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

2019-09-12薛露曦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生率心理健康

薛露曦,聂 玲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我国围生期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有效避免了过去由于物质条件差,公共卫生预防保健落后而危害到儿童的健康。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家长竞争意识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心理问题[1],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前龄期为儿童心理发展重要时期,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就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据统计,我国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达6%~26%[2]。实施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问题发生,本次研究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变化情况,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筛查选取学龄前儿童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龄前儿童均无明显身心疾病,其中,男281例,女219例,年龄3~岁,平均(5.6±1.8)岁。

1.2 方法

据调查,学龄前儿童主要心理问题是任性、情绪不稳定及不合群等,有些男孩子会有攻击性行为,而女孩子会有自卑表现。本次研究中对500例前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如下:

(1)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要学习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概念,可以准确界定儿童的心理问题,学习心理卫生领域中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理念,新方法和新知识。通过学习至少40学时的课程,接受教育后,可以为学龄前儿童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2)儿童心理服务门诊。医院设置了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全面了解后,对前龄前儿童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此改善患儿不良情绪。

(3)在幼儿园直接为儿童开展健康工作。教育者直接进入到幼儿园,近距离接触学龄前儿童,实施面对面教育措施,通过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等方法,使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各种活动都能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帮助幼儿形成心理卫生思想,最终幼儿在行为上表现同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得到全面的教育干预。

1.3 观察指标

记录500名学龄前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包括任性、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胆怯及自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n(%)]

3 讨 论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家长对儿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儿童由成人处学习后形成自我,学龄前接受的小学化教育也会受到心理压力或障碍。学龄前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了认知、学习、思维、交际、想象等各方面知识,才能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健全的心理。对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推动学龄前儿童保健进程,使学龄前儿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相符。可见,学龄前儿童是心理教育最佳时期,经过良好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使之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发生率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