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和改进策略
2019-09-12吴宏彪
吴宏彪
摘 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关于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问题成为重要难题,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出发,探讨了课程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進而对课程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1.1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自21世纪以来,由于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模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础性课程,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要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让学生既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外语能力和在管理、网络系统运营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量。
1.2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国家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双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学科建设为基础,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实行有机的衔接,并且设置信息通信课,意欲将大学专业课与信息通信领域、人文素质紧密结合。
1.3将新兴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除了优化课程体系之外,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教学内容;二是将实用案例融入教学课堂。按照基础课和专业课应用特点,主要的教学改革注重在课程体系优化上,将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合并、调整等,而在授课质量上改进的较少。
例如,可以将计算机的前沿技术“云计算”融入进当前学生所学课程,”云计算“平台具有多种部署方式,对于广电媒体而言,最常见的是”私有云“和”公有云“两种,这里所说的”私有云“就是指广电媒体自行建设和拥有的”云计算“平台,只有当用户使用局域网时才能访问,而”公有云“是有相关提供的”云计算“服务,需要通过广域网才能访问。这两者都需要用虚拟化技术将应用部署在云中,而邮电专业的同学在整个大学期间接触到的高密度的数据计算应用等知识都可以通过“云计算”部署在云应用中。这就是将前沿技术应用于专业学科中的一个例子。
2课程体系研究目标(以计算机系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无论是哪个大学,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都会对自己定下一个教学研究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这项改革是否成功的依据。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该校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合作,汇聚和开发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措施,定下了以下的课程体系研究目标:五年后,使该专业必修课中的百分之八十五达到重点课程建设标准,并且继续增设拓展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选修课程,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在同类院校中该校建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改进的基本思路
3.1课程体系向凸显专业方向改进
大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应以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为主,增设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数量保持不变。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专业方向课程数量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方向性;(2)信息通信技术在学生课程中必须占有一定的分量。现代社会信息化越来越明显,很多工作都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3)确保学生有时间选修自己喜欢的其他科目,这一点是对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数量的限制,如果总课程数量太多,大学生就没有时间供自己去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课程体系中总课程数量不能过多。
3.2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枯燥无味,内容陈旧老套,课程内容陈旧绝大部分原因是教材更新太慢,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所以课程体系改革还应从更新教材开始,教材内容必须紧跟着该专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实际情况,另外,教材优化后必须达到课堂课外教学内容互通,教学案例鲜活有趣且容易现场展示。
3.3增强实践教学
高校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社会调查两种,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创设实践改革思路。例如,可以在学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毕业后从事与本方向相关的工作的大学生的比例,也可以提倡学生寒暑假进入有关部门进行见习,通过实践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增加社会阅历。从高校现有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来看,各高校有必要增加实践课的数量,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精神。
4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章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内涵,分析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注重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构建知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如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能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存在共性,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如何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朱小芹,唐煌,祁秀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 李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
[3] 向碧群.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2(09).
[4] 刘雷.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