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砚边七十年

2019-09-12乔玉川

中华书画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西安美术学院毛笔

乔玉川

我是1938年出生的,画画至今已有七十年了。从20岁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算起,也有60年毛笔创作实践了。回望创作心路,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画发展观念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但有一点值得欣慰,就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包括我个人人生经历的曲折,而在中国画的探索中我几乎没有停过笔,几乎不曾有闲来无事偷闲日。中国画创作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种状态,如一日三餐、睡觉休息。但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其中深思熟虑的煎熬无以言表,而一旦画完,落款盖章后,我便从中得到解脱,心中便有了进入到下一张画重新开始创作的欲望。

在早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中国画外,我也常画些油画、连环画,甚至刻过版画。在中国画创作中,我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但还是人物画得多。早年外出写生占据了我很多时间,大概到40岁以后,我还经常外出采风,画了大量的写生稿与速写,几乎目之所及都是写生对象,生活中简直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在50岁以后近10年的时间里,我醉心于历史人物画的创作,辛弃疾、陆游、苏轼、郑板桥、李贺、曹操、老子等都是我反复描绘的对象,我共鸣于他们的诗词文章,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我心中的形象,我这一时期的画完全是这些人的文字在我心中的形象映射,诗言志,画亦言志,我们是共通的。这段时间我是在与他们的交流感悟中画出了一张张作品。

60岁以后,我创作的题材相对集中在老者与少女形象上,对笔墨的探索是我这一阶段的兴趣与关注点。我选择了世外的老者与生活中的女子作为画中的基本对象,这种单纯的选择只是让我能有更自由的空间,从而无拘无束地去舒展笔墨,这种对绘画本质规律的着迷让我一画就是20年。当然男子当如睿智老人,女子当如美貌姑娘,也是我对生活的认知。这期间我并没有间断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创作。

就绘画语言而言,在70年的创作实践里,我其实只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我热爱的生活用毛笔表达出来。我觉得写实手法最为直接,但我又倾心于笔墨。我认为运用写实形象表达观念最直接、最有效,因为相对单纯的表达方式更有情感的穿透力。我也醉心于毛笔的点线触及宣纸上的美感,笔墨所具有的抽象性是情感表达的一个利器,更接近艺术的本质。当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岁数,表达情感的交织已经不重要了,而笔墨所散发出的纯正美感却是我无法回避的,所以写实与写意的情感与技法表達在我的画中无矛盾地存在着。反观中国美术史,其实也是一部从写意到写实、再写意再写实的艺术形态交织的过程。一部中国绘画史就是从艺术关注社会生活到艺术自觉意识的苏醒,又回到为深刻地感悟反映社会,再创造出辉煌时代艺术的过程。我是用我个人的时间将此浓缩在自己的作品中。

风雨砚边七十年,丹青笔墨写新篇。被褐怀玉居陋室,川谷归海继前贤。我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创作之路,只有用时间来证明我艺术的真言与魅力。

责任编辑:陈春晓

乔玉川,1938年生于河南宜阳。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出版有《乔玉川画集》《乔玉川栾川写生集》《乔玉川人物画集》《乔玉川栾川山水画集》等。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西安美术学院毛笔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高杨作品
《等春来》《是放学后的》《新幸福田园梦》《输入.输出》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旧毛笔的妙用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