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学视野下今敏动画梦境研究

2019-09-15周玉婷

参花(上) 2019年9期

摘要:日本动画导演今敏是一位与宫崎骏并称,但风格却截然不同的艺术大师。相对于宫崎骏式的浪漫人文风格,今敏更加擅长创设梦境,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展现角色的复杂性。这使得今敏导演的动画风格更加偏向于意识流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精神分析学视野出发,通过对今敏作品中角色人格分析与剧情张力的概述,探讨动画中更为隐晦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今敏动画 精神分析学 角色人格分析

纵观电影史上的梦境题材,无一不以“戏中戏”与“镜中像”的手法隐喻电影与梦境的天然相似性。在今敏的动画作品中,其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境式的构架。今敏擅长以镜头语言的表达方式阐述梦幻、镜子、戏剧等一系列的荒诞故事,而这些故事却真实折射出当今日本现实社会现状。因此,本文通过梳理今敏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从人物到情节,总结出今敏动画作品中的特点,从而揭示出今敏对于人性精神的反思与其矛盾的复杂情感。

一、今敏动画作品中的特点

(一)镜中像

《红辣椒》的主人公与今敏其他作品的女主人公不同,作为《红辣椒》主人公,千叶对梦境中的幻影十分敏锐。在这一作品中,梦境的设定是可以“出入”的。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设定,女主人公应当如何确认自己是否在梦境中?“镜中像”是梦境电影中常见的手法,例如在《盗梦空间》中,男主人公依靠陀螺的转动确认自己是否身处梦境,而在《红辣椒》中,女主人公则是以“红辣椒”的意象折射出现实的危险与潜意识的警示。[1]

(二)戏中戏

戏中戏是今敏动画作品《未麻的部屋》中常见的一种构架。动画主人公未麻通过参演的剧中剧“Double Bind”,揭示了剧中剧主人公高仓阳子是未麻心理活动的投射,而Double Bind的故事情节又隐喻了现实中未麻的人格分裂。在“Double Bind”中,剧中剧主人公高仓阳子(也是动画主人公未麻)怀疑自己人格分裂,于是求助剧中的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幻想是不会变成现实的。”这句台词不是为了引导观众误以为有着双重的喻义,而是一句最为简单且正确的剖白——这不是现实。然而接下来的剧情中,无论是高仓阳子还是未麻,随着杀人事件的发生,观众怀疑越重,主人公也因此与戏中戏的高仓阳子融为一体。在之后的剧情中,未麻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了臆想的症状,当未麻不断追逐幻想中的自己时,却被歌迷未麻狂人(me-mania)谋杀,也因此形成了今敏典型的“梦幻四连醒”剧情。[2]

二、今敏动画作品中的梦境研究

(一)《红辣椒》之自由穿梭梦境

《红辣椒》是今敏的典型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不可能表现”的情节成功以视觉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其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更是在筒井康隆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构架。在《红辣椒》故事中,梦境是故事发展的主要背景,无论是督查粉川、千叶还是岛,都是在梦境探测器 DCmini的帮助下完成对自身潜意识的认知与接纳的。而在今敏这部作品的设定中,梦境探测器 DCmini 不仅是一种医疗辅助手段,而且是贯穿故事主人公梦境或意识的主要线索。在意识世界中,红辣椒或许是主人公潜意识的警示与投射,但更多的是暗示DCmini带来的梦境理念与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梦境不仅仅是单纯地折射出故事的内容,而是借由工具(DCmini)或是通道(网络虚拟酒吧),引导主人公深入到意识“母体”中。[3]

(二)《未麻的部屋》之多重梦境

《未麻的部屋》是今敏监督制作的第一部动画作品,也是一个有关于人格分裂的故事。该部作品故事情节建立在村井贞行的惊悚悬疑基础上,然而今敏卻将其转变为一部经典的心理惊悚剧。在《未麻的部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情节莫过于未麻“梦幻四连醒”,即多重梦境。在“梦幻四连醒”的表现形式上,今敏更多地对未麻内心经历的矛盾和挣扎过程进行刻画,今敏认为,所谓的人格分裂即“心灵的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主人公未麻还是剧中剧的高仓阳子,今敏在刻画她们的职业生涯与日常生活中明显地突出一种“醉乱感”,甚至在动画的前半部分,为了突出“心灵的摇摆不定”,以平稳、直白的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状态”。[4]

三、结语

今敏生平创作了五部电影,本文选择了他集大成之作和处女作作为研究对象。但无论是《红辣椒》还是《未麻的部屋》,今敏都对其中涉及梦境或潜意识的表现进行了重点刻画,尤其是在《红辣椒》中,更是将梦境设为动画背景。但今敏并不仅仅满足于对镜头语言的炫技,他通过刻画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摇摆,以一种梦境的方式,揭露了人性价值与潜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复杂的结构性恰恰是今敏动画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兰璞.幻境的反鉴—今敏动画电影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7.

[2]马涛.精神分析学视野下今敏动画梦境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3]肖萌竹.手绘的幻象—今敏动画的美学阐释[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陈晨.虚幻与现实[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周玉婷,女,重庆邮电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