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中长跑有效教学对策研究
2019-09-12张锡明
张锡明
摘 要:在近一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逐渐对五育进行了重视,从而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也相应受到了重视作用。在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研究中,中长跑教学是初中体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需要进行改革的项目之一。对于初中中长跑体育锻炼项目来讲,不单单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对学生的意志力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的当中,当前初中中长跑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的形式比较简单,学生的参与度不足,这一些种种的因素都影响到了中长跑项目的教学,因此结合初中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和探讨了解决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从事者。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长跑训练;项目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健身,基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应当对初中体育教学有严格的标准。对于中长跑教学来讲,它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在这个项目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初中體育老师应当合理有效地进行解决,从而有效推动初中体育的发展。
一、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的重要意义简单探析
1.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前,在我国的诸多地区,对体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是较为薄弱的。我国初中学校中诸多学生在校园中很少进行体育训练。总体的说来,在当前我国国内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身体素质较低的情况,并且缺少运动使得学生的肥胖率也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初中的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这种状况。
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一种最为简单和直接的方式,那便是在体育中重视中长跑项目,这一个项目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并且这一个项目在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中,对技能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相对应的来讲,时间上也是比较自由的。因此这一种体育教学的方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门槛也比较低,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在当前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对于中长跑来讲,这一个项目难就难在所耗费的实际时间比较长,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体力来进行维持。因为这个原因,长期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学生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养成一种好的心理素质。而当前我国的诸多初中生正缺少一种较好的意志力培养方法。因此,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对于中长跑的训练进行重视,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让其训练变为一种习惯,可能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能够很好地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当前,在我国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便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父母认为孩子学体育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多数人对于体育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概念上。这样的一种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排斥体育,甚至是逃避体育。在当前我们这个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诸多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任务便是考高分,从而忽视了身体才是本钱的概念。
对于中长跑教学来讲,这是在体育教学中最容易锻炼以及发展的项目,项目的参与人员不分男女,只要有心便可参与其中。因此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使其学生明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生活以及学习,从而教师需要带动学生一起参与到中长跑项目中,进一步促进全校健身的发展。
二、当前初中中长跑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的有效探析
1.教学的方式以及内容比较传统没有创新性
目前看来,在我国初中学校中,关于体育中长跑项目教学方法上,可以说比较单一的,并且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训练方式也比较传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诸多的老师在训练过程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当学生开始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就先让学生围绕操场先跑几圈,长期以来,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的心态。一些老师在进行体育的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中长跑的教学重要性,因而教学生一些比较有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其实,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讲,它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对人们的体质进行改善和加强,并且这一项目还十分的简单、具有安全性。
2.学生不重视体育教学
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讲,不管是学生还是父母还是老师,普遍都认为当前在十一二岁的阶段,应当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因此,对体育的教学并不重视,虽然,在当前我国的诸多地区都将体育学科纳入到了中考的成绩中,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一些学生不重视体育项目,从而相应的也不会花费时间去进行锻炼,甚至有的时候,部分学科老师为了能够在考试之前提升学生的成绩,还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进行复习。
3.学生出现畏惧中长跑的情况出现
因为在进行中长跑训练的时候,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这就使得诸多的学生产生了害怕的心理情绪,不愿去尝试中长跑运动。对于一些不常进行锻炼的学生来讲,在进行中长跑之后,因为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产生头晕、难受、体力不支等情况发生,这就导致他们以后的体育活动中,对中长跑运动产生畏惧的心理。并且中长跑运动是一种比较枯燥和乏味的运动,再者加上学生没有受过相应的跑步方式训练,比较容易出现膝盖疼痛等的情况发生。
4.体育课时间被占用
在当前初中教学阶段,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并且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比较繁重,在诸多的初中院校中往往是把成绩当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这一种现象的发生就导致了诸多的学校过分的看中文化课程成绩,因此为了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老师就会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补习和学习。这不单单使得学生做不到劳逸结合的作用,相反还会加大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得差劲,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善中长跑项目教学的方式
1.对于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加强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正是一群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身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这是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意志力比较薄弱相应的就代表有着很好的塑造性。因此,对于体育教师来讲,应当好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进而塑造一个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体育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方面引导,通过榜样的方式,来为中长跑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且,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的心理特点,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划分为小组来进行训练,通过竞赛的方式,来使得学生能够在中长跑项目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2.加强院校方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学校也开始加强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在体育教学设备上加大投资,例如在校园中划分一个体育区域,购买一些跑步机,健身器材等设备,让学生可以在锻炼中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好处,并且还可以使得学生意识到中长跑训练也是一种比较有意义和时尚的运动。
3.对于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丰富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织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应当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当单单的让学生围绕着操场进行跑步,而是应当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方式来进行替代,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参与到中长跑训练中。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中选取一些对中长跑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情况。并且体育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清晨的时候基于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晨跑,在晨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游戏跑和对角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单单可以使得學生对中长跑有着很好的新鲜感,还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到正确跑步的方式和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学生在进行中长跑的过程中,因为体力流失比较严重,从而就会导致体能跟不上节奏,在这一个阶段中,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他们的自信。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中长跑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5.在生理方面训练学生的中长跑能力
从生理方面来讲,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中长跑项目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老师应当多多关注这一类的学生,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在组织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中长跑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状况,保障每一名学生的身体健康。
首先需要使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技术,接着在对学生的速度以及耐力进行锻炼。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充满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中长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当学生在中长跑的时候出现了极点现象的时候,老师应当教会学生加大呼吸的力度,调节跑步的速度,鼓励学生增强意志完成中长跑项目。
在近一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逐渐对五育进行了重视,从而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也相应地受到了重视作用。在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研究中,中长跑教学是初中体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需要进行改革的项目之一。总体的说来,在当前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中长跑项目,这是一项可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在当前的初中中长跑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正和创新,并且还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进而丰富教学的内容,在最大限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培训中长跑的教学,不单单进行加强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体育发展,这是在未来可以促进我国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伟.瑜伽在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2]韩洪峰.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方式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38,40.
[3]田龙.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对泉州市大学生中长跑运动的调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4):114-119.
[4]邓丽鹃.增强体能训练 丰富体育课堂:初中体育课堂中长跑教学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14(9):3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