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生与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9-09-13薛震宇

时代人物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生源留学生院校

□文|薛震宇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近期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培养问题也再次受到舆论的关注。201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和亚洲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国。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1]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显示,除港澳台学生外,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2]。据预计,2020年世界各国和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将突破50万。

相较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2016年以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量增加,根据2018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亚洲学生总数为295043人,占总数的59.95%。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高职院校全日制来华留学规模达1.7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相对于来华留学生总体数量,高职院校招收的来华留学生仅占约3.5%。

招收留学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的表现之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享招收来华留学生这块“蛋糕”,如何在克服来华留学生招收和管理中的问题,结合院校实际做出特色呢?

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迎来了参与国际合作的全新机遇。如果故步自封,默守传统的办学模式,只会不断弱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职业教育的相对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扩大文化交流和人员互动,吸引周边国家学生来华进行学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一是能有效输出各高职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二是能帮助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服务中国驻海外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国际化。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招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留学生的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跟国内学生一样就读相关专业;二是留学生的非学历教育,比如交换生、语言研修、中短期访学交流等项目。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招收来华留学生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弱势,具体表现在:

招生渠道有限。国内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社会影响大不相同,因此在招收来华留学生方面,高职院校明显缺乏优势。以湖南省的本科院校中南大学为例,其专门设有留学生招生办公室,配有专职国际学生招生工作人员,负责拓展国际学生生源、维护在线申请网站、开发对外宣传资料等,招生渠道主要分为政府使馆、高校联盟、校企合作、校友推荐等,确保每年有稳定的来华留学生生源。但是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的渠道相对较窄,主要是通过生源地中介、合作企业、职业院校联盟等,因此每年招生人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办学。

可供借鉴经验少。以湖南省为例,直至2018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招收全省首批高职院校培养的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不止湖南省,放眼全国来看,高职院校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的办学时间也非常短,由于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短,开放的专业较少,能为新获批招生资质的高职院校提供的经验非常有限。

竞争优势不明显。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相比于高职院校,中国的本科院校含金量高,虽然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准,能够紧密贴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甚至可以进行订单式培养,但是就综合竞争力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还是稍逊一筹。且高职院校开放招生来华留学是的专业有限,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向不够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生。综合来看,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国内的认可度普遍较低,缺乏竞争优势。

奖学金支持少。政府出台的奖学金政策如中国政府奖学金、“一带一路”语言生奖学金等一般是针对本科及以上院校招收的来华留学生,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面的资金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以湖南省为例,高职院校招生来华留学生暂无政府奖学金支持,是否为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设立奖学金也尚在讨论阶段,只能学校自身进行财政支持,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高职院校招收难度。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硬件及软件问题

教育部42号令第七条规定: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招收国际学生,获批来华留学生招收资质的多数高职院校均在硬件及软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硬件条件。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开始尝试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阶段,现有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尚无法满足留学生教育的需求。比如,受限于办学规模,许多高职院校内为设立专门的清真食堂,图书馆合适来华留学生阅读的各类语言的书籍较少,没有专门的留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合适的留学生公寓等等,因此在硬件设施这一块,高职院校缺乏竞争优势。

软件条件。高职院校不仅硬件设施不足,而且师资力量缺乏。以湖南省为例,具备来华留学生招收资质的十余所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国际交流学院或者国际交流处,但是师资团队建设薄弱,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教师较少,很多学校的汉语授课教师都是主讲其他课程兼任对外汉语教学任务,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自身外语水平有限,对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了解少,跨文化交际能力弱,师生间存在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整体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的培训,缺乏经验。往往一位教师兼顾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活管理,从招生宣传到申请材料审核,从体检保险办理到签证居留许可办理,往往是边摸索边干,缺乏系统的管理思维。虽然学校会派送这些管理教师向其他院校进行学习交流,但是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有特色的管理机制。

应对措施

扩展生源来源渠道。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正是这些新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提供了生源渠道。但是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招生渠道还较为单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招收工作的可持续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拓展生源渠道,与生源国的政府使馆等官方机构建立稳定联系;深入当地教育机构或学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与跨国企业或者生源国中资企业的交流合作,培养“定制化”人才,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满足留学生毕业后就业。

加强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专业的师资及管理队伍是目前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短板,因此从专业出发,构件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是改变留学生对高职院校偏见,源源不断吸引来华留学生的保证之一。教师自身可以通过提升学历、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等来让自己更符合留学生教学的要求,学校则可以通过构建留学生教学团队、给予政策倾斜、提供培训机会及社会实践机会等,让更多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留学生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还应该组建专门的留学生管理团队,梳理各部门职能分工,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可以以国际交流学院或国际交流处为主导管理部门,整合全校的资源,提升全校的管理及服务意识,为培养留学生做好各类保障。

提升专业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正是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国家发展所必需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以特色专业、特色项目吸引留学生,针对留学生的不同层次,指定专门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具有扎实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是学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提升学0校整体形象,增加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结合各院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帮助生源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学识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服务我国的国家战略,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力资源。相比于本科及以上院校,高职学校在来华留学生招生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在现有环境中突围,如何办出具有特色的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

猜你喜欢

生源留学生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