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护理
2019-09-12郎燕
郎燕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免疫功能还比较差,难以抵挡一些病菌和疾病的侵害,所以,新生儿比较容易出现医院感染,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1]。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新生儿自身患有严重的疾病,这增大了新生儿遭受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不但会使他们的病情加重,还将导致患儿的住院时间增长,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2]。因此,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规避风险、预防感染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4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共324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完成研究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实验组中,男80 例,女82 例,患儿日龄在1~29 d 之间,平均日龄为(17.21±2.14)d。对照组中,男83 例,女79 例,患儿日龄在1~30 d 之间,平均日龄为(18.13±3.02)d。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日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护理。例如:及时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留意患儿的生命特征,按传统护理的方式照顾患儿,防止感染的发生。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保持病房的通风性,降低外来物质造成感染的可能性。(2)充分注重患儿眼部、口腔、肚脐及肛周的护理,每日进行清洗以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4]。(3)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理患儿的鼻腔和呼吸道[5],使患儿呈侧卧位姿势,防止异物误入呼吸道引发感染,定时对患儿的吸氧装置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定期更换鼻导管和吸痰管[6]。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综合评价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通过卡方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患儿出现医院感染概率的对比
对比两组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对照组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因为自身各个器官功能还未发育健全,机体拥有较低的免疫能力,难以抵抗外界病毒或病原菌的侵袭,从而出现感染等情况[7-8]。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的感染情况,主要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已经被病毒侵袭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的感染或者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9]。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儿自身已经患有危重疾病,如果再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很有可能直接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0]。要使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下降,首先要加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找准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11]。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6.05%。实验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至6.17%,说明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知当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时,对患儿进行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要使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下降,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早产儿的护理预防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12]。(2)加强患儿眼部、口腔、肚脐及肛周的基础护理。(3)减少对患儿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次数,如需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4)尽量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防止患儿遭受耐药性病菌的感染[13]。
综上所述,加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护理的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出现医院感染概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