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艺术,如何批评
2019-09-15孟芳芳
摘要:丹纳的《艺术哲学》以历史的角度为出发点,研究西方历史中的大量艺术作品,进而总结其美学理念。但是作为19世纪的美学著作,《艺术哲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尤其是从它的历史角度并没有深入挖掘到社会的本质。虽然《艺术哲学》基本践行了社会历史研究法的一些规律,但与真正的社会历史研究法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接下来,笔者将具体探讨一下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艺术哲学》 文学研究方法 社会历史研究法
一、《艺术哲学》——基本践行社会历史研究法
“社会历史研究法,是一种按照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去解释文学活动的文学研究方法。”而《艺术哲学》是丹纳1866到1869年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编辑而成的。在此之前,丹纳深受19世纪自然科学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德国黑格尔与孔德实证主义学说的影响。他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从具体的文学史实出发,在分析大量的文学史料的基础之上发现文学艺术的规律。所以从基本的社会历史研究法的规则来看,《艺术哲学》基本践行了社会历史研究法。
在《艺术哲学》中丹纳认为,艺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更为重要及有意义的原因就是,它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遍的人的感受与感情的一种方式。艺术本身是既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而这一观点就是不自觉地利用了社会历史研究法。他注意到了艺术的特殊功用,并且希望能够加以解释而让艺术家去运用。他认为艺术可以沟通自然与人的关系,与普通大众密不可分,他自觉地强调了艺术的作用与重要性。所以在丹納论证艺术品的本质以及艺术品的产生时,他大量罗列了历史史实:古希腊的悲剧来源于希腊战争年代,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人,弱小的城邦用极大的努力获取了独立,小小的城邦取得了文明世界的领袖地位。这些大量的史实简单通俗,但却把基本规律以形象的方式传达给了大众。而这种艺术和史实的联系恰恰就是社会历史研究法的基本规律,将具体作品放到社会历史中去理解与感悟。
丹纳在书中举出了许多例子,说明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这在潜意识中就把艺术家与艺术品放在了社会、时代和事件等周遭事态中去考察。尤其是最终主体同时同乡,对其具体的阐释就是要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质,也就需要先了解艺术家,而要想了解艺术家,就要先了解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及周遭事态,这样弄清楚周遭事态,自然就成了了解艺术品的关键。将这一观点具体应用到文学中去,即要想了解作品,就需要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者,而要想了解作家,就需要先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就在基本步骤中践行了社会历史研究法。
而且丹纳在研究美学时特意对比了从主义出发和从历史出发这两种方法,这种态度上的中立也是社会历史研究法的内在含义。具体到某些文学作品中,它们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在含义在解读过程中会有所变化,但是其文学性的好坏并不是我们能轻易下结论的,应当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而不是单纯依照批评家或者评论家去主观地评价。
二、《艺术哲学》——片面与不彻底的社会历史研究法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的研究方法和真正的社会历史研究法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真正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所涵盖的是整个物质世界与经济世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等。而丹纳的《艺术哲学》只研究了上层建筑的东西,没有接触社会的基础。他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艺术哲学》中分析讨论了许多关于自然气候、精神气候、环境和艺术家风格等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因素,但是却依旧让人有不全面之感,因为丹纳几乎没有深究任何时代的经济基础对于艺术的影响。丹纳在论证过程中缺失了最基础的哲学真理,明显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主要原则。
笔者认为,在《艺术哲学》中,这种社会历史研究法的不彻底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丹纳论证艺术品产生时,他论证的观点简单归因。即使论证再充分,可是他的论点已经出现了根本的偏差,他忽视了造成这种精神气候的物质基础,没有从根源上深究决定因素,而是片面截取了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当成了决定因素。这种结论明显存在形而上的错误,丹纳的论述缺乏严谨性,更主要的错误就是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但丹纳的《艺术哲学》在论证过程中,虽然脱离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就其在上层建筑这个范围内对艺术的研究、美学建立依旧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以此告诫我们,要想真正研究某一艺术品,就要运用彻底的社会历史研究法,将具体的作品放置在真正的历史语境中,包括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语境。
参考文献:
[1]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孟芳芳,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