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分析血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
2019-09-12徐勇结邱东飚
徐勇结 邱东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5
不规则抗体产生于除了ABO血型系统外的其他血型系统中,也称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给临床输血带来了许多困扰,轻者引起寒战、发热,影响治疗效果,重者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生命[1]。因此,在临床输血前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意义重大,不可免之。本文对我院28 554例入院患者血型红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于我院的28 554例患者的血型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5 733例,女12 821例,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7.7±4.5)岁,入院前有输血史6 089例,无输血史22 465例;女性中有妊娠史9 738例,无妊娠史3 083例。
1.2 检测方法
1.2.1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输血治疗前)第2天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5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 室温下离心、分离血浆。用生理盐水将筛选红细胞悬液配制成0.8%~1%的红细胞悬液(10μl压积红细胞悬浮于1ml生理盐水中)。取抗人球蛋白凝胶卡,每份待检样本标记3孔,分别标记为“Ⅰ”“Ⅱ”“Ⅲ”。每孔按照标记加入相应的0.8%~1%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悬液各50μl。向标记的每孔中分别加入待检者的血浆25μl,将微柱凝胶检测卡垂直竖立,轻敲混匀加样槽中的血浆与红细胞悬液。置于免疫微柱孵育器中37℃孵育15min。置于专用离心机离心。离心结束后,取出观察判定结果并记录。结果判断:筛选红细胞产生凝集或溶血,即为阳性;整个过程既无溶血又无凝集,表明被检血浆中不存在与试剂红细胞上抗原相应的抗体,即为阴性。
1.2.2 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对于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实验,取小试管10支,分别做1~10标记,分别加入被检者血清2滴,然后加入1~10号谱细胞试剂各1滴。将上述混匀后,根据需要(4℃,室温,37℃)放置数分钟,以1 000rpm离心1min,肉眼观察凝集度,对照细胞谱反应格局表判别抗体特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8 554例入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 28 554例入院患者(输血治疗前)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抗体阳性率0.34%,其中特异性抗体以Rh血型系统抗体最为多见,其余为MNs、Kidd、Duffy、Lewi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抗体84例占87.5%(84/96),主要为抗-E、抗-c、抗-M;非特异性抗体12例占12.5%(12/96),主要为自身抗体。84例特异性抗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84例特异性抗体分布情况
2.2 不规则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与既往是否有妊娠和输血史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不规则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输血安全是临床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临床输血治疗前必须进行患者与献血员的血液配对实验,即交叉配血,配血合格的才能给患者输注。由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会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产生干扰,往往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选择出合适的血液,这对急诊抢救患者是非常不利的,错误的输注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还有可能带来输血反应的风险。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输血和医疗安全隐患,迫切需要发现血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并且对其特异性做出准确鉴定,以避免因不规则抗体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本文结果显示,在28 554例入院患者血型标本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96例,阳性率为0.34%,与朱伟彦等[2]报道的0.36%基本相符;低于姚瑞英等[3]报道的0.49%。从表1可以看出,检出的特异性抗体中,主要为Rh血型系统,这主要是因为除了ABO血型系统之外,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就是Rh血型系统。Rh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是RhD抗原,仅次于抗原A和抗原B,但是本研究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系统却是抗-E抗体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3.33%(44/60),这是因为在人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者在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才可能产生抗Rh的抗体。而目前Rh D抗原已经成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项目,Rh D阴性患者很大程度上输注的都是Rh D阴性的红细胞,减少了产生抗-D的机会。此外,由于我国汉族人群中Rh E阳性率为47%[4],Rh E阴性患者输入Rh E阳性血液的概率远远高于Rh D,多次输血的患者易产生抗-E抗体。由于血型鉴定中未把抗原E、c、C、e列入常规检测项目,抗原E、c、C、e的输血产生抗体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对于已产生抗体的患者再次输入含有该抗原的血液有可能诱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对于在临床上多次输血的患者需要更加重视。
此外,本研究还检出非特异性抗体12例占12.5%,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免疫疾病的重要标志,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由于自身抗体对自身红细胞有自凝效应,临床上需要先排除自身抗体的干扰才能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本文还检出了MNs、Kidd、Duffy、Lewi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也需要引起重视,选择该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输注,保证输血安全。
表2显示不规则抗体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是有差异的,女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输血和妊娠的共同点就是给人体带来了外来免疫刺激,而女性患者带来的刺激是双重的(既有输血的免疫又有妊娠的免疫),说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主要跟免疫刺激有关。因此,输血前了解患者临床资料极为重要,特别是有过输血史的妊娠女性,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时需提高筛查力度和筛查级别,以免漏检,以便指导临床用血[5]。笔者建议输血科医生在患者每次需要输血时,必须重新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复查,当筛查到阳性时,必须鉴定出抗体特异性,进而针对抗体特异性筛选出对应抗原阴性血液,做出正确的血液选择,才能保证输血安全有效;同时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必须记录档案并且永久保存,以方便查阅。
综上所述,通过对入院患者血型标本进行常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从而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