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表演教学中“角色代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019-09-15李珊珊

参花(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舞蹈表演

摘要:戏剧表演与舞蹈表演在塑造形象的表达形态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将人的身体作为表演载体,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标。在舞蹈表演教学中引入戏剧表演“角色代入”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形象特征、表达内心情感,从而易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融入作品情感,领会动作设计的含义,准确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舞蹈表演 角色代入 人物塑造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舞蹈剧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除了演员精湛的技艺、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以外,他们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舞蹈形象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俏花旦》中那群俊俏泼辣、天真活泼的川妹子;《采薇》里温婉典雅、婀娜多姿的汉代仕女;《集合在阳光下》里英姿飒爽、朝气蓬勃的女兵等。可以说,塑造舞蹈人物形象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最终目标,也是评判演员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这就要求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舞蹈动作的基本路线、造型和动律,更要在完成剧目或组合时用自己的表演来进行形象的塑造。同时教师应当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在舞蹈表演的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表演能力。

“角色代入”原本是戏剧训练的理念,指的是演员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具有真情实感。俄罗斯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去思想和动作。”这些针对演员表演和形象塑造的理论虽然是属于戏剧表演范畴的,但是反观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也需要建立在民族、時代、地域等大背景之下,再去刻画人物的个性、年龄、心境等细节,以塑造出鲜明生动、真实饱满的人物。由此可见,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虽然说的是两种不同的舞台艺术,但它们的共通点都是致力于塑造富有感染力、鲜明生动、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将戏剧表演中“角色代入”的训练方法应用在舞蹈表演上是同样适用的。

笔者曾经在舞蹈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16年,参加过许多歌、舞剧和大型晚会的排练和演出,跟业内许多著名的导演、专家都有过合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也积极地去学习行业中最新、最科学的舞蹈表演理念和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对艺术人物进行形象塑造时,导演、专家都会用“角色代入”的方法来训练演员。因为每个人对动作的理解和表现方法、处理方式都有不同,难免会与作品设定的艺术形象形成偏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角色代入”的方法能够帮助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提供最符合逻辑、真实有效的依据,帮助演员抓准切入点去进行表演创作。

以广西歌舞剧院为例,他们为了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尝试邀请了戏剧导演周文宏对歌舞团的声乐和舞蹈演员进行戏剧表演的培训,在汇报和平时的演出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领导、专家的认可。以此为契机,在排演音乐剧《桂花雨》和《山歌好比春江水》时,他们都聘请了专业的戏剧导演为演员的舞台表演做专门的指导。科学的表演方法加上精湛的专业技艺,让演员在这两部音乐剧中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业内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奖项:《桂花雨》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山歌好比春江水》获得2015年国家项目基金资助。

看到了那么多成功的案例,笔者逐渐体会到“角色代入”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的积极作用。导演运用“角色代入”的理念来训练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教师在舞蹈表演教学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笔者在学生时代曾排练过一个舞蹈剧目《萋萋长亭》,因为是第一次与男生合作,再加上对剧目了解不够,所有的双人舞动作、托举都做得非常不自然,更不用说眼神的交流、情绪的表达。第一次跳完后老师评价道:“感觉你们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双方在完成剧目时没有交流,体现不出情侣之间的爱意和缠绵,感受不到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排练中,老师细致地解读了剧目的人物、背景,段落音乐、情绪的变化,并强调在舞蹈表演的时候,演员就不是自己了,而是转换了时间与空间,成为一个与舞伴深深相爱的人,并且面对即将到来的别离,你与他(她)是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十分惆怅的,所有不符合情感逻辑和人物设定的情绪比如陌生、害羞都是不应该有的。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引导,笔者又观看了具有离别情境的其他剧目资料,去听了山西民歌《走西口》,再仔细地琢磨歌词,剧目中的人物形象就逐渐在心中明晰了。再次排练剧目的时候,笔者尝试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代入到剧目角色中去,便理解了舞蹈中的肢体接触和眼神交流其实是恋人之间最真实的互动,是两个人爱意的自然体现。舞蹈中编排的双人舞动作和托举是合乎逻辑和角色身份的,做起动作来就没有那么生硬,幽深的离别之情在表演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在笔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当时那样的情况。学生已经把动作学会了,练顺了,脸上的笑容也有了,但是看起来总觉得没有光彩,不够完美。这是因为他们在完成剧目或组合的时候没有仔细地揣摩人物角色,还保留着“自我”的意识去进行表演,不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里面去,没有跟剧目很好地融合,所以舞蹈表演才会显得非常苍白和肤浅,自然就不会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了。这种“木偶”式的舞蹈表演,简单地概括就是“假、空”:脸上挂着勉强的笑,身体机械地做着没有角色内涵支撑的动作,根本没有树立起角色形象,更不可能让观众产生美的感受。这恰恰说明,在舞蹈表演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技巧以外,科学的表演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职高专类学校艺术系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也较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基础的学生可能一点就通,而其他学生则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解、启发,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拖慢了教学进度,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降低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运用新的方法去教学,而“角色代入”的方法能够以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启发学生多维度地对角色进行对照、比较,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弥补他们在艺术审美与悟性上的不足。

可以说,“角色代入”在舞蹈表演的训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角色的代入改变了学生自身的身份、情绪、气质甚至是年龄等,体现人物形象的特征也就变了,进而直接对舞蹈表演和动作质感产生了积极、正确的影响,人物的塑造也就成功了。总的来说,人的内心活动会以外在动作表达出来,而由外在动作能够推断出人物内心的活动。因此,若要帮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塑造好人物形象,可在教学的时候引入“角色代入”的训练方法,借助合乎逻辑的形体动作,用规定情境来为动作和表演找依据,以此为基础推断出角色的性格、年龄、心理活动等细节,并应用在学生的表演中,做到“真相信、真体会、真表达”,准确地构建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李珊珊,女,本科,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育)(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舞蹈表演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