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练习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2019-09-12张玉翠
张玉翠
摘 要: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不仅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为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及学生不同需求,精心选择练习设计方式,从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需要的同时,也要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练习设计;核心素养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升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关注”。
一、关注概念的本质
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倘若概念的学习与考查,教师只重视学生对概念的识记情况,忽视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应用,那么学生只会对概念的完整性进行填空、判断,在遇到概念的实际综合运用时就会束手无策。笔者认为,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设计练习时,不仅要关注概念的定义,更要关注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应用和相似概念的辨析。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概念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在3、9、15、22四个数中,与众不同的数是( ),请用本单元所学说说你的理由是( ),你还有什么发现?这道题考查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多个概念,练习时,笔者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并在小组中交流,得到这样的答案:①与众不同的数是3,因为3是质数;②这个数是22,因为22是偶数(或者22不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还得出了许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偶数不一定全是合数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运用概念定义对数字进行辨析的同时,真正理解所学概念的本质,在培养学生数感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关注算理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算能力”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机械性地操练,单方面地强调计算的正确率,忽视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那么对学生运算能力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练习设计要体现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数学语言对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具有数学意识。
如:下面竖式中,()里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上面两道题的设计,把计算方法的学习与算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寓理于算。
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33×334+222×999
(2)3.27×6.4+32.7×0.36
要正确解答出这两道题,学生一定要对乘法分配律的特征了如指掌,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铭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把算式变形为符合运算定律的形式,正确简算。
三、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查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看学生是否建立起相应的空间观念。如果设计的练习需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和概括才能完成,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长和宽不变,高增加3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要想正确解答出这道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根据高增加了,就变成一个正方体,学生要能够想象出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其次,要能够想象出表面积增加的60平方厘米其实就是4个完全相同的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60÷4÷3=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是5厘米,高则是2厘米,它的体积就是5×5×2=50(立方厘米)。
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头脑中就容易形成物体的表象。借助想象的翅膀,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练习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本质。
比如:“姚明198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父亲身高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身高1.88米,原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姚明身高2.26米,腿长1.28米,曾是篮球职业运动员,司职中锋。有人说,姚明一步能走3米,你觉得可能吗?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下。”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只是改变了问题的提问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經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五、关注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任务。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设计练习时,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维含量大的练习,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四年级学习完“运算定律”这一单元后,设计了如下题目:仔细观察下面的等式有什么规律?请你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8×41=82×14 48×21=84×12
13×62=31×26 12×63=21×36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了这些算式有如下规律:1. 左右两边的两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调换位置了;2. 左右两边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的积等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接着引导学生举例验证:12×42=21×24,13×93=31×39,……在举例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所有的式子都符合这个规律吗?一时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举出了反例,如24×12≠42×21……此时引起了学生深层次的探究:什么情况下此规律成立?学生继续探索发现:当a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举例验证—完善规律—得出结论四个活动过程,总结出新的数学规律,并推广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练习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由以往的侧重知识立意、技能立意,逐步走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