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休闲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2019-09-14吴正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山西曲沃县高显镇第二初级中学校
■吴正峰 彭 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山西曲沃县高显镇第二初级中学校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休闲体育产业迅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休闲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专业的休闲体育人才是保证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合格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休闲体育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满足休闲体育产业市场需求的人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各项内容实现的途径。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将会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截止2017年我国已有48所高校开设了休闲体育本科专业。本文选取了其中6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一、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一)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现状
三亚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运动训练学、体育产业概论、休闲体育概论、服务管理、教育学;贵阳医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休闲体育概论;四川旅游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体育经济学、休闲体育导论、市场营销学、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社会学、营养学、运动损伤与急救、教育学;淮海工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服务运营管理、休闲运动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服务运营管理、休闲运动概论;河北传媒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概论、体育营销学。
可以看出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均包含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休闲运动概论、体育管理学等体育学基础课程。可见休闲体育专作为体育学类下属专业,各高校对于休闲体育专业这一学科的认识基本一致,对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都应在体育学基础上实现。
表1 部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必修课程覆盖学科课程数
(二)休闲体育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现状
各高校在在休闲体育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涵盖有体育学(学科)、体育学(术科)、教育学、管理学、营销学、旅游学、社会学等课程门类,其中在体育学(学科)和体育学(术科)类课程数量占比较大。各高校的必修课程较大程度地开设了体育学的各类课程,与体育学类的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未能在必修课程中突出休闲体育与传统体育类专业的不同之处,专业差异性表现不强。
(三)休闲体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现状
部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情况是。三亚学院:亲水运动、休闲健身、户外运动、休闲体育产业;贵阳医学院:户外休闲运动、游泳与救护、网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四川旅游学院:户外运动、高尔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户外运动、健身体适能、滨海运动;淮海工学院:网球、轮滑、动感单车、健身健美、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台球、舞龙;河北传媒学院:文化传播、户外运动、健身指导。
各高校在休闲体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上大部分能够根据学校所在地域特点或者根据时尚休闲体育项目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如三亚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其沿海海滨城市的地域特点开设与海上运动相关的专业方向课程,四川旅游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则是开设了目前较为时尚的户外运动、健身指导和高尔夫专业方向课程。但是贵阳医学院和淮海工学院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上开设较多,基本都是当前较为时尚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四)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课程模块设置现状
三亚学院、贵阳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淮海工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在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设置上,各高校都开设有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模块,除四川旅游学院,所有学校都在大四一学年开展实教学课程模块的教学活动,四川旅游学院则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开设了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活动。各高校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学识比重均达到了四分之一以上。
二、转型发展中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调整
(一)设置跨学科的主干课程,开设新课程群
休闲体育专业作为体育学专业之一,其专业主干课程本身需要具有体育学学科的特性,设置体育学基础的主干课程。各高校在主干课程中都能体现这一点。但是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反应出,休闲体育专业不同于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多处于商业环境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休闲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还应当具有管理学和营销学的基础主干课程,更能使学生基础能力具备体育商业化的特性。
(二)调整以体育学为主的必修课程比重,加强跨学科课程融合
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必修课程中,体育学类课程占比较大。虽然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学下属学科的体育特性。但是在转型发展中,休闲体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体育的运动与指导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销售管理、服务礼仪等管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能力。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融合,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非体育属性能力,对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适应作用,是培养休闲体育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三)休闲体育方向课程模块设置需要确定能力素质与课程相对应
休闲体育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大部分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或地域特点进行开设。但是各高校在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上,不能较好的根据该专业方向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岗位能力。较多的方向课程不能够较好的体现出该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容易出现与专业方向岗位需求的偏差,导致学生普遍懂而不精。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过于集中的情况,分阶段实践,分层实践
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均达到了四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课程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课程是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于集中的实践教学,容易造成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学与用、学与练的脱节。将实践教学课程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进行,将有利于休闲体育学生的边学边用、边学边练。理论与实践的连贯与运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
三、结论与建议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休闲体育专业应当区别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多学科融合,开设新的课程群,课程模块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加强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休闲体育专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要构建和不断调成的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