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民族民间舞教育中的情境创造探析
2019-09-15娄山
摘要:在大学民族民间舞的教育中,教学要考虑外在条件的影响。情境创造对于教学会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民族民间舞的特点保证设计效果,以强化情境。
关键词:大学 舞蹈教学 民族民间舞 情境创造
舞蹈借助肢体活动来表达艺术内涵,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风格,而风格的展示需要借助特定情境。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部分高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情境的重要性,缺少情境创造的主动意识,因此影响到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大学民族民间舞教育中情境创造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民族舞教学中情境创造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舞蹈的感染力
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内容体现了民族文化,因此,表演中需要借助舞蹈动作表现作品的内涵。为了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这是保证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效果的基础。在舞蹈教学中,如果不注重情境的创造,将难以保证舞蹈的感染力,艺术效果会弱化,所以在舞蹈教育中要意识到情境创造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表现舞蹈人物形象
在舞蹈教学中,为了保证艺术效果,需要表演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感情,这是保证舞蹈人物形象效果的基础。而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所以舞蹈教学设计要分析舞蹈作品的特点,借助情境创造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民族民間舞蹈在发展中形成了多种风格,风格的差异也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人物形象的表达要结合民族文化的特点。情境创造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舞蹈人物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民族文化。
二、大学民族舞教学中情境创造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现音乐的烘托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情境的创造。舞蹈艺术的感染力来自对音乐律动性的理解。由于音乐与舞蹈需要保证节奏上的共性,因此为了保证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针对舞蹈动作的教学也要结合音乐节奏,实现音乐对情境的烘托作用。音乐的艺术效果借助韵律、音调加以体现,舞蹈教学要分析选用音乐的特点,把握艺术要素,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共同作用,这也可以理解为不同艺术形式具有共通点。音乐艺术对于舞蹈的情境创造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这是艺术表达的需要。比如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中,动作轻重缓急的变化可以通过长笛、二胡等节奏的起伏加以营造,同时要通过作品的律动性体现作品本身的艺术效果。在舞蹈教学中,针对音乐节奏与舞蹈表演者存在的相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动作控制要点、肢体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在舞蹈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舞蹈动作理解音乐,发挥音乐在情境创造中的作用,理解曲目的艺术性与感情,想象乐曲所要表现的场景,以保证舞蹈动作的艺术感染力。
(二)文化的融入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舞蹈表演基础,还要让学生深入学习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舞蹈的融合,以创造出特定的情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针对情景创造,要结合文化的内涵展现舞蹈的情感。由于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存在直接的影响,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要表现出作品的文化内涵,需要在舞蹈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以保证舞蹈具有感染力。舞蹈表演者对于舞蹈作品以及其所包含的文化色彩要有深入理解,能够体会到作品内容的情感变化。在舞蹈教学中,要将文化通过动作展示出来,借助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突出情感表现。
(三)情境借助舞蹈技巧来实现
舞蹈的表现效果与舞蹈技巧应用有关,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还需要借助舞蹈技巧来实现情境的创造。舞蹈技巧的应用也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表演者借助技巧可以将作品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使舞蹈的感染力得以增强。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如果不注重舞蹈技巧的把握,不注重发挥技巧在情境创造中的作用,舞蹈的艺术效果将会受到影响,难以保证感染力,因此技巧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借助技巧体现出舞蹈包含的情感,实现表演的艺术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避免表演中紧张、怯场、动作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实现舞蹈技巧的合理应用。
三、结语
在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意识到情境创造的重要作用,借助情境提升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在舞蹈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注重情意创造的方式,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党.浅谈舞蹈作品中民族文化的恰当运用——以《秋海棠》舞蹈作品为例[J].中华少年,2015(04).
[2]张文婷.舞蹈表演中的民族特色的表现技巧初探[J].大众文艺,2015(03).
[3]贾芳.民族文化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融入[J].大舞台,2014(10).
(作者简介:娄山,男,硕士研究生,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