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转型思考分析
2019-09-12王岩霞
王岩霞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斷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时刻强调的重点。在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难点所在,为了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核心素养下转变写作教学路径,包括教学观念、模式等。因此,主要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应该如何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转型。
关键词:写作水平;教学经验;活跃思维;积累词汇
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初中英语写作应该从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奠定写作基础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基础都很弱,而且水平也不高,这都是因为平常训练不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为此,老师就需要从现状出发,进一步展开对写作教学的转型思考。
一、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影响因素
1.畏惧心理,拒绝写作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初中生在写作上都不太擅长,他们经常出现畏惧的心理,从心底拒绝写作。而写作在初中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是非常高的,这就给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无法发挥真实的水平,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既而厌倦英语和老师[1]。
2.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不足
写作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初中写作相对于小学写作来说,词汇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句式也变得复杂了。但目前很多初中生,他们的词汇量并不够,在记忆英语词汇的时候,其方法也过于死板,并不会把这些单词灵活地运用在写作中,这就影响到了他们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由于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都喜欢采用“中国式”英语进行表达,在写作中也是频频出现,而这种情况也逐渐成了影响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转型思考
1.选择兴趣话题,提高积极性
要想让初中生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老师就需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人、事联系在一起[2]。例如:在进行“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先来说说自己上个周末干了些什么,在回答的时候,需要用简单的单词来进行阐述,这样才能让学生听明白老师到底在说什么,比如:“Reading,running,shopping”。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阐述,比如:“Playing games,doing housework,doing homework”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来加深问题,如:“能否把你们做这些事情的经过详细地描述一下?”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I helped my mother wash the dishes and clean the house.”当学生能够完整地说出整句话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写下来,这既是当前随口的表达,又会成为他们今后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来阐述自己做过的事情,不管任何事,只要能够用英语进行阐述,那就是进步,这样既能提起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积极性。
2.正确指导,树立写作信心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指导之外,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从而学会冷静地去应对写作问题。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转型思考并不是一举成功的,而是要先深入核心理念,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例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书,如:The Catcher in the Rye,Animal Farm,然后把书籍中觉得优美的句子或词语抄下来,并借助辅助工具,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从而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一定的词汇量。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适合他们观看的英语电影,比如:Princess Diary,Harry Potter,Ice Age”等,然后从中选取一些单词让他们进行造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树立写作信心,还能训练他们连词成句,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重视写作评价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写作评价,这种评价不仅是来自于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和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老师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评价,基本上每一篇内容都有老师的批语,这不仅会给老师增加一定的负担,还会降低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有实践证明,带有鼓励性的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并让他们的写作兴趣更浓郁。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转型思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老师要选择兴趣话题,提高初中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树立写作信心,重视写作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海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转型思考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110.
[2]卓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转型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9):171-172,174.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