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9-09-15陈书蓝陈斐然
陈书蓝 陈斐然
摘要:课堂讨论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堂讨论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能让学生科学合理地掌握儿童文学常识,发现不同文体文本的新解法,探究出与时俱进的教授小学语文的新教法,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 合作 探究 儿童文学
所谓课堂讨论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平等参与来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属于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可追溯至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经验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非常强调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同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作为学习者、活动的伙伴或者参与者,而不是活动的监督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发现从而获得学习内容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把教师理解的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应当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参与来探究、发现知识。从杜威的教育理念到布鲁纳的教学方法,均说明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重在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的职能”,[2]说明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众多高校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近日,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如是说:“推动课堂革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宣言强调把单向的课堂变成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实际上就说明了课堂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祖国和社会的需求、引领发展。
为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笔者特将课堂讨论法融入《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同时,结合学校打造“金课、银课”的“七性”(教育性、丰富性、思辨性、研究性、前沿性、实用性、艺术性)课堂教学标准,充分利用课堂辅助教学,将课堂讨论法发挥到较好态势。
《儿童文学》是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备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创编以及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适应新时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本课程在教学目标中力求达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为适应一流本科教育宣言的课堂革命要求,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结合学校打造“金课、银课”的“七性”课堂教学标准,现试从知识、能力、应用三个方面探析课堂讨论法在高校《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知识方面——以课堂讨论法掌握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常识包括儿童文学基本常识、儿童文学文体常识、儿童文学史常识(包括中外儿童文学史、中外儿童作家作品等)。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两句话告诉教育者,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以讲授和灌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方式多为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为静态课堂。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学习,教师需要在授课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革,让静态的课堂动态化。经过对理论经验的整合与实践探究,让学生“从做中学”,全面掌握儿童文学诸常识,提高儿童文学综合素养和学科知识技能。[3]在教授这些儿童文学常识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在课堂中,则可以采取师生交互和生生互动的课堂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围绕趣点、热点、难点、重点进行开放式讨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先生的话让我们明白,教师要学会相机引导。为了能引导好学生,为切实提高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教师在课前要做足功课。一是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二是要布置学生提前阅读相关作品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三是要明确讨论方式与原则。[4]
如在教授儿童文学基本常识时,第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引导话题:(1)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儿童文学作品解读特征)(2)儿童文学有什么功能?(并用所知的儿童文学作品解读功能)(3)如果你是编者,你打算选什么样的作品编入小学语文教材?(4)你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你打算写点什么文体的作品?第二,需要先布置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选》,要求每种文体(9种文体)至少阅读1~2篇作品。学生提前阅读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过程。第三,计划讨论方式。是学生分组讨论还是全员参与谈论?每一个话题采取一个讨论方式还是四个问题都采取同一个讨论方式?这些讨论方式与原则需要教师自己课前规划好。全员参与谈论方式一般是每个同学依次发表意见,其优点在于调动了每一个人的参与性,对提高班上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用处,但是耗时过多,讨论不激烈。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则是按照自由组合原则,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探究讨论话题,对探究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每个小组分派一人汇报讨论结果。第四,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前课堂发布讨论题目、预习要求、讨论方式以及要求;课堂现场讨论后,每一组把讨论后要汇报的结果通过文字描述并采用投稿方式发布至课堂,然后投屏并且解读汇报内容,让全体同学给予评价。利用课堂辅助课堂讨论有利于记录各组的讨论情况,有利于了解同学们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反馈,有益于《文学写作》课程主讲教师、《现代汉语》主讲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也是课程进行过程化、多向度考核的依据,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實现从单向度到多向度的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自由灵活,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可操作性强,是课堂讨论常见的模式。在笔者进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时,常常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方式,收效较好。当教师在课前精心做足诱导学生的准备,我们的课堂讨论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能力方面——以课堂讨论法发现不同文体新解读
《儿童文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将读者的理论经验与儿童文学文本融会贯通。解读儿童文学文本的能力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儿童文学教学中,立足于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的课程目标被忽视;过多地强调儿童文学的文学性而忽视了教育性,与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疏远,导致学生进入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后,对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感性的审美体验以及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为此,为培养适合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人才,在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改变以往“概论式”教学形式,变为以作品阅读、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式”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解读儿童诗时,可以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融入儿童文学文本的解读中。在儿童文学作品赏析中,笔者结合教材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精心设计了讨论话题。如在进行儿童诗歌教学时,特地选择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春的消息》,让同学们结合《儿童文学》教材中的儿童诗歌的理论知识来解读文本。首先,教师设计讨论话题三个:(1)儿童诗有什么特征?(设计原因:需要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后才能顺利参与交流讨论,目的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2)《春的消息》体现出了儿童诗的哪些特征?(设计原因:将教材理论经验对接到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春的消息》中,作家用是用哪些语言材料来营造儿童诗的这些特征的,如何营造?(设计原因:让学生学会细读文本,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其次,课堂讨论法采取了学生分组讨论方式以及课堂辅助。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积极汇报,探寻到了一种异于传统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课后笔者则将本次课堂讨论内容以及方法加以归纳整理,撰写为一篇教改论文,论文题目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解读儿童诗的方法——以<春的消息>为例》,已经发表。
同时,也用此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儿童散文、儿童小说以及童话等不同文体的文本进行解读,同学们对文本赏析已经得心应手,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课堂讨论中日渐提升。后来,笔者又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把同学们探究的儿童散文解读方法加以归纳整理和理论深化,再次撰写题目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解读儿童散文的方法——以<秋天的雨>为例》的教改论文,并已发表。
以课堂讨论法来赏析儿童文学作品,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了理想的智慧之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现了异于传统的新的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善于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研究论文,并查阅相关研究,把前沿的研究用于课堂讨论,能体现出课程教学的“研究性”与“前沿性”。
三、应用方面——以课堂讨论法探究小学语文新教法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学思路以及价值取向理应以“教育”为方向,那么《儿童文学》课程理应强调与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紧密联系。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难以摆脱“文学情结”,从而忽略《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轻视本课程的实践应用。当前,《儿童文学》课程亟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应不断强化课程的“教育意识”,了解小学语文教育背景,极力探寻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儿童文学》课程与“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材法”等课程结合起来,探寻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教法,让儿童文学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与方法。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应将《儿童文学》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在赏析作品时,为提高学生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则可以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的教材中的理论结合儿童文学文体特征、结合小学教材文本进行赏析,这样既能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能实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如在童话赏析中,笔者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巨人的花园》,设计了如下题目进行课堂讨论:
1.主题——思考《巨人的花园》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涉及相关学科理论:①《儿童文学引论》理论:a.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b.儿童文学的功能。②《小学语文课程论》理论:“三位一体”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巨人的花园》是如何营造幻想特征的?(相关学科理论:①《文学概论》的作品赏析;②《儿童文学引论》: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的分类;童话常见的表现手法;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童趣)
3.《巨人的花园》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相关学科理论:《现代汉语》的语法与修辞;《文学概论》的作品赏析)课堂讨论中,将相关理论融入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力显高校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实用性”。
(二)结合小学语文现状教学
在笔者教授《儿童文学》课程中,积极强化儿童文学的教育意识,极力谋求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儿童文学》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单向度转为多向度,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的小学语文教师探寻培养模式。在课堂上,常常组织学生讨论小学语文新的教学方法。
如一种新兴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全面铺开时,笔者便与时俱进地将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纳入《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来进行探讨。在童话文体教学时,精心设计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问题如下:(1)什么是群文阅读?(设计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小学的阅读教学改革;布置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什么是同议题?(需要布置学生查阅资料)(3)以“同议题”为原则,以童话教学为例,结合《儿童文学》教材理论和小学语文教材法,谈谈怎样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经过同学们分组讨论,大家合作探究了一种较为新颖的群文阅读议题选择策略,借鉴了小学教师视角的模式也结合了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的理论。经过教师的整理归纳和修改,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策略:“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三个方面,以“同议题”为原则选择童话文本进行教学资源整合。课后笔者将讨论整理和理论深化,撰写成教改论文一篇,题目为《群文阅读模式下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提升的方法探究——以童话教学的议题选择为例》,论文已经发表。
同时,在诗歌的教学中,笔者也采用以上童话教学的话题设计方式和讨论模式,将课堂讨论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理修改后撰写成教改论文《小学群文阅读诗歌教学策略探究——以高年段教学为例》,并已发表。
通过课堂讨论法探究小学语文新教法,实现了经验对接以及实践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性”的教育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提高了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专业教学技能。
四、结语
以上为课堂讨论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课堂讨论法让学生成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自我学习和合作探讨发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课堂讨论法这种探究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科学合理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常识、发现到解读不同文体文本的新方法、探究出与时俱进的教授小学语文的新方法,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努力练就自己创新的本领,为培养适应祖国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努力奋斗,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
[4]琚静斋.民族预科语文课堂讨论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教育学院2017年度院级课题“群文阅读模式下高校小教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研究”;铜仁学院2019年度“金课、银课”建设项目“银课《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陈书蓝,女,本科,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语文教育;陈斐然,女,本科,贵州省玉屏县松林寺小学,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