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雅清逸”的画面表现
2019-09-15黄杰
摘要: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艺术史上国画发展至今的“意境”表现,探讨“静”“雅”“清”“逸”的意境与情感。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中国画中的“静雅清逸”在画面上的表现。
关键词:意境 “静雅清逸 ”中国画 艺术
一、引言
什么是“意境”?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也就是说,中国画中的这种意境实际上是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情感。通体皆虚、虚中有实,是意境成为画境的表现,画境就是个人感悟的升华,由客观的物境表现出来。
二、什么是中国画
“画中有诗”的特有表现风格使中国画存在于绘画艺术的舞台。中国画的造型表现主要以笔墨、线条为基础。中国画的画面表现不像油画那般强调立体透视的造型,也不像油画那样注重光影的效果,而是强调“传神”。中国画非常注重“意境”的表达,诗、书、画的结合使画面的意境更加深刻,最后加盖印章,红色的印章使画面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所谓的“意境”需要一种特殊的形式才能表现,绝非自然本有的现象,犹如朱与墨皆非梅花所本有,而文人就在这特殊形式上用了极深的功夫。这就是中国画中与“意”相关的“法”,也就是“笔墨”与“法度”,这也是中国画的特别之处。
中国画中工笔画用笔工整严谨,细墨勾勒或者白描,不上颜色或重彩或淡彩,设色透明。写意则用笔奔放、洒脱,自在随意,善于描绘神韵。如今中西文化的融合,使中国画不断吸收西方绘画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等,从而也出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画。
三、中国畫中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境”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国画中所强调的意境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外界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和谐表现。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意与境一样,“写意”二字说的不是技法的展示,却也表现出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美感。“写”是意象清晰而直接的表现手段;“意”是情与思、志与趣、气与道、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体。
写意既是写情,又是写景,情景交融,意与境虽说可以单个阐述,但在实际运用中,意与境是相互交融的。在意与境的表现中,写情也可以是写景,写景也可以抒情。写情于景,及景于情,既写真景物,又写真性情,意于景中,物境与情境相互交融。中国画中的意境往往让人觉得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读到的是一片心中的美好,就像一壶香浓的美酒,使人陶醉其中,妙不可言。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境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情怀的。
四、中国画中“静雅清逸”的艺术形象
当人们品读一幅画作时,往往会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或是清新愉悦,或是雄伟壮阔;或是高贵优雅,或是宁静平和等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静”的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是生活中人们向往的一种境界。中国的画论中“静境”最早出自《山静居画论》,其中讲道“作画不能静,非画者有不静,殆画少静境耳”,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作画的时候不能静下来,不是作者没有安静的心境,而是作品欠缺安静的意境。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艺术创作表现很难达到这样的“静境”。“静”在中国画中有着很高的层次,也是中国画中有价值的话题。也只有在野外写生中,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共鸣,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平静。
“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和肯定。春秋战国时期以正为雅,在此基础之上,“雅”的含义越发丰富,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雅”在中国文化中的理解有很多:幽静、高尚、温文尔雅等等,这些都是“雅”的表现形式。
“清”自然是指清新的含义,也指人的高尚精神不受当前世俗污染的影响。“逸”有闲适、安乐之意。“清逸”二字意为清新脱俗、清闲安逸、潇洒俊逸等等。在张道洽的《咏梅》中曾提道:“风流晋宋之间客,清逸羲皇以上人。”“逸”是笔法熟练的标志,它更多注重境界。自学习中国画开始,从最早接触的齐白石、吴昌硕到后来的任伯年,越发能感受到国画的美。在对任伯年笔墨的研究中,更能让人感受到对“静雅清逸”的国画画面的追求和向往。
五、结语
老子说过:“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国画中,安静宁和的意境能使人至善,从而修身养性,回归人心本质。
参考文献:
[1]毕建勋.中国画学原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
[2]范伟.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及建构[J].大舞台,2012(09).
[3]梁园园.中国画论中“静境”对创作的重要性[J].中国美术,2009(06).
(作者简介:黄杰,男,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写意笔墨结构)(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