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2019-09-12钟芳
摘 要:本文通过劣构问题主要特点,主题活动“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中师生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探索过程等方面展开探讨,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探究提供探索经验。
关键词:劣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经验
我们经常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希望得到合理的解释。怎样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笔者尝试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劣构问题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劣构问题转化的研究主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在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做出尝试。
一、 劣构问题主要特点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avid H. Jonassen将问题分为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两大类,对劣构问题主要特点概括如下:劣构问题的特点是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
对照劣构问题的主要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等具有解决劣构问题的优势。因为劣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劣构问题解决方案的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界定,提炼出具有探究空间的劣构问题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为课程实施增效。
二、 劣构问题求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
劣构问题的求解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求解劣构问题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多数情况下,问题求解者先提出某一解决方法,然后在反馈的基础上不断对该解决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改。
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三、 “班級自制乐器音乐会”中的劣构问题求解过程
“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是一个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长周期主题活动。在市政府《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倡议书》的倡导下,师生共同探究变废为宝的途径。四年级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利用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和科学知识,经过巧妙制作和操作发出令他们满意的声音,他们把这个作品称为“自制乐器”。不久,一些学生不满足于单件“自制乐器”的演奏效果,他们在课堂内外交流、讨论各自“乐器”的声音特点,协同合作,组建各具特色的乐队。在各乐队的强烈需求下,一场“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应运而生。师生共同提出“怎样让‘自制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听”等问题继续探究。
不久,一支小乐队的形成,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高度关注。老师提醒:这是一次和同学沟通交流的绝佳时机!于是,笔者首先为学生提供一段由乐队表演的音乐会的小视频。虽然只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看完视频后冒出了很多疑惑:“为什么乐队表演时有的人从头到尾一直在演奏,而有的人演奏的时间很短?乐器演奏者们依据什么来配合?……”所有问题被同学们热烈讨论着,最后聚焦为“自制乐器演奏者如何配合?”同时,它也是典型的劣构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等特性。关于乐器演奏者们的配合问题,同学们各有说法。如,乐队每人按顺序依次演奏;乐队一起演奏;乐器中最大声音的主要演奏,其他乐器配合……
初看,“自制乐器演奏者如何配合?”这种劣构问题的求解,简直让人一筹莫展。可是,一旦把问题给了手持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自制乐器”的小学四年级孩子们,事情就变得神奇了。下面以“科学家乐队为例”,请看学生鲜活的表现:
步骤一:对比每件“乐器”实际发出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科学家乐队”对他们乐队的乐器进行“听”“评”后得出的结论是:鼓,低沉、富有节奏;手鼓,柔和、强烈;沙锤,清脆;排箫,优扬、有尾音。
步骤二:根据每件“乐器”特点,“乐器”制作者用他们独有的音乐语言共同谱写他们心中的“乐谱”。例如,“科学家乐队”对乐器的记录方法是:S,排箫;□,大鼓;△,沙锤;○,手鼓。
步骤三:集“乐谱”设计者、“乐器”演奏者、听众三重身份为一体的孩子们从谱曲者、演奏者、听众三类人群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对乐队编制的乐谱进行演奏、修改、再演奏、再修改……,反复进行实践论证,调整优化,直到设计出所有人都基本满意的乐谱。
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时,笔者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启发,如孩子们有哪些熟悉的曲目、科学老师和音乐老师可以给我们解决什么疑惑?……由于每位演奏者沟通顺畅,配合得力,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参与了自主研究制作乐器,有的学生还制作了多个乐器,百分之一百的学生加入到不同乐队,所有学生在班级教室举办的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上进行了表演。
经过多次彩排、协商、调整,由班级所有学生自主组织策划、自己表演的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成功举行。音乐会上每位演员倾情表演,观众投入欣赏,组织者尽心竭力地工作,整个音乐会井然有序地进行,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孩子们陶醉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好时光中。
诚然,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舞台很小,自制乐器发出的声音不那么理想,乐队演奏的曲目并不专业。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开展“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主题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四、 结束语
“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主题实践活动中,很多同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持续的思考、讨论、制作等活动,这些基于劣构问题的求解学习行为极为珍贵。另外,一些学生还尝试对乐器进行“理性”分析,在声音的大小、音质的调整等方面请教科学老师。此过程中形成的初步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都令人可喜。
“班级自制乐器音乐会”案例启示我们,对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活动结果中的反馈信息修改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是促进者、支架搭建者,而不是“正确”答案引导者。
本文尝试性地提供一个基于劣构问题求解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尚未形成具有较完整、严密、可操作性很强的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批评和争论,为课程实施增效。
参考文献:
[1]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作者简介:
钟芳,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