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2019-09-12邱雯婕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台湾高等职业教育

邱雯婕

摘   要: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共享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交流互动的平台,台湾地区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已初具成效。文章对台湾地区的三个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组织结构、属性定位和考评机制进行梳理,总结其在校际资源共享、教师互助平台建设、学生辅导的强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为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   台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世界各地广泛关注的话题。2006年以来,台湾地区通过“奖励高等技职院校教学卓越计划”倡导关注高等教育质量。2006年前后,台湾地区建立了三个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并在2009年以后真正得到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三个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各校可供分享的教学资源、协助教师专业成长、调整及改进课程、提升教学品质及学生学习成效等方式来促进区域内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对台湾地区的三个高等技职院校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经验进行梳理,可为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背景

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帮助高校教师适应新时代教学的新要求,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台湾地区在20世纪末开始了有关教师发展实践的尝试,但在初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响应,仅有几所高校设立了相关的教师发展组织。1995年,淡江大学率先成立了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从而推进教学品质的提升。这一时期的教师发展组织受到资源的限制,仅能提供一些教育资源流通的服务,局限于少数几所高校。例如,台湾师范大学的视听教育馆已具有教师发展中心的雏形,支持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资源、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等。[1]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先后提出了“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基于政策的指导与经费的支持,台湾地区高校才纷纷开始成立教学发展中心,以此来协助高校改善教学环境。随着教师发展中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于高等技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的区别,高等技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内容和规律需要专门探讨。2006年开始,在政策的鼓励下,台湾地区从最初的5所院校设置教师发展中心,到目前大部分的高等技职院校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2]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广设高中和大学”“一县市一大学”等号召,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期待,但随之而来的资源紧缺、生师比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滑。伴随着出生率的逐年下降,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越来越少,生源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增大,提升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学习效能成了目前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在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迫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共识下,2005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首次提出了以教学为重点的竞争性经费资助计划——“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通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辅助台湾地区40%的高校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以此来鼓励高校提升教学质量。2006年,高等技职院校也被纳入计划中,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奖励高等技职院校教学卓越计划”[3],对符合条件的学校予以竞争性经费支持,希望通过强化高等技职院校对于教学核心价值的认识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目标,重点关注教学质量、学习成效、课程规划三个维度,引导高等技职院校进行特色发展,进而提升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的总体竞争力。

“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是“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一个子计划,按照一定的地理区位划分区域,由区域内的一所中心高校引领伙伴高校,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增进区域内高校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建立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将零散的资源整合,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有北区技专校院教学资源中心、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和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二、发展现状

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北、中、南差异显著的格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倡导协同创新,以资源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理念,来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而提高教育质量。[4]

(一)组织结构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由一所中心高校和若干伙伴高校组成,由中心高校牵头、与伙伴高校共同研究制定计划书,并由中心高校在取得所有参与院校的合作意愿书后统一向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见表1)。各中心高校的校长担任所在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召集人,负责监督中心的业务。

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相类似,如图1所示,按照“决策—策划—执行”进行管理,建立了一种较为完善的“集中—分散”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减少权力层级,打破传统部门上下级的等级界限,促进系统内各要素的联系与沟通,充分释放活力,为区域高等技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协同發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资源的配置率。独立于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之外的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各个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构成,能公正客观地指导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发展,是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的体现。

(二)属性定位

在中心高校的带领下,三个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根据自身现状进行了屬性定位。从表2中可看出,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都将侧重点放在资源、合作互动、教学发展等方面。资源指的是区域内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包括硬件、教学平台、图书馆等资源的流动,这也是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最初目的;合作互动一方面希望高校通过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课程、提供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互动来加强区域内高校或教师的交流和共同发展;整个“奖励高等技职院校教学卓越计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围绕着教学发展进行,这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之一。

(三)考评机制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各教学资源中心的考评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发展情况。首先,重点关注中心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考察其运行是否顺畅,是否能对中心决策进行有效支持;其次,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互动程度,并且看重资源互动后产生的跨校综合效益是否使区域内师生受益;最后,关注中心高校是否协助伙伴高校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展。[5]

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在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评指导下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考评机制。北区技专校院教学资源中心采用三阶层循环管考模式,涵盖各主轴、分项计划,以期达到计划有效执行与经费妥善运用的目标[6]。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立了计划考核平台,针对计划执行进度予以追踪及审查,评估计划执行成效、稽查经费使用状况及执行进度,定期向指导委员会及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提交报告,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7]。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为落实计划执行成效,依据中心组织架构对计划进行绩效评估与考核。[8]

三、成效与挑战

高等技职院校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任务为协助伙伴高校完成“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目标,即发展跨校选修课程、开发及推广优质教材、建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机制等[9]。随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不断深入推进,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服务于高等技职院校的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成效

1.整合校际资源,搭建共享平台

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在校际资源整合上做了许多努力,搭建了种类多样的资源共享平台,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北区技专校院教学资源中心搭建“TAIPEITECH”平台用于共享一些讲座和开放式课程视频,丰富教学素材;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搭建了e化教学交流平台,用于共享优质教材、讲座视频、教学素材等,其特色是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视频的共享;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搭建了通识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共享与通识教育相关的影音资料。二是跨校选修平台。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均搭建平台共享跨校选修课程信息,学生可通过该平台查询课程信息,了解各校跨校选修课程的要求,同时平台增加了学生选修课程的渠道,为不同高校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三是证书考试资源平台。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面就业市场,因而考取相关证书对于他们来说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为此,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搭建了学生学习发展信息平台;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搭建了证书考试信息及题库平台,通过提供对考取执照有关的辅导材料,帮助学生备考。四是图书资源平台。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学校图书资源,将其汇总至平台上,区域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可通过平台查询区域内图书信息,并且可以使用“图书代借代还”服务来借阅所需书籍,平台还提供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作为参考。五是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学仪器设备物尽其用,避免重复购买,学生和教职员工可在平台上查询相关仪器设备的所属单位及借用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2.提供教师互助平台,鼓励组建专业社群

为落实高等技职院校的教师跨校合作,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鼓励组建校际教师专业社群,进行课程发展、教材编纂、解决教学实务问题[10],主要分为两类社群网。一是教师专业提升类,二是学校特色发展类。社群网将加入社群的教师联系在一起,未加入社群的教师也可在搭建的社群网平台上浏览各社群的活动内容,根据兴趣与自身需求,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下载相关资料。教师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自身经验,共同成长,增进教师之间的情谊。

3.强化学生辅导,设置教学助理

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进学生学习成效,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积极倡导教学助理的设置。教学助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辅助教师教学的课程教学助理,二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课辅教学助理,三是辅助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学助理,如辅助教学视频的录制。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通过讲座、工作坊、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学助理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定期评选区域内优秀教学助理,提升区域内教学助理的能力,进而协助教师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挑战

1.政策时效性过短,影响政策成效

截至2017年12月,“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前后三期计划全部实施完毕,之后推行“高等教育深耕计划”(Higher Education Sprout Project)。政策的变化势必会对经费的配置产生影响。“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下的项目,如“图书代借代还”等服务在推行“高等教育深耕计划”时被暂停。项目从策划到运行,再到产生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资金、政策的支持是项目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结束使得本已进入运行轨道的项目被迫暂停,使得项目变成为了政策而产生的项目。

2.趋同化现象明显,重复搭建相似平台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本希望通过竞争性经费来提升区域内高校的品质,但有竞争就意味着将以一定的标准来划分经费。为了达到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设计的各项绩效指标,获取更高额度的经费支持,各高等技职院校、各区域以共同的绩效指标为指导,调整和规划本校、本区的发展方向,因而高等技职院校、各区域所设计的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区别越来越小,甚至与一些研究型大学的策略相近,趋同化现象明显。例如,重复搭建相类似的平台,后续的维护经费重复投入,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3.协同理念认知偏差,中心高校号召力有限

“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中心高校带动区域内其他高校的发展。中心高校是区域内高校自愿申报的,参与的各校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是否参与。中心高校对于区域内学校的号召力与领导力各有不同,因而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区域内高校响应号召、执行政策的程度差别很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顺利推行。

4.平台访问量过低,资源整合效果不如预期

三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都希望借由数字化平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各平台的成功上线是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平台的访问量却十分有限。以北区的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为例,2017年全年平台教师访问量为124人次,其中本校教师86人次,外校教师38人次[11]。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平台只是一个“摆设”,并不能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起到应有的帮助。

四、启示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2],各高等职业院校也随之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对于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从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经验来看,将一定范围内的高等技职院校组团合作,共建区域教学合作平台是对协同发展理念的实践,并通过示范高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高等技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资源整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所造成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形成互惠共享的学习圈;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和院校之间资源分布不均的格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品质,促进我国高等技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平台

推动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搭建网络资源平台,通过互联网将整合的资源分享给更多的群体。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门类众多的资源平台。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共开发建设了56个学生需求量大、专业分布面广、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3],有效整合了一批精品教学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进程中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使命,使得教师不得不肩负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等多项重任。通过设立教师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动教学发展的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专业知识和培养教师的教学信念,从而在职业院校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不断强调融入高等技职教育特色,以培养务实致用之才为目标,鼓励教师走向一线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进而落实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四)着眼于长期规划

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执行了三期就宣布完成,并推出了新的政策。为获得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资助,高等技职院校需要重新制定计划,使得原本的一些策划在还未见到明显成效时就被迫中断。教育是百年大计,其影响力需要长期积累,并非通过短期的实践就立竿见影,因而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应关注院校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洋.台湾高校教师發展组织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郑博真.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理论与研究——以技职校院为例[M].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3:129

[3]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情况调查报告[EB/OL].https://www.cy.gov.tw/CYBSBoxSSL/edoc/download/20099,2017-11-20.

[4]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5]江萍.台湾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创建、发展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10):61-66.

[6]北区技专校院教学资源中心.管考机制[EB/OL].http://www.ctle2016.ntut.edu.tw/web/plan/plan.jsp?no=3,2017-11-25.

[7]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管考机制[EB/OL].http://www.tlrcct.yuntech.edu.tw/project/center_intro_32.aspx,2017-11-25.

[8]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管考机制[EB/OL].http://sttlrc.kuas.edu.tw/main.php?mod=custom_page &func=show_page&site_id=0&page_id=7,2017-11-25.

[9]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奖励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设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要点[EB/OL].http://www.cttlrc.fcu.edu.tw/edu/index.aspx,2017-11-25.

[10]中区技职校院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社群网[EB/OL].http://www.tlrcct.yuntech.edu.tw/ctlr_web/teaching/resource_list.aspx,2018-01-15.

[11]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教学资源平台[EB/OL].http://140.127.113.194/eLearning/teacher/teacherLogin.aspx,2017-11-2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2.html,2018-03-10.

[13]童卫军,姜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07-110.

编辑 王亭亭

猜你喜欢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