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动机制研究

2019-09-12胡广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实践路径

胡广京

摘 要 建立联动机制是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但很多高校仍停留于口号层面,实践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从学生、高校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等角度出发,分析联动机制在就业工作中的实践原则和路径,以期为就业工作联动机制真正实现既联又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就业工作 既联又动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组织运转、学生自身素质等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就业工作的质量。面对严峻的压力,高校就业工作需建立一个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互联互动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才能够实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1就业联动机制的基本原则

联动机制既要联、也要动才能发挥作用,联动机制虽然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并写入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方案,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好,没能真正形成全员重视和参与的效果,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1.1统分结合原则

高校的办学过程由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计划的编制、学生日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考试、毕业见习与实习等若干环节组成,而这些环节恰恰与毕业生就业有密切的联系,为此,需要把毕业生就业与学校办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联动。因此,就业联动机制的实施,要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由学校校长及党委书记直接统筹,各部门参与,制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针。

在招生、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引进及培训、就业工作等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在充分研究就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在学校统筹的大前提下,以学生能就业、就好业、能发展、能做贡献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进行工作目标分解,将工作任务细化分配到各部门,各部门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

1.2指导与监督相结合原则

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联动工作小组,学校领导、專业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聘请企业著名人力资源经理共同参与的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要经常到学校二级单位和就业市场调研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工作小组还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不定期检查各部门执行工作的情况和质量,对于方向有偏差、目标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督促限期整改。

1.3奖惩结合原则

就业工作中,对于执行任务及时,效果良好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适当奖励,并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更多集体和个人开展好工作。对于执行不及时不到位、效果差的,要给予适当的处分和追责,在考评考核中给予差评,并计入职称评定、考核提拔等考评指标。

1.4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原则

一方面学校要针对工作本身,有计划地组织各部门人员、专业教师、学生等不定期走访企业。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同时还可以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奠定基础。另外,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交流,邀请企业高管为课程安排建言献策,邀请企业HR与师生分享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要求,为企业开展宣讲会、招聘会等提供便利条件。

2联动机制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实施路径

(1)领导牵头,上下一心,既联又动。高校就业工作应不仅局限于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只是牵头和服务机构而已,其他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加强配合和协调;科学安排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通过高校领导主动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宣传,明确责任,切实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就业联动机制的实施,首先得形成一个主心骨,学校领导重视和牵头,对就业工作负总责。俗话说,学校的成就靠学生,学生的成就靠老师,学校要想发展好和具有影响力,领导首先要关心和重视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学校领导应牵头并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领导牵头、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机制,真正做到就业工作既联又动。

(2)制定制度,奖罚分明。科学采取激励措施,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以是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是否高质量就业发展为指标的考评体系,对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者提出表杨或给予相关的奖励,对于违反规章制度者也要给予相应的批评。科学采取积极激励和消极激励,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各部门和个人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真正做到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

(3)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就业主观能动性。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就业工作好坏和质量高低最关键的是解决好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学生主动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就业工作高水平高质量运转。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就业主观能动性的引导,通过讲座、咨询、交流、实地考察体验等措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通过培训、求职模拟等提升学生的就业技巧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和强化学生就业主体意识。

(4)加强校企合作。就业市场的开拓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核心之一,在就业市场培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也要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同时要通盘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和交流,一方面可邀请企业高管到校为学生开展职场培训,同时,可选派在校学生到企业参观甚至直接参与工作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引导学生调整自己以便与社会更好接轨。通过校企合作,为师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打通通道和搭建平台,降低就业结构性矛盾发生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沈强,郑志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动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2,1(04):74-75.

[2] 李方.探索更给力的就业创业新政——多部门联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J].劳动保障世界,2016(19):26-27.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实践路径
试论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及调试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论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