技术冷战”,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说到底,通过这场“技术冷战”,美国不希望中国在技术层面往上爬,至少要拖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说,促成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者促使中国回到“贫穷社会主义”阶段是美国所需要的。只要中国停留在“内部贫穷”状态,中国就不会有外在的影响力。从美国的角度来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避免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最有效方法。显然,如果中国以美国期待的方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小化。中国该如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一句话,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化解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夜雨观澜:中国真正的力量在于其日渐成长的“消费社会”。中国成为“消费社会”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拥有“大市场”,也就是经济力量。真正可以促成中国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是其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非其他因素。这些年来,中国开始加速成为区域乃至可以和美国竞争的世界经济重心,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消费水平。所以,我们要干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花开散芳香必引蜜蜂来 梅逢春
■对当下经济的认知
专栏小编: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一再提醒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要更好地发展经济,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使实体经济充满活力。
金玉其中: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的遏制和打压成为我国最大的外部风险,中美之间不可能再回到那种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先于竞争的关系。今后中美在经贸方面边打边谈、打打停停,可能会是家常便饭,对此一定要有预判。另外,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外部的限制,这种限制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产业升级。当前我国在科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接近2万亿元,与GDP之比为2.18%。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但实际上“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要达到2.2%,目前并没有达到目标。况且,这2万亿元里真正用于基础研究的只有5.74%,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17%。华为2018年科研经费为101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4.1%。阿里巴巴达摩研究院研发经费也达到1000亿元。但是,大部分企业真正投入研发的是少而又少,不但少还遇到很多部门之间的掣肘。在很多方面,人为地把这些可以利用的高效力量变成了低效力量。如此这般,又怎能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夜雨观澜:过去一百年人类社会的高科技发明,基本上都是美国人发明的,或者是别人在美国发明的。为什么这些都发生在美国?我看就是因为美国的科技和创新是市场驱动的。美国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市场。在硅谷,每个人都希望变成下一个比尔·盖茨,他们怀揣抱负和梦想,期望着他们创业的公司有一天走上纳斯达克,身价百亿,这驱动鼓舞着无数的人。再看看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清华大学的科研转化为产品的转化率是20%,而这些产品走向市场的比例又是20%,但不幸的是这两个20%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结果只有4%。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此之低,为什么?
把酒临风:硅谷是世界的创新中心,其秘密非常简单,就是“资本加科技”,我们要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更多的市场驱动的创新,同时也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归。据说在硅谷的清华校友就有数万人,但回国工作或创业的寥寥无几。最近印度人开始纷纷回国了,为什么?因为印度的班加罗尔崛起了。还是“资本加科技”,印度人回到印度,在班加罗尔攒个公司,一上市身价几十亿,比硅谷还快。如果我国能够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完善资本科技结合的机制,就能吸引大量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再加上我们大量的本国人才,结合近14亿人的消费者市场,相信我国的自主创新一定能取得更瞩目的进步。
夜雨观澜:美国硅谷的本质就是资本加科技,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金融与经济体制的作用。有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了在经历80多次经济危机之后,哪些国家复苏快,哪些国家复苏慢。结果无一例外,每次复苏最快的都是四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每次最慢的也都是四个国家: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和卢森堡。前四个国家是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后四个国家是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从历史事实可以推断,市场化程度高的金融体系更有弹性,遭遇危机后复苏得更快。反之,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碰到经济危机之后复苏得比较慢,或者可能就复苏不了。
专栏小编:由此看来,大国崛起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这是决定大国崛起和衰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把酒临风:所以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搞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进行金融领域改革。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狠抓“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落实,以确保经济长期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金玉其中:中央提出的“六稳”,其中稳就业是“六稳”工作的“牛鼻子”,惟有进一步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方可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金融、外贸、外资和投资稳定营造良好施策环境。同理,惟有金融、外贸、外资、投资持续稳定,就业稳定和发展预期才能有稳定基础,市场信心才能不断走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总体态势才能得以长期保持。
专栏小编:目前,要把经济下行压力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就要确保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平稳。所以,发展必须提高效率,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搞好企业,搞好经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当下的经济状况,有的放矢推出新举措。
把酒临风:推出新举措,见效最快的当属投资,所以我们看到稳投资在发力。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投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看到7月2日,国家发改委集中发布7则公司债券发行核准批复,核准同意发行总计521.1亿元的公司债券。发债的7家企业除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外,均为地方性国企,这些企业大多集中于城市建设等基建类行业,所筹资金也多用于基建领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个的基建项目得到发改委批复,总投资额超过8500亿元,项目类型多集中在煤矿、机场、城市轨道等领域。此前6月13日,发改委核准同意华侨城、吉利控股、中国核工业集团等30余家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总金额达1400亿余元。
金玉其中:除了铁公基外,高端制造业和5G、工业互联网等也是投资热点。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2.3个百分点。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方面,湖南省设立5G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5G企业及重大项目投融资力度。北京市也设立了50亿元5G产业基金。
夜雨观澜: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我们更愿意看到提振消费市场,靠投资拉动经济不是长久之道,消费才能真正拉动市场。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我们要面向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引导消费力进入市场,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专栏小编:如果要提振市场就必须刺激消费,尤其是民用产品,这就需要我国制造业拿出高质量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另外,从出台新政策上引导消费也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大事。
夜雨观澜:目前,内需放缓的势头不容忽视,今年的中国制造业有三大灾区都跟“家”有关:家电、家居、家用车,都出现了负增长。譬如2019年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下降11.3%,4月份又下降了14.2%,石油及其制成品同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而4月份又比上个月下降7个百分点。受需求影响,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分别下降了14.7%,11%和8.7%。要改变这种变的趋势,积极引导消费预期,让“能消费”能力扩张。因此近期多地出台了包括刺激汽车、家电及电子产品等消费政策,各省份也在力促消费作为下半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夜间经济等举措。
金玉其中: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下滑的情况不容小视。2019年4月份,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7%。其中对美国、日本、欧洲、东盟、金砖国家的出口,分别下降16.8%、25.9%、17.3%、24.1%、16.3%。对以往进出口重点地区出现下降的这种趋势值得注意,我们需要对出口制定一些实际的政策。比如贷款的利息对出口企业是不是要适当降低?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而不是大水漫灌。
把酒临风:实际上,企业目前都面临经营比较困难的问题。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资金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市场需求的下降。很多企业说尽管现在减税了,但是企业感觉不出来,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又比上年同期多了1.4个百分点,企业对此也是很苦恼。虽然政府鼓励创业,但实际上创业现在处在低谷期,今年是“双创”以来创业最差的一年。今年上半年,VC/PE募资总额同比下滑30%,投资总额同比下滑60%。有资金的人找不到好的资产,创业的人找不到好的投资人,出现了“双向错配”情况。连独角兽都屡屡破发,很多股价跌去了60%、70%,甚至80%。
专栏小编:如果从现状来看确实有点“冷”,但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就走到衰退尽头,中国是一个大国,这意味着它的回旋余地也很大。39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我们国家都是齐全的。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产业不行了,另外的产业还可以顶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也开拓、做强国外市场,否则强大的国内市场也建不起来。我们不能够再走封闭之路,必须走出去发展科技,增加出口,利用外资,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个良好的自我循环。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读者分享了三位专家的看法与观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