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阅读在低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19-09-12杨维军

新课程·中旬 2019年8期

摘 要:趣味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情感思想的体验和理解,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道德思想可以实现最优化。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低年段应用趣味性阅读教学时,要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使学生在趣味性的阅读空间,尽情张扬自我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快乐的学习体验影响下,进一步实现听、说、读、写和思维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以下主要对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在总结趣味性教学特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趣味性阅读教学法在低年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趣味阅读;低年段课堂;小学语文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兴趣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综合培养,促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个性,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在趣味阅读教学模式下得到优化和展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思想,并通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和阅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思想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体验文中人物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思想。

一、以趣导学,形象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趣味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趣味性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阅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进一步深入感知文中的情感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中的趣味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在趣味课堂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价值,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评价,启发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贴近真实的思想情感中感受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思想性,教师要主张学生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在学习中感知和享受学习的乐趣,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题入手去思考、去探究,从多个角度去体会文中的情感思想和审美乐趣。

例如,教学《曹冲称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点出主题,设置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完成后用自己的观点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你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可以想出其他巧妙的称象办法吗。”教师为学生点明主题后,引导学生去深入领会文中的一些词语,并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观点,将整个过程叙述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同学们,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些官员们想到了怎样的称象办法?”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增加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整体感知和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教师要在学习阅读中,适当持续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关键信息体现了大象的又高又大。”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朗读“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等关键信息时,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读出惊奇和疑问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中主题的理解“曹冲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并要求学生指出曹冲爱动脑筋的词句,促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升华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

二、循序渐进,个性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运用趣味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灵活机智的原则,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课文的体裁和结构,设计相应的趣味性活动。与此同时,趣味教学法的设计还应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曲线,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趣味教学法应当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成功的取得,建立在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的基础上,为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意识,树立自信心,争取更多更大的成功,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奋发向上。

例如,教学《池上》和《小池》过程中,这两首古诗描绘了古人在风和日丽的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的教育专家把这两首诗故意放在一起合成《古诗二首》,其中《池上》采用的手法是白描,通过讲述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夏天偷采白莲的趣味性故事,整个故事给人展现出深刻的童真童趣。《小池》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图景,其中不仅含有泉眼、流水,而且还有小树、绿叶、蜻蜓,整首诗展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正是每一个孩子童年向往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活和自然谐统一的向往。因此在学习这两首诗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童真童趣,把古詩中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投影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置身于古诗的场景中感受夏日的风和日丽,感受河水潺潺、蛙声一片,感受蜻蜓低飞的和谐旋律,这样不仅会使学习更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感受自然风景,最后,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较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情景中,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趣味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三、角色扮演,寓教于乐

趣味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一直保持创新意识,深入体会语文课文教学内容的魅力。从本质上来说,趣味起源于人的感知觉,这是一个美学概念领域的范畴,通过从感官感受逐步上升到精神感受而得来,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美学的概念,享受知识中存在的乐趣,不应当为学生布置太多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应当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好学的欲望。在趣味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将趣味教学法同启发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好学的精神内核,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游戏或项目,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升,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感受到求知欲的快乐。与此同时,应当确保教师所涉及的活动和问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范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过程中,故事中描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小壁虎尾巴断掉以后的心理变化,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想出借尾巴的对策,到后来尾巴又重新长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哲理性,它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这个故事,每个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小壁虎,它是这个故事中最有趣味性的角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小壁虎借尾巴时的语气和神态,从而使教学过程更有趣味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挖掘《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气词来表现小壁虎借尾巴时的心情和神态,小壁虎用的是“姐姐,您,行吗?”这些感情丰富的语气词。这些语气使我们能够明白小壁虎是彬彬有礼地向小鱼姐姐诉说自己的事情。通过小鱼姐姐的回答我们能够知道小鱼的尾巴对小鱼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想象小鱼和小壁虎当时的神态和心情,此时小学生就能够深刻感受到小鱼姐姐是十分想帮助小壁虎的,但是自己的生活也离不开尾巴。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这样的趣味性问题:“如果小鱼姐姐将尾巴借给小壁虎,那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带领学生深入探讨这篇趣味性的材料。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学会礼貌,待人处事温和的道理。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趣味性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趣味性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的情感思维更好地融合,文章的语言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趣味性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阅读潜力,同时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不断优化课堂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情感驱动下,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趣味、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下,有效实现道德品质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妍.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6):159.

[2]罗明娇.重视学情,提高效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61(8):177-178.

[3]吴晓玲.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预设意义与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訓,2018(9):55-58.

[4]栾力娜,许采娟,周博.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朱自清《春》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29(7):114-115.

[5]陈默.趣味朗读让低段语文课堂“活”起来:基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趣味性朗读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7(27):39-40.

[6]俞伟桢.挖掘兴趣点,点燃学生自主学习之火: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7(25):41.

作者简介:杨维军(1969.11—),男,汉族,甘肃岷县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